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文爱好者》上读到王玉民先生的中国古诗词和张镇先生的诗词咏天,联想起美国泰勒(Taylor)姊妹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诗,有人译为“一闪一闪小星星”,包含两组诗。不久前,我在美国偶然发现原来全诗共为5组,而我尚未见到国内有全文介绍,因而试译全诗全文,与天文爱好者们共事。  相似文献   

2.
在迷你问答系统(四)中我们解释了星星“眨眼”的秘密,但另一个问题也随即而来: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来了解一下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到底都是些什么吧! 首先数量最多的一闪一闪的是跟太阳属一类的恒星,另一些较为稳定的是太阳系的行星、卫星,还有少量一团团、一簇簇的是星云、星团和星系,另外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彗星、流星,除此之外还有些是人造天体。它们在星空中散发着光芒,构成了繁星闪烁的壮美夜空。虽然同是发光但又各具特色,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发光机制和特点吧!  相似文献   

3.
来参观过starry和yvonne的天文小星的朋友,对我们卧室的满天星效果赞不绝口。开关一开,就看到完全根据《全天星图2000》临摹的夏夜星窗,满天繁星一闪一闪的,还可以变化颜色。躺在床上数星星,不可不谓一种浪漫、惬意的享受啊。  相似文献   

4.
来参观过 starry 和 yvonne 的天文小屋的朋友,对我们卧室的满天星效果赞不绝口。开关一开,就看到完全根据《全天星图2000》临摹的夏夜星空,满天繁星一闪一闪的,还可以变化颜色。躺在床上数星星,不可不谓一种浪漫、惬意的享受啊。天文同好们应该都有自己家里看到星空的想法吧?最开始我是买了 HOMESTAR PRO,平心而论,这种家庭天象仪的效果已经很  相似文献   

5.
星空无尽,奥妙无穷。人们好奇于自己的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天文学家更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用尽聪明,想搞清楚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到底是什么,那些星星的旁边也有类似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吗?他们用各种手段,不辞繁琐,探究着远方的星星世界,向我们展示着星星的生命历程。超新星、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名词和概念近来常被人们提及。这些极端天体现象大都与X射线有关。X射线天文是20世纪中期伴随着火箭和卫星的发展开始的。尽管人们不能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观测和体验X射线波段的天空,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探测器一窥其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天”、“地”不仅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教育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常会觉得“天”、“地”很抽象,远不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概念更直观亲切。但古人不这么看,我们的先民在未知宇宙深层奥秘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先民创造“天”、“地”二词时,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实体看待的,而且认为其形状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这一讲,我们从北斗七星移到中国星空的最核心区域——北极星及其所在的紫微垣。 “紫微垣”是天上的三个“城堡”之一,这三个城堡统称“三垣”,“垣”即墙,每一垣有两道用星星联成的墙围出了一块近圆形的天区,这“三垣”都在北天球,以北极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两个是“太微垣”和“天市垣”。  相似文献   

8.
吟词说天     
张镇 《天文爱好者》2008,(10):90-91
二.题解与句注: ①太岁明星回头行正路:太岁明星。与木星相应的假想天体,在此句中指木星,目前运行在人马座,亮度约-2.4等。回头行正路,是指木星在9月由“逆行”到8日11时变为“留”,留后由“逆行”改为“顺行”。此句是说木星经过前一阶段的“逆行”,改为“顺行”即行正路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天文台”的作用与现代是大不相同的。按古代的观念,上天是地上万物的主宰,天象则是上天向人间显示自己意志的媒介。统治者自称“天子”,认为他是在代替着上天统治臣民,为了向大众表明自己是“天命所系”,就必须“观天象,定吉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占代称木星为“岁星”,“岁”是“回归年”的意思,木星为什么与“岁”发生关系呢?原来,古人发现木星在天空行走的既不快也不慢,恰好12“岁”运行一周天,而12是个既整齐又好分割的数(所以有一昼夜分为12时辰、年序分成12属相的做法),于是人们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分成12份,称“十二次”,每“次”都取个特别的名字(如星纪、玄枵等),  相似文献   

11.
玄武与“北方”的不解之缘 二十八宿中的斗、牛、女、虚、危、室、壁对应着北方,称“北方玄武七宿”。玄武是蛇绕龟体的“二合一”,这是古人想象的一种灵物。玄,是黑的意思,代表北方,有学者认为,玄武的本意是“玄冥“,冥即阴,形容北方的阴暗,而武、冥的读音在古代是相同的,后来不知何时写成了“玄武”。  相似文献   

12.
不一定所有题目都是正确的试题,一些题目(可能是它的主问题,或是它的子问题)可能是不现实或不可能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在答题时用英文“impossiblesituation”注明。解题过程中可使用所提供的数据表。分别是日、月、行星数据表,以及天文常数表和全天32颗最亮恒星数据表。解答中的“是”与“否”需用英文的“yes”与“no”标出。  相似文献   

13.
木星“新视野” “新视野”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太阳系无人探测飞船,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和环绕在太阳系周围的柯伊伯小行星带。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抵达距离木星225千米的最近点,借助木星引力进行加速。利用与木星“亲密接触”的前后几个星期,“新视野”号启动它携带的7个照相仪和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相信从“女生”时代走过来的“白骨精”大都曾钟情于《飘》。十几年前,《飘》是我“逃避”一板一眼无味课堂的一方净土;如今,《Gone with the wind》是摆在我床头的“红宝书”。但当我第三次尝试追逐《飘》的步伐时,心动的已不再是郝思嘉和白瑞德。能够恬静地敞开博大的胸怀,给思嘉一份无忧无虑的“陶乐”成为我心之所系。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2009,(6):72-77
在中国古代,“天文”二字原意为“天上的图纹”。所谓古代天学,通俗地说就是星中学,古代的天象记录可谓是星占学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6.
用“云团”来表示原子核周围的电子 科学实验表明,像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其单个粒子的运动模式,其实一点也不像“粒子”,因为电子在绕行原子核时,并非像行星绕行太阳一样,处在一定的轨道上,恰恰相反,电子是“四散开来”,换一句话说,原子内部的电子似乎是自由“驰骋”,其存在的范围是原子核的约一万倍。  相似文献   

17.
严格来讲,标准宇宙模型并不涉及大爆炸本身,它只是描述“大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情。之所以把标准宇宙模型称为“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由于历史上当初反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人为讥讽伽莫夫曾把其学说称为“大爆炸(BigBang)”,后因其响亮而沿用,为标准模型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使用它的代价是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误解”,好像“大爆炸理论”事先已假定了宇宙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本讲介绍中国传统历法月份中的最后一个月一一十二月。十二月的重要节日有“腊八节”、“小年”、“除夕”,还有节气“小寒”、中气‘‘大寒”等。古人对十二月的节令是很重视的,因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9.
回生主死北斗神《全宋诗》中流传下来一首不知何人作的《璇玑殿》诗:众圣环拱位中天,统济乾坤妙转旋。高覆昆仑朝帝阙,注生回死福增延。“璇玑殿”,顾名思义,是和北斗有关系的宫殿。北斗日夜绕北极转动,故诗中有“拱位”、“转旋”之描述。古人还认为昆仑山是天北极的枢轴,故云北斗“高覆昆仑”,那么“注生回死”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从观测者的角度,当一颗行星穿越太阳表面时,这一现象就叫做“凌日”。对于探测系外行星来说,“凌日”现象称作”凌星”,这是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之一。行星出现“凌日”现象可稍微改变恒星的亮度,大约只有一万分之一的亮度变化,“凌星”现象大约可持续2~16个小时。如果“凌星”现象完全是由行星自然运行而导致的,那么这种运行变化将完全具有周期性。此外,相同行星产生的所有凌日现象都应当具有相同的亮度变化,持续相同的时间。因此,行星“凌星”探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信号且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