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灰色聚类在洪水灾害等级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阐述了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结合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典型地州市灾害等级划分的实例,对其进行了应用分析。最后得出此次暴雨洪水灾害中典型地州市的聚类系数和灾度等级表,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灰色聚类分析是灾害等级划分问题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坡“96.7”洪水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7月中,下旬,天山北坡发生了特大洪水,其洪峰之高,洪量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形成了建国以来新疆从未有过的特大洪灾,本文综合实地考察结果,在对洪水特点分析基础上,结合对本次洪水致灾过程的研究,详尽分析了天山北坡“96.7”洪水致灾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出哈密地区暴雨衰减指数n值的合理定量,提高设计洪水的精度,首次以哈密、巴里坤站37自记雨量资料,推求暴雨衰减指数n值,以供小面积(100km^2以下)河沟的设计洪水使用。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土地资源数据层面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在TM图像上的特征和判读标志,经人机判读获得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通过野外定点观测,对判读标志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完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层面,使判读结果的正确度由平均92.9%提高到96.7%。  相似文献   

5.
关帝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计有药用植物432种。依疗效可将它们分为11类:1.解表驱风类90种;2.清热类305种13.泻下类7种;4.祛湿类96种;5.理血类88种;6.止咳化痰平喘类30种;7.安神平肝熄风类14种;8.健胃舒气、降压类26种;9.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类25种;10.止泻、治痢、收敛类17种;11.杀虫、驱虫类5种。最后根据关帝山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96世界环境日珠峰大本营垃圾清理大行动1.序言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m,是地球上的第一高峰,位于86.9°E,27.9°N。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作“珠穆郎玛”...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0,(13):61-62
5日晚至7日,在广东地区,受弱冷空气影响,粤北、粤东部分市县及广州市区先后遭遇暴雨突袭。其中,粤北地区有7个观测站测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最大雨量为411.3毫米。而广州市出现的暴雨因雨量多、雨强大、范围广,被广东省气象局连续冠以三个“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8.
徐昶  杨波 《盐湖研究》1995,3(2):26-28
这两个盐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绿泥石,存在高岭石;蒙脱石在巴里坤盐湖中明显较多,普遍分布;但在大浪滩盐湖中含量较少,有些样品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9.
贵州一次连续暴雨的低值系统及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末贵州区域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强,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副高西北侧的西南风为持续性暴雨提供水汽输送;东亚中纬度地区维持“西高东低”形势,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贵州交汇,这种大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有利于连续暴雨的发生;贵州西部地区的低值系统是造成贵州区域连续暴雨的重要中尺度系统;MPV1低层负值区,高层正值区的配置为贵州暴雨的有利形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使得贵州区域呈现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层水汽丰富并伴有强的水汽辐合,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部“4.5”沙尘暴过程中尺度低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标准版),取模式水平格距40km,46×61网格,垂直方向a取15层,即从地面到模式顶(100hPa),σ=0.0、0.1、0.2、0.3、0.4、0.5、0.6、0.7、0.78、0.84、0.89、0.93、0.96、0.98、0.99、1.00,采用NCAR的30'×30'地形资料,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始场,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海平面气压的演变和分布,特别是张掖、柴达本盆地以及敦煌附近的三个中低压。同时,模拟了张掖中低压与蒙古冷高压之间的甘肃河西沙尘暴东大风。敏感性试验表明,沙尘暴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于物理过程制约;沙尘暴中尺度系统的研究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积云对流参数化并不是特别重要,在设计研究沙尘暴的数值模式中,应当合理地处理其他的热力、动力过程及大气外强迫源的作用。模式水平格距、地形真实程度对模拟中低压的位置、中心强度有重要贡献;下垫面变化中低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张掖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有利的环境形势下,特殊地势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直接动力强迫和间接热力强迫。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河“960719”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大量实测洪水数据对乌鲁齐河“960719”洪水的来源,特点及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场洪水的重现期,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哈财区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哈密地区旅游资源的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区划,对各种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开发项目等分近、中、远三期做了明确的规划,景后提出了地区旅游网络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13.
田万荣  朱健 《干旱区地理》2000,23(4):353-357
由于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及其资料的有限性,至今尚无法在理论上确定洪水峰量究竟属何种频率分布。目前选择线型均是依据实测资料,以曲线与经验分布的拟合优劣作标准来确定线型。通过四种频率线型,对新疆天山北坡中小河流洪水进行拟合分析,从11个站的拟合情况来看,有9个站用P-Ⅲ,草拟合结果最好,占整个参加分析站点的82%,因此,可以认为P-Ⅲ型曲线较适应于新疆天山北坡河流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丽江地区常规观测资料,对丽江地区近51年来暴雨事件发生的频次及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丽江地区暴雨事件全部发生在汛期内(5~10月),呈单峰型分布,7月、8月为暴雨集中发生时期,连续性暴雨事件在丽江地区属于极小概率事件.(2)暴雨事件发生频次与降水量均呈现一致上升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具有3~5年的周期性.(3)丽江地区小雨发生频次最多,占总降水频次比率超过63%.暴雨频次所占比率较小,最高发生在7月,仅为2.69%.大雨与暴雨的频次占总降水频次不足9%,但由极端降水事件产生的降水量却占总降水量超过35%.(4)小雨、中雨的降水量年际变化稍小,呈下降的趋势;大雨、暴雨的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2017年天山山区3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分离出3种主要降水形态后,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滑动t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天山山区降水日数及降雨日数、降雪日数和雨夹雪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在空间上,天山山区降水日数和降雨日数表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降雪日数“北多南少”明显;降水日数呈现“西快东慢,北快南慢”的增长趋势,西段增长幅度明显,降雨日数普遍增多,大部分地区降雪日数减少,雨夹雪日数也有减少趋势。(2)近38 a来,天山山区降水日数表现为缓慢增长趋势,降雨日数显著增加,降雪日数减少,雨夹雪日数变化并不明显。(3)天山山区降水日数突变年在1986年前后。(4)降水日数、降雨日数、降雪日数及雨夹雪日数均存在明显的10 a左右的振荡周期,此外,降水日数、降雨日数和雨夹雪日数18~22 a周期波动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暖湿背景下新疆逐时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新疆16个国家基准站1991-2013年5~9月逐小时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新疆夏半年逐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小时降雨频数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特征;4 mm·h-1以上量级雨强的强降雨高频时段北疆自西向东依次出现在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南疆多出现在夜间;新疆各区域逐时降水频率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各区域逐时降水分布并不均匀:塔城北部、阿勒泰地区日降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北疆其余地区则是较为一致的单峰型;南疆各区域以双峰型居多。南北疆0.1 mm·h-1以上、4 mm·h-1以上量级雨强的出现总频次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10年代南疆强降雨频次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新疆降水和径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柳葳  许有鹏  黄云 《干旱区地理》2005,28(5):597-602
全球气候变暖对新疆气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升温的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的降水量、冰川储量、地表径流、地下水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区降水总量增加,冰川物质平衡以负平衡为主,局部地区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对比分析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发现新疆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且尚难判断全区降水量是否有稳定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计算,对比冰川加速消融和降水量增加对本区地表径流增大的贡献,表明引起局部地区地表径流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加速消融。气候变暖打乱了本地的水平衡,使本地洪水和干旱灾害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史玉光  孙照渤 《中国沙漠》2008,28(3):519-52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不同季节大气可降水量(APW)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夏季APW小于季风区界限25 mm,从该角度表明新疆为非季风区。APW空间分布呈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为高值区,海拔高的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为低值区。APW夏季最大,但小于同纬度东部季风区,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和冬季APW与同纬度东部季风接近。APW的地理分布与实际降水量分布相反,其最大(最小)区域却为降水量最小(最大)区,受西风带影响,新疆APW模态主要表现全疆一致变化,分布稳定,与降水模态分布差异性大有显著不同,且近40 a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决定新疆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是由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他因素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朱伟军  廖芷仪  何清  缪启龙 《中国沙漠》2012,32(4):1102-1109
利用新疆天山地区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OAA卫星AMSU辐射亮温资料,应用中尺度模式(WRF-ARW)和(3DVAR)同化系统,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新疆东天山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①通过WRF模式对天山地区“2004-07-18”和“2010-06-22”两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WRF模式在天山地区以Lin微物理过程方案,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MYJ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耦合Noah陆面模式的方案组合更优。②同化天山地区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AMSU-A/B辐射亮温资料,使初始场更接近于当时的实际大气状况,且同化后的模拟预报效果,无论是对降水落区还是对降水强度均较控制试验有明显的改善。③适当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有助于改进暴雨落区的预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