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第三层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4日至16日在我国哈尔滨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有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蒙古等国家130余人。我国代表110名。代表来自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核工业和黄金系统,以及科学院、大专院校等。会上宣读论文120余篇。论文内容包括有关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区域成矿学、有色金属成矿学、金成矿学、石油成矿学、煤成矿学、黑色金属成矿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和中南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承办的“21世纪活化构造与成矿学发展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8-31日在长沙隆重举行。恰逢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其成矿学理论)创立45周年及其创立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南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中心主席、国际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编陈国达先生90华诞之际,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发展、创新活化构造与成矿学理论,具有深远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中心主席,国际地科联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及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陈国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4月8日4时23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3岁。陈国达先生毕生致力于地质科学与实践,他将自然辩证法与地学思维相结合,创建了地洼学说,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构造与成矿研究等提出了独特的思路,对我…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全国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于1990年9月17—20日在庐山召开。会议正式代表104人,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矿部、冶金部、有色冶金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地震局等系统40多个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有高级专家5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等17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交流1986年第一届全国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以来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负责筹备的第二届全国地洼构造与成矿学术讨论会定于1990年9月16日至20日在江西庐山中国科学院疗养院举行。 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地洼学说关于大地构造理论与研究方法;沉积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型相与矿田构造、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构造地球化学、成矿学方面的应用与实例分析;金属、非金属矿床的专门成矿问题;区域构造与成矿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洼(活化)构造及其成矿的重要性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并支持开展更广泛深入的研究。1990年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决定成立地洼研究组,推选陈国达教授担任该组主席。1993年2月国际地质工作协调执委会第20次会议,批准由蒙中俄三国合作开展IGCP第361号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8.
地洼学说成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述了地洼成矿理论的基本要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对构造-成矿类型及模式,多因复成成矿的标志,“原地洼区”成矿等作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地壳演化与成岩成矿元素演化的一体性、顺序性、周期性和方向性等是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综述了近年地洼成矿理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衡阳市清水塘矿区金,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健清  罗贤昌 《湖南地质》1997,16(4):245-249
清水塘矿区主要含矿地层是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代表地槽构造层,受地洼阶段的岩浆侵入。由于构造岩浆多期活动的叠加和3,形成金银成矿的有利条件。地洼阶段的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的驱动力,而且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国达院士就发现并论证了中国东部的活化构造,创建了地洼学说,中国科学院为了发展地洼学说,先后建立了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国际地洼学说与成矿学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地洼学说已进入国际大地构造学派行列.  相似文献   

11.
蒙中俄合作研究地洼构造与成矿IGCP361项目计划开始实施1993年7月16—17日,蒙中俄诸国地质学家聚集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行了《东亚活化带(地洼构造)的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IGCP第361号)项目工作组第1次会议。会上制订出研究工作计...  相似文献   

12.
永梅坳陷南段是粤东地区重要的成矿区,银铜多金属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地洼阶段形成的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该区构造层与成矿关系研究,阐述了成矿的构造基本特征和地洼阶段构造活动控矿的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1 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情况介绍 (上接1999年第2期) 密切相关的地穹列以"相邻两列地穹相互作用为特征.相互关系的程度可由半径长度评定.地穹边缘以弧形地洼盆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创建的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30多年来,经历了孕育、诞生、成长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在理论上有了重要发展,在找矿实践中已获良好效果。11月1日至3日在长沙召开的首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184名中外专家,交流的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一学说在国内外的影响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五 《矿床地质》1989,8(3):14-20
本文从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的角度,论述了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根据162个铀矿石同位素年龄资料统计,把区内划分为四个成矿期。同时指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比较重要的聚铀期,所形成的火山岩型铀矿,是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强烈阶段的产物;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是华南铀矿的高峰期,矿床类型多,分布广,铀矿与该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进入激烈与余动交替阶段密切相关;其他成矿期铀矿化相对较弱。最后,探讨了该区四个成矿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四川会理地洼盆地为例,论述了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即地洼盆地沉积前基盘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及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和物质来源;沉积期构造任制了矿源层的岩相和厚度;沉积后的构造决定了储矿砂体的空间位置、铜质来源和矿体的形成;成矿后的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矿体;另一方面可破坏原来已形成的矿体。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成矿及地球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书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成矿学会主席及苏联科学院远东地质研究所教授.合著,并于1985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互相关连的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非线性成矿原理;二是构造圈各深部层的结构、成分和含矿性,地幔的地球化学和含矿的不均匀性;三是非线性成矿的通用问题。第一部分包括五章十一节。该部分介绍了近年来成矿学科发展的成就、途径、方向以及非线性成矿的概念;论述了地幔型金属矿床的矿质来源及此类矿床的特征,地壳中金属矿床的平行成矿作用,沉积-热液矿床及其在非线性成矿中的意义;简述了金属矿化区和成矿域与地幔型矿床的联系特征;还简介了世界一些最重要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8.
全球锑矿床成矿学基本特征及超大型锑矿床成矿背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全球锑成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编制了全球锑成矿图。研究表明全球锑成矿的一般规律具以下特点:锑成矿与大陆型壳体的构造发展阶段及演化程度具显著相关性,全球锑矿床可划分为地槽型(或古地槽型)和地洼型两种基本大地构造类型;锑成矿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矿主要集中于大陆壳体较晚地质历史(中、新生代)的地槽区和地洼区;锑成矿是地洼区特征性成矿之一,往往在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地洼区内形成锑成矿高峰;沿与深部上地幔关系密切的浅部碎裂岩断层带以中─低温热液交代或充填的方式富集是地洼型锑成矿的基本型式。最后文中对超大型锑成矿富集特殊性与非超大型锑工业富集的一般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构造成矿进行较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洼理论提出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模式:原始矿源层→矿源层→构造破碎蚀变带成矿。  相似文献   

20.
湖南岩金矿床找矿前景的构造成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岩金矿床集中分布于雪峰、湘西南两个地穹构造及湘东、湘中和湘东南三个地洼构造中,金成矿明显受深部地质构造控制。断裂构造在岩金矿成矿过程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前地槽构造层中寻找岩金矿,并在地洼构造中取得新金矿类型的找矿突破应是该省进一步找金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