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数据保幅性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分析了实际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中各个关节点模块的保幅性,重点评价了反褶积和振幅补偿的保幅性,并论述了俞氏子波统计反褶积比预测反褶积有更好的保幅性,而剩余振幅补偿需要用叠前弹性阻抗或者叠后反演结果来检验其保幅性。根据上述的保幅性分析结论,对目标区进行了保幅性的地震数据处理,运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方法预测了该区的含油气性,其预测的结果与钻井结果相符合,说明了该文采用的保幅处理流程和方法能够提供一套保幅性比较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中,振幅增益控制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在分析常用振幅增益控制(AGC)技术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振幅增益控制方法(简称包络AGC)。包络AGC的基本原理是对地震道振幅包络进行振幅值分解,求出振幅正常值分量和异常值分量;然后,对异常值分量加权,并回加到正常值分量中,从而得到新的振幅包络;最后,根据新的振幅包络计算地震道实数域的振幅值就可实现包络AGC。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包络AGC具有可实现性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地质构造的精细成像,同时为岩性储层预测提供高保真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为了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从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引入了利用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层析反演建立精细偏移速度场的方法,探索建立叠前时间偏移用于实际资料的技术流程和处理措施。实际资料成像结果表明,相比叠后偏移方法,叠前时间偏移在成像精度和中深层保幅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有利于煤田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反演。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了测井资料自动化处理解释系统(测井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背景、设计思路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测井软件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岩性识别模块、孔隙度预测模块、伽玛测井解释模块、测斜数据处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等六大模块的主要功能。测井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多个铀矿地质勘查项目测井工作中进行了推广使用,其解释结果准确、资料美观且解释速度快,取得了皇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Y构造浅层明化镇组储层发育,但已钻井证实该区储层含油气性有较大差异。高精度的地震流体检测结果对提高目标区明下段岩性圈闭钻探成功率意义重大。为研究目标区明下段储层含油气性,对目的层进行了一系列基于振幅类和频率类的叠后含油气性检测,但都无法对储层流体进行有效识别,可靠性较低。因此,转变研究思路,应用叠前流体检测技术,通过方法对比发现,在入射角小于30°时,直接通过叠前角道集提取出的流体因子对该区浅层油气较为敏感,与已钻井测井解释结果对应较好。应用该敏感参数进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地区叠前储层流体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属性参数进行含油气预测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应用比较广泛,准确反演密度是油气检测的关键,文中探讨叠前道集优化处理对密度反演精度的影响,从叠前道集质量评价及优化处理出发,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信噪比、振幅补偿合理性、远近道频率差异性),保证宽角度有效地震信号,提高道集资料保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获得密度参数,以此进行含油气预测。通过盲井验证,处理后道集资料有效提高了密度反演的精度,这将为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反演方法在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其通常只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结果和叠后属性进行预测,进而忽略了叠前道集中包含的岩性信息。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前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叠前信息进行储层预测。首先对叠前道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其满足叠前反演的要求,其次改进横波估算方法获得高精度的横波数据,并针对叠前数据进行子波提取,然后通过叠前反演获得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信息,最后结合叠前属性,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PNN)来反演储层孔隙度参数,该方法克服了叠后波阻抗反演进行储层预测造成的多解性问题,并提高了储层识别的精度,预测结果与测井一致,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测井资料自动化处理解释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背景、设计思路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测井系统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岩性识别模块、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模块、伽玛测井解释模块、测斜数据处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等6大模块的主要功能。测井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多个铀矿地质勘查项目中应用,其解释结果准确、成果图件美观且解释速度快,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场沙溪庙组JS42气藏储集层为河口坝砂体,单层砂体(组)厚度较大,孔隙较发育,平面分布特征清晰。试采情况表明,该气藏为受构造控制的岩性气藏,气水关系复杂。随着新场3D3C地震资料范围的扩大,为克服前期单纯利用低频、强振幅模式的多解性,利用地震叠前道集资料,合成横波测井曲线、正演AVO道集,分析对比高产储层及气水层属性特征差异,开展叠前AVO反演。利用泊松比与波阻抗交汇图有效地预测出JS42气藏孔隙砂体发育区和气水分布区。依据该预测结果部署钻井测试取得成功,说明叠前AVO反演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解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AVO处理解释和岩性识别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从AVO技术最初用于识别“亮点”等振幅异常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该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用AVO拟合的纵横波、梯度、近道和远道迭加等剖面,结合AVOC、AVO偏振性分析、交汇图、流体替换、声阻抗、波阻抗、LMR等技术,可以从地震剖面中提取与地层直接相关的岩石物理参数,如λ、μ、K、σ等,进而预测储层的岩性和合流体性。在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用实际资料对每一种方法进行验证,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碳酸岩储层的岩性识别处理解释流程。  相似文献   

11.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地区,大都具备地震勘探条件,一是地裂缝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具有方向性,二是在垂向上具有可分辨的拓展深度。在遭受地裂缝破坏的地区,其地震时间剖面将会出现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反射波能量转换、反射层产状变化和反射波增减等特征。根据该区资料试处理效果及有关处理参数的测试原则,确定了地裂缝三维地震勘查资料处理流程:在预处理阶段,着重做好道编辑、静校正和反褶积;在部分时间偏移(DMO)叠加阶段,重点做好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在叠加之后偏移之前做好随机去噪及偏移方法的测试;在偏移之后作好反Q滤波,信号增强等处理。另外还可进行波阻抗、振幅层拉平等特殊处理及三瞬处理。通过上述各项资料处理工作,为探测研究地裂缝分布规律提供了可靠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另外,还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包括预处理、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和偏移后CRP道集的处理等,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是三维转换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道集抽取的正确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层倾角的变化能够引起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误差,表现在炮点、检波点的数量与位置的错选。以地层倾向120°,某转换点垂向深度600m,纵横波速度分别为2 500m/s、1 250m/s的单层倾斜模型为例,利用姚陈提出的倾斜界面三维转换波CCP位置计算方法,对地层倾角分别为0°、5°、20°、30°时的炮点、检波点进行统计,确定其对该转换点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倾角CCP抽取方法与目前常用的水平界面假设算法计算出的炮点、检波点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忽略倾角因素影响将导致不正确的道集叠加,给后期解释带来极大误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表层激发接收条件差, 常采用高叠加次数的地震观测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在进行了地形校正和基准面校正之后, 还存在数十毫秒的剩余静态时差。在叠加剖面上, 这种静态时差对反射波的起伏形态的影响具有浅中深层的差异性, 即出现了"静校不静"的现象。分析表明 , 这种现象是由叠加次数高、排列偏移距大, 在同一个CMP道集中, 浅、中、深层参加叠加的道数差异较大, 导致叠加过程中对静态时差平滑作用的差异所致。与岩石裸露山区中因反射波传播路径差异形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不静"现象不同, 仍然是"地表一致性"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正确进行静校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煤层瓦斯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煤层中的节理裂隙密集带则容易导致瓦斯聚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依据振幅随炮点和检波点入射角的变化可以预测裂隙的发育方向和发育密度。在对淮南地区张集西三煤矿的三维地震数据资料处理时,按不同的方位角增量抽取方位角道集,并对其方位角道集进行速度分析、NMO校正、叠加和偏移,得到6个方位偏移数据体。根据Malick等人的理论模型对其进行计算,获得d、A、B值,并据此预测裂缝发育方向与发育密度。将其预测成果与常规地震解释成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非常吻合,可见利用方位角道集处理方法预测煤层裂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宽线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维转换波资料坐标旋转、面元划分及三维共转换点计算方法,即将每一个转换波共炮点道集内所有地震道进行坐标旋转,旋转后的转换波道集在炮检距、纵横波速度已知的条件下,用迭代方法计算三维转换点的平面坐标,并绘制在平面上.将平面分割为小的面元,凡是转换点在同一面元内的记录道都属于同一共反射点转换波道集,转换点面元大小与纵横波速度比有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宽线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流程,处理了某油田某地区的宽线转换波资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过程中,数据断面易出现突变点,而造成电阻率拟断面图虚假异常,难以准确解释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剔除突变点的方法。该方法以曲线的曲率公式为理论基础,用相邻点间的半二阶差分对突变点进行自动识别,并将其剔除。充分利用断面数据资料,然后用一元三点插值法或趋势面拟合加残差叠加算法对缺失点进行内插,以补齐数据断面中损失的数据点,使其便于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解释。最后用该方法对含有突变点的剖面模型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断面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突变点被完全剔除,但不损失有用信息,易于对其进行推断解释。通过实际应用,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晋城成庄和潞安五阳两个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依托,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其中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小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优点,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其纵向分辨能力,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或其它小地质异常的识别及解释;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山地复杂地表条件,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是将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与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关联实行优势互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高。二个采区的的应用效果表明,上述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激发、接收和传播过程中受到众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地震反射波形发生畸变,严重影响到叠加剖面的质量,因此,在叠前需要进行波形一致性校正。笔者针对单道匹配法的不足,引入伪多道匹配法,对地震波形的振幅、相位和时间进行高精度一致性校正,并能保持波形保真,提高叠加效果。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在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潞安矿区地层为参照,建立圆锥状陷落柱模型,模型区域为[0,1000]×[0,600]。分别在模型(0,0)、(250,0)和(500,0)三点激发,101道接收,道距10m。采用高斯射线束法对陷落柱模型进行地震射线追踪,模拟结果表明陷落柱柱面产生的反射波只有小部分能为地表所接收,难以形成能量可观的连续的反射波。另外根据射线路径,提出了延迟反射波(包括“反射—透射波”和“透射—反射波”)的概念,认为延迟反射波是在地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收到的陷落柱的特征波,它对CMP道集、水平叠加及偏移处理均会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陷落柱的地震解释精度。延迟反射波很可能就是实际揭露陷落柱规模小于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