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怀涿盆地70多个村落农村房屋的实地调查,得到了该地区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建筑场地条件等信息。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的建筑特点,指出了各类结构房屋的抗震薄弱环节,提出了提高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性能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西部地区位于晋冀蒙交界区,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在1998年张北6.2级地震中农村房屋曾遭受严重破坏。对张家口西部山区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进行调查,分析农村民居土坯拱窑洞、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特点,并依据建筑年代将农村民居划分为传统民居和当代民居,统计发现,建筑年代较老的传统民居仍然占相当比例。通过分析房屋建筑结构特点,给出本区农村民居缺少考虑地形效应和局部场地条件,门窗开洞大,硬山搁檩、穿靴戴帽和两重皮现象普遍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该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蔚县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在该地区选取43个村庄、7732栋房屋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主要调查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分析各结构类型房屋抗震薄弱环节及房屋抗震性能,并统计分析经济、交通、地形等因素与房屋结构类型及抗震性能的关系,提出提高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张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现状,对受张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张北和尚义2县的农村房屋进行抽样调查,结合已有农村房屋震害经验,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指数,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现有房屋以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普遍较差;针对该地区农村房屋现状,给出改进其抗震性能的建议,对该地区地震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整理并分析汉中地区的地震背景、地震动参数和地质灾害,调查区域内地震动参数有差异的9类样本行政镇的931栋典型农村房屋,研究典型农村房屋的结构类型、抗震概念设计和建造场地等因素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汉中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94.7%的区域为灾害易发区,存在4个地震烈度异常区;农村既有房屋结构类型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是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是新型抗震结构类型;区域内农村房屋的建造场地条件危险性大并且抗震概念设计不足,房屋震害严重,村民的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等相关知识匮乏。该研究可为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张家口崇礼区村镇房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情况,对该地区的3 553栋房屋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主要进行房屋建筑结构、建筑年代、建筑抗震构造等相关方面的调查,分析村镇房屋结构类型以及村镇规模对应地理位置的关系,总结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现状,主要总结该区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并有针对性的对该区房屋结构提出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对策,为提升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的目标任务,为摸清农村民房的抗震性能,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对忻州市代县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展开实地调研初判。选取代县地区64个行政村,共计23 342栋农村房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根据木结构、砖混结构等房屋不同的建筑结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同时分析不同地形下不同结构房屋的比例及抗震性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代县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遥  丁浩  王超  齐鑫 《震灾防御技术》2017,12(2):369-382
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是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辽宁省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从房屋的结构特点、建造年代分布、房屋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鉴于该区域结构特点和建造年代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给出了该调查区域的农村住宅分类方法。提出基于调查中发现的进深与分类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判读能够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建立农村房屋存量数据库的成本。最后,本文结合震害中农村民居砌体墙破坏模式及《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2008)指出了盘海营地区农村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同的破坏结果。结果表明:青海省共和地区农村民居中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屋数量约占48%、47%,其中约68%砖混结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设防措施;该地区主要农村民居基本达到Ⅶ度抗震设防要求,仅部分建造年代久的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地震烈度为Ⅷ度时,大部分房屋以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为主;地震烈度为Ⅸ、Ⅹ度时,农村民居将发生大范围严重破坏,甚至毁坏。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常熟市、扬州市、姜堰市部分村镇的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阐述了江苏省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的新型结构类型、斜坡屋面结构、内部结构等典型问题,探讨了改善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的政策保证、技术支持、资金来源以及其他方面的途径和建议,对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防震减灾及抗震实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建设中改善房屋抗震性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农村民居的建筑年代、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地形条件等进行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分布及抗震性能的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山西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对策及建议。该研究对今后农村房屋的改造与新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北省某镇49个行政村,1 852栋典型农村房屋结构调查结果,展示了典型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从房屋建设年代、外观及内部质量、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房屋结构中存在的抗震问题,并基于震害经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从农村房屋设计与施工、农民抗震设防意识2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来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农村民居建设和加固改造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农村,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震害特征及其建造特点,发现缺乏设防意识、缺乏抗震技术和经济条件差是农房“小震致灾、大震大灾”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既有的结构抗震、鉴定、加固、隔震技术的综述,发现目前我国仍比较缺乏适合农村房屋的抗震及加固技术.最后对农村房屋抗震与加固方法提出建议,展...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甘肃陇南地区建筑震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在甘肃陇南地区造成的农村房屋和城镇房屋的典型震害及其原因。考察发现,由于农村房屋一般未经抗震设防设计,在本次地震中即使在低烈度地区仍然震害严重;而城镇房屋震害较轻,一般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严重破坏的大多是一些施工质量差,缺乏良好的抗震概念设计以及改建时未考虑抗震设计的建筑。建筑震害调查的几个地区设防烈度均为Ⅷ度,实际烈度为Ⅵ~Ⅸ度,因此这些地区的房屋震害情况刚好能反映这些地区房屋抵抗小震、中震及大震的能力。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设防目标。最后本文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张家口地区市抗震设防要求相对较高的宣化区为对象,对宣化区14个乡镇的住宅民居抗震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重点调查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抗震性能等。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模型,并对每一个评价单元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抗震性能参数值的计算,发现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遍较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对策,为提升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2014年鲁甸MS6.5与景谷MS6.6地震灾区房屋概况,对两次地震灾区房屋的震害特征进行阐述,从房屋建筑材料、结构选型、场地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次地震灾区的房屋抗震能力,进一步分析景谷灾区房屋抗震性能优于鲁甸灾区的原因,并强调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建议以供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阳泉地区30个乡镇10 032户农村房屋的基础上,分析了阳泉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的种类分布、结构特征、农村房屋的震害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房屋建筑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烈度区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震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通常没有正规的设计和施工导致该类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文中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在不同烈度区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类型房屋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通过使用数量化术语的震害描述,对在不同烈度区的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的墙体、楼板屋盖、附属结构的破坏进行了震害分析,得到了地震作用下仅考虑结构振动破坏时该类型房屋的破坏特征。最后也给出了降低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震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1949—2016年区内M_S≥4.5中强度地震灾害对村庄破坏程度统计结果,详细评估了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M_S6.1)Ⅷ、Ⅶ、Ⅵ烈度影响范围及住房受损情况,认为砖木结构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也存在该区农村住房总体脆弱性降低,而农村常住人口脆弱性依然较高的问题。当地政府、村民应重视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建设,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增强抗震设防意识以降低灾损。  相似文献   

20.
房屋的建筑质量是抗震设防的根本,弄清广大农村房屋的建筑质量,掌握农村在未来抵御地震的破坏能力,对于减少农村地区地震的人员伤亡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农村民房抗震设防情况调查和分析,找出成都市农村民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民房建筑质量的相应措施,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村抗震保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