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知道,通讯中用得最早的是电脉冲信号。然而,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做出了正弦波发生器,1915年又做出了低通、带通滤波器以后,才开始把早已知道的正弦函数和富利叶分析方法加以应用,建立了“时间—频率域”的概念。这构成了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滤波分解信号为最宽带通本征模态函数方法(简称FFDSI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主控模态函数的概念。将其应用于Chichijima水文站水位信号,从中分解出3个96.93%-主控模态函数,分别代表着不同于调和分潮,且与天体运行规律更加吻合的3种模态潮型。由此可见,主控模态函数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标触底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强烈的瞬态地震波信号,通过对此类地震波信号的监测、处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判断该信号的产生是否是由异常活动产生的,并且能够根据信号分析相关信息,实现早期预警, 从而做出快速响应。 由于双谱检测具有很好的抗高斯干扰能力,对高斯平稳随机过程和试验模拟目标触底瞬态地震波信号的双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高斯背景中对试验采集的瞬态信号进行了检测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斯背景的干扰下,双谱检测能够有效实现对瞬态信号的检测[1] 。  相似文献   

4.
用小波分解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ENSO的集成预报模型。该方法将复杂海温系统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带通分量信号,然后建立分量信号的独立预报模型,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在保留预报对象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预报难度,集成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时效均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水产经济动植物新品种,大多数都在我国安下家来,且“生根、开花、结果”,成了具有中国籍的“侨民”,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做出了贡献。其中引进不久的南美白对虾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知道,80年代我国日益兴旺起来的“中国对虾”养殖业,为我国虾类养殖、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  相似文献   

6.
林默 《海洋世界》2001,(6):25-25
人们可能知道,曾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国际通用海难事故救助信号(“SOS”)、1999年2月1日起被全球实施国际海难安全系统(GMDSS“)完全取代。“SOS”,这个曾救过无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水声传播损失高效准确计算,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基于南海某深水海域水声调查数据研究改进拖曳声源深海传播损失算法。首先,对信号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深海多途传播结构显著,可分为直达波、第一二次海底反射波,信号幅度逐渐减小,海面反射波与直达波重叠;目标信号中心频率产生多普勒频移,与声源拖曳速度对应较好;"单频"正弦信号并非单一频点上的声信号,为一窄带功率谱,谱峰对应信号中心频率。进而,从信号识别及多途效应处理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基于功率谱频带分布,设计Butterworth滤波器带通截止频率,从频域上滤除噪声信号;依据环境噪声电压幅值,制定其判定标准,从时域剔除与目标信号同频带噪声信号。算法改进后可较好适应低信噪比环境下多途拖曳声源信号能量计算,快速高精度得到传损失数据。  相似文献   

8.
深海脉冲传播多途效应显著,直达波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基于南海某海域深水试验数据,采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识别目标信号,进而分析近、中、远距离处VLA接收到的信号特征,并根据射线理论解释多途效应、直达波特征规律。结果表明:近距离目标信号可分为直达波及两次海底反射波;中距离可分为直达波与三次海底反射波;远距离目标信号弱,反射波特征不明显。其中,直达波声强显著低于第一次海底反射波,受夏季海面波导的影响,近表层深度处的直达波强度最大;50~200m深度层在强跃层控制下,声线向下弯曲,直达波信号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弱;随传播距离增加,直达波逐渐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9.
1 1999年度美国海军研究局的成果 1999年,海军研究局作为发起者,组织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和精密信号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成功地验证了对软海底层的探测和分类能力.研究者根据"切波"声呐(Chirp-Sonar)数据,已可以对切萨皮克湾软的次底层特性做出预报,并且对照现场的记录进行了验证,准确度达到100%.这是一项政府一产业部门一大学合作研究工作,可以被认为是海军研究局的一项经典式研究,需要有良好的工程与环境知识配合.  相似文献   

10.
北极气候系统研究(ACSYS)要解决两个相关的问题:——北极的气候是像模型显示的那样对全球气候的变化那么敏感吗?——全球气候对北极各种过程的敏感性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根据各种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提出的。我们现已知道:——北极地区水团的形成终结了通常称作“输送带”环流的全球大洋温盐环流的一条通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浅海声传播损失的研究背景和基本理论方法。通过1/3倍频程滤波对浅海爆炸宽带信号的不同频段在浅海的传播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浅海环境对声传播损失的影响;同时在不知道先验信息的条件下,利用垂直阵声压数据成功地进行了简正波分离,并与理想条件下Kraken简正波模型计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析布放在南海北部的着陆器流速数据,研究一支蓝移的近惯性振荡信号,发现该信号可以传到600m水深以下,持续时间为11月3—16日。该信号的最大的东向流速为0.133m/s,最大南向流为0.124m/s。谱分析发现垂向流速呈现出5个不同的流核,最强流核发生在600—650m位置。近惯性能量下传速度为67±5m/d,从600m下传到1000m的位置能量耗散18%。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分解结果显示,这次近惯性振荡信号开始是第一模态占主导,随后变成高阶模态为主导的形式。由于不知道其信号生成的源头,所以无法确定近惯性振荡形成原因,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排除台风引起此次近惯性振荡信号的生成。卫星的海表高度异常显示,此时的正涡度有利于此次近惯性振荡发生蓝移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当你登上一艘船后发现自己很想呕吐,那么你知道基本没有别的办法了。但是这一切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而这多亏了一款科学家们研制出可以防止晕船的设备。原理即在头皮处施加温和的电流抑制处理运动信号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这会减少大脑接收到的混乱输入,阻止导致晕船症状的发生。设备类  相似文献   

14.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年际信号变异特征与ENSO循环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率表现为以160°W为纵轴的东西向和以6°—8°N为横轴的南北向的跷跷板分布,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洋的SOTA则与热带西太平洋SOTA同号,但强度较弱,这些变化都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是ENSO事件的两个主要模态,具57和44个月显著周期。ENSO循环期间,热带西太平洋SOTA强信号中心沿赤道东传,到达赤道东太平洋后加强并北扩,导致ElNi?o或LaNi?a事件,同时从热带西太平洋有较弱SOTA信号向东北和西南传播,在南、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产生弱SOTA;同期位于热带东太平洋反号的SOTA强信号中心沿10°—15°N(平均12°N)西传,至热带西太平洋后加强并南扩,为下次LaNi?a或ElNi?o事件准备条件,同时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洋还存在着反号弱的SOTA。如此周而复始,完成ENSO循环。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际变化信号除在赤道及以北的热带太平洋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传播通道外,同时在热带西太平洋有异常信号向南、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传播,并指出ENSO循环期间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变率信号传播的可能通道。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在东海渔场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12月预报中心进行了一次东海渔场表层水温及流系速报试验。在试验期间,遥感应用部利用自行开发的微机系统。实时地接收到和处理NOAA卫星数字信号,得到了东海大面积海表温度(SST)的分布,预报台根据卫星遥感的SST数据以及航测、船测、浮标数据和历史资料及时地做出了东海表层水温和流系速报,提供给渔业部门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卫星遥感产品的制作等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接收和处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我们这套卫星信号实时接收和处理系统是在原有国产的卫星云图接收机的基础上,配上PC386微机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自行开发的一系列软件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海中,电波不能通。很早即用“声”来测定海底情况。从船上发出声信号,通过到达海底返回来的时间,来测量深度。然而海底并非平坦,比陆地起伏更大。用“点”和“线”来测深,无法探明地形.因此须用“多狭幅波束(mulfi·narrow beam)”声波,从面上来测量方可。这种新装置,除日本“拓洋号”外,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作业实验船“海洋号”也有装备。发出12千赫声波信号,将海底分割成16个,进行测深。对1万米级水深,可一次测出8公里宽的海底情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18 a(1993~2010 年)数据, 对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CMW)潜沉区混合层内热收支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季节和年际变率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讨论了热收支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表明, CMW 潜沉区的热收支是海表热力强迫与海洋动力过程之间的平衡。其中混合作用, 特别是湍流扩散是海洋动力过程的主要分量, 对该海区混合层内部的热量耗散起到关键的作用。该海区的热收支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信号, 在春夏季与秋冬季存在明显的差异。热收支的年际变化与PDO 的超前滞后相关性分析表明, 该海区的混合层温度(MLT)具有显著的PDO 信号, 同时 PDO 与 MLT 两者随时间的变化信号( ?[P]/?t 与?[T]/?t )之间也有强相关性。?[P]/?t与海表热力强迫项(SEF)显著的相关性表明, SEF 可能会对PDO信号的产生及变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P]/?t 与夹卷项的高相关性则间接证明潜沉的 CMW 的温度存在 PDO 信号; 作为海洋动力过程的主体, 扩散项和平流项均会对PDO 信号变化做出滞后响应。本研究增进了对CMW 潜沉区混合层内海水温度变化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1月19日下午5时,德国袭击舰“卢兹”号在西澳大利亚近海首先发现了盟军澳大利亚颇负盛名的巡洋舰“悉尼号”。德国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主炮射程在20公里以上,全舰火力十分强大,自己舰远远不是对手,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道麦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信号兵将德国国旗换成中立国挪威国旗,还命令报务员发出伪造信号,迷惑“悉尼”号。鬼计多端的道麦还佯装起火。到了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利用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Excel找出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基因名。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疾病相关靶标,采用Venny软件对中药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Venny交集图。将各个中药靶点基因共同输入Cytoscape软件,得到中药-靶标调控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做出共同靶点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17个,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1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并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突破了传统Fourier变换等信号处理方法均限制,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信号的局部奇异性包含了信号的许多重要信息,论文研究了信号的奇异性检测问题。给出小波变换和信号奇异性的关系,实现小波分析对信号各类奇异间断点的有效检测,最后进行实例分析,说明此理论与方法适用于对边缘信号与突变信号的处理和提取,为海底底质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