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2):30-31
我们河南省气象台在制作长期预报过程中,提出“天气阶段”这一概念,运用“天气阶段”制作夏季旱涝预报收到了一定效果。一、什么是天气阶段根据我省广泛流传着的“久雨必有久晴”,“久旱必有一涝”等谚语体会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冷暖空气活动规律及天气过程和要素变化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2.
《气象》1977,3(4):14-15
我们从划分天气阶段入手,根据各个天气阶段环流形势不同的特点,分别选取预报指标,建立模式,从而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一、夏季天气阶段的划分 我县群众中广泛流传着“久旱必有一涝”、“久雨必有久晴”等反映天气变化具有阶段性的谚语。经分析表明,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与控制本站上空的主导环流系统的维持和更替密切相关。例如,当大陆副热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娄底市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环流演变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演变,是久旱转雨的前提条件。经干旱期间与暴雨时段大尺度环流场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干旱期间500hPa高度场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环流形势,暴雨时段环流场迅速调整为“东高西低”。干旱时期水汽输送条件弱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暴雨期间西南气流加强,水汽输送通道建立,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次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各种实测和计算的气象资料,对陕西省商洛地区2000年6月1~3日出现历史罕见的久旱转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久旱转暴雨过程既与东亚大槽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增强等大形势有关,也与低空急流、切变线和不稳定层结的发展等有关,天气转变时各物理量场的变化特征也较明显。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中心,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气流区内。  相似文献   

5.
2008年宁夏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7月中旬宁夏久旱转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宁夏上空长期维持稳定的"西高东低"环流型;大尺度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中纬度环流形势向"东高西低"转变,是久旱转雨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典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北抬西伸型,副高584 dagpm外围的"SW"气流增强,也与高空冷槽、低空急流、低涡切变和不稳定层结(能量)的发展等有关;久旱转雨时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量场的变化也较明显,降水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带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气流区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夏季久旱转雨预报概念模型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09年春季内蒙古104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出春季第一次有效降水作为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了近50年春季久旱转雨降水特征和年代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久旱转雨的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平均为1~2次,90年代有3次,表明1998年以后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60-80年代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欧亚大陆地区为一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为高压脊,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稳定的低涡槽系统,西风急流位于50°-60°N之间,内蒙古受强西风控制;中低纬度地区的西风槽成为久旱转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1990-2007年500hPa高度场上,在高纬度地区东亚大槽位置偏北,欧亚大陆50°-60°N西风急流北抬至70°-80N,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到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为低涡,中低纬度地区多短波槽、脊活动.2008年和2009年又出现了60-80年代的环流特征.对500hPa环流系统进行了分型,得到3种类型:A型(蒙古冷槽(涡))、B型(贝加尔湖低涡)和C型(东北低涡).这3种类型是造成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的主要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07—10云南省大理州久旱转大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久旱转大雨天气出现在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副高东退的形势下;500hPa云南以西反气旋环流的减弱,高空冷平流的入侵对降雨的启动和加大至关重要,700hPa切变线为降雨提供了动力机制;水汽通量散度、垂直上升运动与大雨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河南汛)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土壤相对湿度监测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对2014年汛期的久旱转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是久旱转雨过程的必要条件;500h Pa高空槽东移配合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东伸加强及地面倒槽发展形成了此次天气过程;低空急流发展为此次暴雨提供充沛的水汽,暴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垂直速度大值区位置相吻合,另外850~700h Pa大于64℃是此次暴雨预报的指标之一。对T639和ECMWF模式产品检验分析表明,两个模式都对稳定性降水预报有优势,ECMWF-THIN模式对降水预报有48小时提前量。  相似文献   

9.
统计方法讲座——(三)显著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对于气象资料的分析,也是这样,要着力于寻找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指难以绝对地定义的事物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客观事物在差异的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这是客观事物固有的特性之一。人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必然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对具有模糊性的事物作出迅速判断是人的本能。在电子计算机高度发展的今日,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这个被誉为“电脑”的工具能具有人脑的处事功能。模糊数学作为研究与处理模糊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人们通常有这样的概念,认为数学只能涉及测度和运算,数学问题的求解都是精确的。概率论的出现已经冲破了万物有定数的机械论观点,为研究和处理事物的随机性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把数学的应用范围从必然现象扩大到偶然现象。但是,事  相似文献   

11.
兴安盟夏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普查21年的资料,进行久旱转雨环流特征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的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协对应着不同的异常天气过程,干旱的大气环流形势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期少变的异常天气环流形势,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一旦崩溃或进行调整就是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根据这一结论,总结出几个影响兴安盟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单站指标;并可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久旱转雨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2.
时下“知识经济”、“创新”已成为时髦的名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是由经合组织在1996年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其意指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知识及其创新。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知识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事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 ,而且也应当成为一个部门、公司乃至每个工作者具体的、实在的行动。“创新”在高科技产业领域被认为是“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从大的概念上来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创新是对旧有的事物的辩证的否定 ,是对旧有事物的“扬弃” ,…  相似文献   

13.
唐惠芳 《气象》1992,18(10):58-61
本月,雨带逐旬北跳十分明显。上旬,江南出现大暴雨,浙、赣、闽发生洪涝灾害。中、下旬南方晴热少雨,伏旱明显。久旱少雨的北方地区中旬起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解。有4个热带风暴(其中2个发展成台风)生成,有3个在华南沿海登陆。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4,(7):50-53
一、思路在毛主席关于“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教导的启发下,分析了台风影响前在单站要素变化上的反映区别于一般天气系统的特殊反映即“台风讯号”。这种“讯号”表现为台风影响前3—6天温度、气压同是正距平3天以上或湿度“低于”温度,前者称之为“PT 讯号”,后者称之为“低 e 讯号”。但是,这两种“讯号”仍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为了过滤空报并大致区分台风影响程度,我们根据群众经验对讯号点前10天的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计算,分析相关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任务不同.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 形态不同.科学表现为知识;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 目的不同.科学寻求“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技术寻求“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 选题方法不同.科学从发展自身逻辑中选题;技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中或是从某一实施方案完成过程中选题.  相似文献   

16.
7月12日上午,王建功副省长驱车来到省气象局,紧紧握住副局长曹钢锋同志的手高兴地说“你们辛苦了!在全省人民最需要雨水的时候,你们准确地预报出了7月9日这场久旱之后的第一场暴雨,并及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为缓解全省严重旱情作了了积极的贡献。我这次专程来代表省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5—27日青海海东夏季的久旱转雨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背景,中低层影响系统,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低涡低槽建立与副高退出青藏高原,"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是此次久旱转雨过程大尺度环流调整的转折性信号。高原南部西南气流发展和东部边缘偏南气流形成的水汽通道与低层偏东方向水汽的垂直叠加是转折性降水最重要的条件。前期中低层持续的暖平流和高空逆温层使不稳定能量积蓄,低层冷空气侵入和地形抬升是对流发展的触发机制。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叠加成为此次转折性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4,(5):39-40
在14时压、温、湿曲线图上,气压曲线下降、绝对湿度曲线上升形成的“交角”是一种较好的降水预报指标,对做好24小时降水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遵照毛主席“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的教导,在总结前段预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把1965—  相似文献   

19.
在MICAPS系统平台上,从天气学、动力学、能量学等角度,对我区2000年6月2-3日首次出现历史罕见的久旱转暴雨的重大转折性天气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我们应从整体出发考虑事物的发展,并不断用新的信息来加以补充。世界是可知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事物发展有多种可能,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预测和控制事物的发展,并使其向好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