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晚石炭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鲁木齐地区中一晚石炭世地层主要发育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20km的柳树沟、祁家沟和井井子沟等地。该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有:中石炭统柳树沟组、祁家沟组,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其中祁家沟剖面曾作为1977年北方槽区会议重点参观剖面。 本文引用的地层资料除1977年地层队测制的剖面外,还列出了1965年新疆区调大队六分队测制的柳树沟剖面。文中化石分别由侯鸿飞、张梓歆(腕足类)、孙巧缡(类)、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4.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曲跃  曹成润  张武  张宜 《地质通报》2015,(Z1):419-424
最近在辽宁本溪牛毛岭剖面上的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煤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鳞木化石。现有资料证明,在牛毛岭剖面本溪组复洲湾段(本溪组上段)灰岩中发现了属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的牙形石,而在牛毛岭剖面邻近地区本溪组湖田段(本溪组下段)中则发现了属于早石炭世(密西西比亚纪)的亚鳞木、大脉羊齿和贝叶。由此认为,新发现的牛毛岭剖面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鳞木化石,应晚于早石炭世,早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即应属巴什基尔期。鳞木是辽宁东部第一次成煤期滨海沼泽相成煤植物群中的代表性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 1985年5月,作者在贵州罗甸县罗悃纳水一带,测制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和(竹蜓)类等微体化石样品,经分析和初步鉴定,纳水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牙形刺及(竹蜓)序列分述如下(属种描述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7.
安徽怀宁地区早石炭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安徽怀宁地区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怀宁小区。据以往资料记载,这个小区以缺失下石炭统为其特征之一(安徽省地层表编制小组,1978)。1979—80年,我们在怀宁县城西北13公里处的龙王山北坡,发现含早石炭世动物群地层。这套地层假整合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之上,直接伏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底部碎屑岩段之下,总厚23米。此处地层倒转,剖面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我们选择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漆水河剖面和窟野河剖面,开展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建阶研究。我们在理顺岩石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生物发生、发展以及繁盛的演变历程,划分出生物带及生物界线,并建立了中三叠统印台阶和金锁关阶以及上三叠统杨家坪阶和焦坪阶。印台阶以介形类Tungchuania quadratiformis和Lutkevichinella ansulc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金锁关阶以植物Danaeopsis magnifolia,Danaeopsis cf.marantacea和Tongchuanophyllum shensiense的首现层位为底界;杨家坪阶以植物Asterotheca szeiana和Danaeopsis fecund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焦坪阶以植物组合Danaeopsis fecunda-Asterotheca szeiana-Cladophlebis kaoiana首现层位为底界。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多宝山古生代海盆闭合的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地层、生物化石,通过分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Pb 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该地区早奥陶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海相沉积地层,晚泥盆世晚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地层。多宝山海盆东南侧出露一套年龄为( 300 ± 3 ~ 357 ± 4) Ma 的花岗岩,其中正长、二长花岗质糜棱岩为后造山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为造山后A 型花岗岩。表明多宝山海盆于晚泥盆世开始闭合,至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抬升剥蚀阶段。表现为多宝山地区于早石炭世开始造山,晚石炭世晚期或延至早二叠世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正>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上泥盆统发育,其下部称朱鲁木特组,为陆相地层,上部为洪古勒楞组,下石炭统称为黑山头组。洪古勒楞组建于1979年(曾亚参、肖世禄1979,侯鸿飞等1979)。1985年笔者重测洪古勒楞组的命名剖面,发现它可能位于向斜构造上,地层有重复,缺失与石炭系接触的上部地层;此外发现三个泥盆—石炭系的连续剖面。  相似文献   

11.
江苏宁芜和溧水地区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早中侏罗世普遍发育陆相河湖相沉积,选取了下侏罗统钟山组、中侏罗统北象山组野外露头剖面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钟山组为典型陆相曲流河相地层,北象山组主要为一套湖相地层,均代表了早中侏罗世坳陷盆地沉积,在坳陷盆地升降运动的主要驱动下,象山群(包括有钟山组和北象山组)中共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及若干体系域。通过下中侏罗统层序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多重地层划分方案,并对下中侏罗统沉积相演变过程有了新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82年6月笔者等在弋阳县曹溪石灰厂测制上石炭统船山组剖面时,发现该组下部的生物灰岩中夹一层杏仁状玄武岩。据目前资料江西乃至华南的晚石炭世地层中尚未见有玄武岩层的报导(图1)  相似文献   

13.
<正> 安徽怀宁龙王山位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巢庐地层小区的西南端,笔者在该区龙王山剖面(图1)发现含晚石炭世动物群的地层,厚1.18m。与下伏Eostaffella hohsienica动物  相似文献   

14.
一、绪言北祁连山东段早石炭世地层普遍发育,早石炭世早期地层是该区晚古生代主要含矿地层(如小红山——甘塘大型石膏矿床,即成生于该地层之中、下部)。该区的下石炭统地层,前人称之为“臭牛沟组”,系袁复礼(1925)创名,标准地点在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区臭牛沟。解放后,相继有不少地质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在古浪一黑山以及靖远地区,对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研究,又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主要有: 王建章(1959)按岩性把臭牛沟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称新城子砂岩(在剖面描述  相似文献   

15.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准噶尔玛依塔巴克一带区域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对《新疆岩石地层》中中晚石炭世哈拉阿拉特组重新进行厘定,建立哈拉阿拉特组副层型剖面,修正了原哈拉阿拉特组正层型剖面的地层层序,将原正层型剖面1~6层归早石炭世包古图组,将王玉净等划归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的大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置于哈拉阿拉特组下部。厘定后的哈拉阿拉特组分为7个岩性段,时代为晚石炭世。重新厘定后的本组,正确反映了其层序、岩石组合和地层学属性,为本区石炭系研究提供了准确完整的层序和对比剖面。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省文县至四川省南坪县间净各留山一带(下图)石炭系分布区洋查铝土矿时,发现该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较为发育,且连续整合于晚泥盆世地层之上。现将其介绍于后,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剖面描述: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主要分布于区域复式向斜两翼及次一级背斜轴部。剖面一般不太完整,但经相互层位对比,亦较清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岔路口地区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地区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北羌塘盆地中部雪山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地层问题存在着多种意见 ,关键在于对雪山组的认识上。通过对羌塘盆地腹地半岛湖东北、长湖两剖面 ,雪山组在岩性特征、生物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及地质测年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认为雪山组是在白龙冰河组 (Kim meridgian— Berriasian)之上的陆相杂色碎屑沉积岩系。通过与雁石坪—安多地区雁石坪剖面和滇西剖面对比讨论 ,认为羌塘腹地的雪山组与雁石坪雪山组或扎窝茸组上部、滇西曼岗组层位相当 ,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象州崖脚、运江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巴平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CSQ1~5),5个三级层序构成石炭系下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桂中坳陷东缘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该区下石炭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