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笔者在新疆婆罗科努山果子沟老公路下奥陶统赛里木组底部,发现并采集了一批三叶虫,也就是本文所描述的三叶虫。1979年在果子沟将军沟东侧及精河县科古琴相同层位亦发现了这一新三叶虫。因为化石非常奇特以致难以确定它是否属于三片虫纲,所以一直未进行描述,经请教卢衍豪、张文堂、项礼文、林天瑞等诸教授,都认为它归属应于三叶虫纲。经笔者研究取名为:西城西域盾壳虫(新属、新种)Xiyuaspis xiyuensis(gen.et sp.nov.),并建立西域盾壳虫科(新科)Xiyuaspidae(family nov.)更高一级的分类暂未确定,可能为新目、新亚目。  相似文献   

2.
Athyrisinidae科在秦岭地区十分发育,对该地区泥盆系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意义,Athyrisinidae科也是我国泥盆纪南方型特有的腕足动物群之一,在国外,仅在西欧德国艾菲尔地区有Atrythyris一属。本文拟就Athyrisinidae科的一般概况和在秦岭地区已发现的属,作简要的讨论。Athyrisinidae科是Grabau(1931)建立的,隶属准无窗贝超科(AthyrisinaceaGrabau,1931)。Moore等(1965)在《无脊椎古生物学H》中曾将该超科归入莱采贝亚目(Retziidina)。后来,王钰、朱瑞芳(1979)将它修改划归为无窗贝亚目(Athyrididina)。Athyrisinidae科的特征是,两壳双凸,个别凸平,轮廓横圆、长圆或呈钝菱形。铰合线短于壳宽,腹啄多具圆形茎孔。壳质无疹,具放射线或褶饰,同心层发育。腹内齿板粗  相似文献   

3.
中生代主要植物化石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胜徽 《古地理学报》2007,9(6):559-574
中生代植物群以真蕨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为主,另有苔藓类、石松纲、楔叶纲及其他种子植物等。从化石的形态和结构、埋藏特点、分布及与现生类型的对比等方面,概要地分析了中生代植物群常见分子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其中,反映温暖潮湿气候或生境的主要有苔藓类,石松纲的Lycopodites和Selaginellites属等,楔叶纲,真蕨纲的单缝孢类、早白垩世的蚌壳蕨科、海金砂科的Ruffordia属、紫萁科及可能相关的小羽片大型的Cladophlebis,银杏纲银杏目的主要类型,松柏纲杉科的Athrotaxoites、Cunninghamia、Cephalotaxopsis、Sequoia等,紫杉科的Taxus、Torreya等,苏铁杉科Ferganiella、Podozamites、Swedenborgia等以及形态属Elatocladus;反映温凉气候的主要有松柏纲的松科和银杏纲的茨康目;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包括真蕨类的海金沙科、合囊蕨科、马通蕨科、双扇蕨科、桫椤科、里白科以及中国蕨科的Onychiopsis等,苏铁目和本内苏铁目的主要类型;指示偏干旱型气候的主要有石松纲的Pleuromeia和Isoetites, 真蕨纲的Weichiselia, 本内苏铁目的Otozamites、Zamites、Ptilophyllum等,松柏纲掌鳞杉科的Pseudoflenelopsis、Flenelopsis、 Hirmeriella和可能属于掌鳞杉科的Brachyphyllum和Pagiophyllum,柏科的Cupressinocladus以及买麻藤目的Ephedrites等。  相似文献   

4.
杨守仁  廖明和 《地质论评》1983,29(5):439-439
北京西山门头沟群为重要的含煤地层。1977和1979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和煤炭部173队先后在北京西山史家营和斋堂附近的门头沟群窑坡组中发现了很多完好的双壳纲化石。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北京西山门头沟群窑坡组的古生物学资料,而且对侏罗系的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上述发现的双壳纲化石计6属15种(包括3新种)。这些化石的产地及层位如下:  相似文献   

5.
粪壳菌是一种寄生于动物粪便的真菌,它与原生动物、粘菌、细菌、线虫和许多昆虫一起对动物粪便进行降解,使它们所包含的养分再循环.粪壳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粪壳菌目和球壳目.其中,以粪壳菌目子囊菌科Sordariaceae的粪壳菌类型最多,分布最广.本科真菌无子座,孢子主要呈褐色,形状多样,有柱形、卵形、球形、倒梨形、瓶形等,孢子体上有孔口,表面光滑或有刚毛.  相似文献   

6.
贵州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组生物群化石丰富,共计25属,以海绵动物为主,另有节肢动物及藻类两大门类化石代表.海绵动物以普通海绵为主,计8属,占整个海绵动物属的57%;六射海绵5属,占海绵的36%,另有纲、目及科未定1属.节肢动物8属中高肌虫占优势,计有5属;大型双壳节肢动物2属,三叶虫仅1属.藻类共计3属.与遵义牛蹄塘生物群相比,两地均以普通海绵为主,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生物群海绵更为丰富,与遵义黑沙坡的海绵组成有差异.金沙长岩沟节肢动物中三叶虫少,仅1属,但高肌虫丰富,达5属,而遵义黑沙坡只有2属高肌虫,三叶虫则达4属.遵义和金沙牛蹄塘组生物群分别有藻类属4个和3个,共有属2个.两地同一生物群组成的差异,说明同处扬子浅水区的金沙长岩沟及遵义黑沙坡沉积环境可能有所差异,因而组成面貌也有差异.两地牛蹄塘生物群均具有显著的澄江生物群色彩.  相似文献   

7.
新疆中奥陶世Taklamakaniinae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虫塔克拉玛干虫亚科(Taklamakaniinae)是张文堂教授1980年创立的,它的建立对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亚科地质历程较短,分布广泛,而且这类三叶虫无眼,只有三个胸节,容易辩认.本亚科与Raphiophorinae Angelin,1854,亚科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有三个胸节而后者为5或6个胸节.张文堂在建立本亚科时只有NanshanaspisChang et Fan,1960;Taklamakania Zhang W.T.1980;Pseudampyxina Ju,1980.前二属在新疆原来只见干柯坪地区,后来又在阿尔金山、库鲁克塔格、北天山西段科古琴山都有发现,并相继发现新的属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本亚科分布的普遍性.本文记述了本亚科的三属,5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2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19,38(8):1259-1265
龙凤山藻属(Longfengshania)由叶状体、柄和固着器三部分组成,类似高等植物根、茎、叶的器官分化,分别营光合作用、支撑藻体和固着功能,营海底固着生活。关于其形态学特征,特别是关于它的系统分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根据形态学特征、个体发育中的生物重演律,以及古生态、古气候特征等认为,该属更接近于褐藻门海带目海带科的一些分子,似为海带目的早期原始类型。由于该属藻体较小,叶状体(叶片)全缘无褶皱或刻裂,固着器不分枝足状,与海带科也有较大区别,加之时代久远,在海带目中另立一科也是适宜的,经过适当修订后,进一步确认了龙凤山藻科的存在。对龙凤山藻属与龙凤山藻科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初步解决了它们的系统分类问题,为古藻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具有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概述了海藻类各门、纲、目及科级藻类的一般形态学特征,以供对比研究时参考,从而为确定龙凤山藻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西部寒武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是东南类型的标准地区,在我国及世界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浙江西部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全书约42万字,基础资料可靠,内容丰富,附精美图版28幅,插图13幅,是一本系统的基础性研究论著。全书详细记载浙江西部地区寒武纪六条剖面,系统描述三叶虫3目、30科或亚科、60属或亚属、104种及29未定种。其中1新亚科、1新亚属和37新科。在此基础上,建立16个化石带,成为东南类型寒武系分层分带的标准,解决了我国及世界各大洲之间寒武系地层对比中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费安玮 《地质论评》2001,47(6):596-601
在山东惠民凹陷渐新统东营组二段发现了浪花介超科尾花介科Recticytherura ualisicosta gen.et sp.nov.--U形脊直尾花介(新属、新种),化石产于该段近底部含生物砂质灰岩中。这是本区乃至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尾花介科化石的首次发现。对该新属、新种进行了描述并据铰合构造、尾突、放射毛细管及壳壁构造等特征判断其为海相介形类。与之共生的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壳壁的元素组成特征及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微咸-半咸水的沉积环境,并由古湖泊的扩张和古气候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沉积期在惠民凹陷发生了一次短暂海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系统回顾了中国晚新生代食肉目的演化以及食肉目动物群的演替关系。以属、族或亚科为单位,探讨了我国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食肉目13个科成员的地史分布和相关类群的生态习性。根据食肉目亚科一级别的演替规律,探讨了中国晚新生代的气候环境变化,支持以下观点:在早中新世气候相对温和,食肉目组成上包含较多的古老、不擅长奔跑的类型;中中新世开始气候趋于干旱化,出现一些四肢修长、擅长在开阔地区追击猎物的类型;晚中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强烈干旱化,出现了大量以鬣狗科为代表的适应开阔环境的属种,但一些林地组分依然存在,指示这个时期的环境并非典型的草原,依然有较多树木存在;上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再次变得温暖湿润,鬣狗科大量灭绝,灵猫科等东洋界分子北上;第四纪时期随着冰期的到来,华北再次变成以开阔环境主导,而华南地区一直较为稳定,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主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际通用采样方法,在春、夏、秋三季对大夏河甘南段河流湿地6个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8 743只,隶属于3纲9目33科35类,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 743只,占捕获量的35.52%;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6 000只,占64.48%;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摇蚊科幼虫和长足虻科幼虫;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绥螨科、绒螨科、等节跳属和原等跳属. 在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表现出了明显季节变化,其高低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高原寒区河流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棘皮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门类之一,其多样性及古地理分布对于研究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关重要。本文对贵阳乌当地区湄潭组棘皮动物化石进行整理,进行了系统古生物学鉴定,并统计了奥陶纪海林檎属种的古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萼板来自于海蕾亚门(Blastozoa)孔菱海林檎目(Rhombifera)中的雕刻海林檎超科(Glyptocystitoida)和半海林檎超科(Hemicosmitoida),奥陶纪海林檎存在湄潭组Polycosmites和Macrocystella属。这一发现增加了海林檎化石的新地点和新层位记录,扩大了其在扬子板块的层位和生物古地理分布范围,同时也揭示了贵阳乌当地区棘皮动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早奥陶世棘皮动物辐射演化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白垩纪植物群与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白垩世时中国可划分出北方、南方和藏南3个植物地理区。北方植物地理区可归入瓦赫拉梅耶夫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地理区,发育有热河、阜新和大砬子3个植物群。热河植物群产于辽西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及其他相当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以苏铁纲和松柏纲占主导地位。阜新植物群赋存于辽西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及相当地层,以真蕨纲、银杏纲和松柏纲共同繁盛,苏铁纲和木贼目较丰富为特点。由早而晚可以进一步划分为Acanthopteris-Ginkgoco riacea组合、Ruffordia goepperti-Dryopterites组合和Ctenis lyrata-Chilinia组合,分别产于辽西的沙海组、阜新组中下部和阜新组上部。大砬子植物群产于吉林延吉盆地的大砬子组和松辽盆地的泉头组,被子植物占优势且掌鳞杉科丰富。南方植物地理区属于瓦赫拉梅耶夫的欧洲中国植物地理区的范畴,苏铁纲、鳞叶或锥叶型松柏和小羽片小而叶膜厚的真蕨类(主要是Cladophlebis)占主导地位,缺少银杏纲、真蕨纲的蚌壳蕨科及单缝孢类型等,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东部、西藏北部和中部3个亚区。其中,东部亚区滨邻古太平洋,以浙江、福建和山东莱阳盆地等的植物为代表,以鳞叶和锥叶型松柏与本内苏铁Ptilophyllum占优势。该亚区植物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或4个植物组合,自早至晚包括Cupressinocladus-Pagiophyllum组合、Cladophlebis-Ptilophyllum组合、Ruffordia-Zamiophyllum组合和Suturovagina-Frenelopsis组合。西藏北部亚区邻近古特提斯洋东北岸,植物群与东部亚区的基本特点一致,但真蕨类更为繁盛,特别是海金沙科Klukia属和里白科的Gleichenites相当丰富,并有海金沙科的Scleropteris属和马通蕨科存在,裸子植物以苏铁纲为主,松柏纲相对较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合。中部亚区介于上述两个亚区之间,由于气候干旱,植物群不发育,以甘肃酒泉盆地、民和盆地所产化石为代表,特点是鳞叶、锥叶型松柏类为主,掌鳞杉科较发育,其他类型罕见。藏南植物地理区属于澳大利亚植物地理区的范畴,只发现于喜玛拉雅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只发现于东北、华南、西藏等地的少数地点和少数层位,研究程度较低,还不能进一步划分出植物地理区系和组合。以植物化石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证据,建立了中国不同植物地理区白垩纪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及相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寒武纪高肌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多年对高肌虫研究的简要总结。根据高肌虫壳隙的有无,壳体大小,壳瓣数目,闭肌位置,壳质成分,铰合构造的性质和类型以及体节数和附肢构造等,分为缺腹亚目和具腹亚目。此二亚目又可进一步分为6超科,9科及6亚科。通过比较认为,缺腹类可能是介形类的直接祖先。具腹类可能衍生出后来的叶虾类。由此可见,寒武纪高肌虫是一种复合型的动物群。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揭示其在岩溶土壤碳循环的作用,选取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为研究点,采集岩溶区、混合区与非岩溶区中的稻田、玉米和柑橘园表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异同。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8 159条序列中,共有2 602个OTUs。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纲(相对丰度>10%)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和β-变形菌纲(β-proteobateria)。岩溶区土壤细菌门水平上的变形菌门和Latescibacteria的细菌和目水平上的酸杆菌亚群GP6的丰度均高于混合区和非岩溶区,而科水平上酸杆菌亚群GP1和目水平上的酸杆菌亚群GP2的相对丰度低于混合区和非岩溶区。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pH和总氮等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1.贵州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地层,分布在黔中地区的属:①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a亚相);②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湖域)亚相铝土矿地层(Ⅰb亚相).分布在遵义(南部)、息烽、开阳地区的属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c亚相);分布在遵义、瓮安及正安、道真地区的属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d亚相).2.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下部有清镇式铁矿,最近在修文小山坝Ⅰa亚相地层下部清镇式铁矿夹层中采获不少C_1孢子,在遵义苟江及道真羊角塘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中也采获丰富的C_1孢子。3.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属早石炭世九架炉组,它与黔北的早石炭世Ⅰc、Ⅰd等亚相铝土矿地层情况不同,因此,黔北Ⅰc、Ⅰd亚相地层不宜沿用九架炉组的名称,应另立名称,建议定为苟江组.4.贵州早石炭世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及其层位可与邻省川东南、湘西、鄂西相应的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对比,均可能为早石炭世产物.  相似文献   

18.
赵汝旋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7,12(3):67-76,T002
广东乐昌泥盆-石炭系界线上、下各约100m碳酸盐岩中的介形类化石比较丰富,据73个样品获得的介形类化石统计,有2目8科共17属42种。据它们的纵向分布规律,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层型,自下而上划分为Spinobairdia yuebeiensis-Primitia quadrata组合带和Bairdia nikomlensis-Rectobairdia korzenewskajae组合带。它们恰好分布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晚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虫属原生动物门辐足纲放射虫亚纲中,具有重要化石记录的放射虫为多囊虫目泡沫虫亚目、罩笼虫亚目和阿尔拜虫亚目.关于罩笼虫亚目的地史分布,国内外存在强烈争论,Campbel[1]及国内教科书都记述为从寒武纪至第四纪;而著名放射虫古生物学者Fortney...  相似文献   

20.
Athyrisinidae科在秦岭地区十分发育,对该地区泥盆系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意义,Athyrisinidae科也是我国泥盆纪南方型特有的腕足动物群之一,在国外,仅在西欧德国艾菲尔地区有Atrythyris一属。本文拟就Athyrisinidae科的一般概况和在秦岭地区已发现的属,作简要的讨论。 Athyrisinidae科是Grabau(1931)建立的,隶属准无窗贝超科(AthyrisinaceaGrabau, 1931)。Moore等(1965)在《无脊椎古生物学H》中曾将该超科归入莱采贝亚目(Retziidina)。后来,王钰、朱瑞芳(1979)将它修改划归为无窗贝亚目(Athyridid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