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成式裂谷盆地形成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  相似文献   

2.
Melut盆地为中非地区重要的含油气裂谷盆地,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处于区域构造勘探向"三新领域"勘探的转型阶段,油气富集规律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Melut盆地与我国东部主动裂谷盆地的类比分析,有助于深化盆地成藏认识,推进勘探转型.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发育大型富油凹陷,形成以古近系跨时代成藏组合为主,近源白垩系成藏组合为辅的油气富集特点,古近系Yabus组上段跨时代岩性油藏与近源白垩系Galhak组断块油藏是北部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盆地中南部具被动裂谷与主动裂谷的叠加演化过程,与海拉尔盆地相似,具小型断陷沉积充填与成藏特征,近源成藏组合是有利的勘探对象,继承性洼槽内低凸起、凹陷间断裂隆起带及缓坡断层坡折带是有利的成藏构造带.该研究深化了Melut盆地成藏认识,明确了盆地南北具有不同的成盆机制与成藏特征,对推动北部成熟探区深化勘探与中南部低探区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详细比较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都和裂谷生成有关并决定油气形成条件和聚集的特点。例如,俄罗斯有高含油远景的北极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与三叠纪(巴伦支海和红海)裂谷生成过程有广泛联系,其含油气前景良好。尽管古生代裂谷和元古代裂谷所展示的含油气景未充分引想人们的关注。但以北美古生代盆地和东欧台地为实例表明古构造对沉积层油气藏形成所产生的有利影响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亚及邻区沉积盆地形成演化与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亚及邻区位于亚洲大陆古老地块之间的巨型构造活动带,在这个地区发育众多类型的沉积盆地。在形成演化机制上,发育有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等单型盆地和这些单型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在形成时代上,发育前寒武纪沉积盆地、古生代沉积盆地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发育在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上,基底性质、成盆机制、沉降特征、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等具有较大的差别。沉积盆地类型和形成时代与油气分布规律和含油气远景密切相关,拉张裂谷型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克拉通裂谷-坳陷型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
饶勇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17-1127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两套优质成熟湖相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但油气发现规模与烃源岩潜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缓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东部凸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圈闭保存条件,北部陡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储层和圈闭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洲油气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给我国海外石油战略提供了机遇。东非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地质资料匮乏,其油气勘探潜力综合评价和预测是目前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又是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需要。根据东非的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研究了东非地区的盐层序、水系分布、地热异常和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主要受三角洲、海底扇、盐层序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控制,裂谷盆地主要受地堑地垒分布、裂谷作用形成的圈闭类型与规模、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的强度和范围的控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下伏Karoo群生气,盐层序分布区发育有利成藏组合,盆地的陆上部分油气成藏条件较差,大型三角洲与海底扇发育区勘探潜力好的成藏特征;裂谷盆地具有近距离成藏的特点,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和地热异常相对较弱的紧临生烃坳陷的地垒周缘。总体上,东非地区具有远离Afar热柱勘探潜力变好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7.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丹迈努特盆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快速高效发现大油田是跨国勘探的主要目的。本文在过去三年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盆地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迈努特盆地三期裂谷的叠置.早白垩世是最主要的一期,形成了主力烃源岩;晚白垩世弱裂谷期,沉积了一套以砂岩为主的地层;古近纪又发育一期裂谷.是主力成藏组合发育时期。特定的构造—地层特征和演化史,决定了盆地独特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跨时代油气聚集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为最终发明储量达5亿吨的大油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贾承造 《地学前缘》2007,14(6):96-10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油气勘探中不断积累的地质资料和地质认识,提出了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受控于小型克拉通板块拼贴的基底结构和印/欧碰撞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主导的双重控制因素;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隆升、盆地与造山带体制和东部拉张活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构造变形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为4个构造域:青藏高原隆升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稳定区和环西太平洋裂谷活动区。我国沉积盆地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的构造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东部渤海湾、松辽等盆地受拉张构造环境控制的裂谷沉降;(2)中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东推挤、盆缘冲断、盆内抬升剥蚀;(3)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北推挤、冲断挠曲沉降,表现为克拉通单边或双边的压缩挠曲沉降与克拉通内部的冲断隆升沉降等多种盆山耦合形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控制着中国油气晚期定位与富集成藏,主要体现在:盆地的沉积与成藏,形成新生界自生自储的含油气盆地和油气藏;圈闭形成与油气运聚成藏;早期油气藏的调整和再分配;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对巴西东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群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群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局限海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漂移阶段。受区域构造应力场、膏盐层、火山岩等方面的影响,各盆地表现出不同的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而膏盐层的发育对于油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盆地中,主要发育了三套烃源岩、三套储层和三套区域盖层,并形成了三种油气成藏类型:盐下裂谷地堑内的构造油气藏,膏盐层上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以及盐上的浊积岩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根据成藏规律分析,并考虑各盆地的勘探现状,按勘探潜力由好到差的顺序将盆地划分为三类,指出Ⅰ、Ⅱ类潜力区应是主要勘探方向,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与油气矿藏富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承造 《地学前缘》2007,14(4):96-10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油气勘探中不断积累的地质资料和地质认识,提出了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受控于小型克拉通板块拼贴的基底结构和印/欧碰撞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所主导的双重控制因素;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隆升、盆地与造山带体制和东部拉张活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构造变形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为4个构造域:青藏高原隆升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稳定区和环西太平洋裂谷活动区。我国沉积盆地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的构造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东部渤海湾、松辽等盆地受拉张构造环境控制的裂谷沉降;(2)中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东推挤、盆缘冲断、盆内抬升剥蚀;(3)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受青藏高原的向北推挤、冲断挠曲沉降,表现为克拉通单边或双边的压缩挠曲沉降与克拉通内部的冲断隆升沉降等多种盆山耦合形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控制着中国油气晚期定位与富集成藏,主要体现在:盆地的沉积与成藏,形成新生界自生自储的含油气盆地和油气藏;圈闭形成与油气运聚成藏;早期油气藏的调整和再分配;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龙服忠  余少华等 《湖南地质》2002,21(1):43-45,68
国土资源对工业化起着承载、支撑、促进、积累和转换作用,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也不利于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湖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正确认识国土资源与工业化的关系,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 供给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地球深部流体与油气生成及运移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流体不仅存在于地球表层及上地壳,而且也大量存在于地球深部(下地壳及地幔),其成分以H2O和CO2为主。由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流体均呈超临界状态存在,它们是能量与物质的运移载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因而它们不仅参与了深部油气的无机生成,而且也对油气的富集及向上运移成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肖兵  周翔  汤井田 《物探与化探》1996,20(5):378-383
作者对近年来探地雷达的技术发展及新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详细分析探地雷达方法原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探地雷达系统结构的思路;同时,针对探地雷达工作中的高噪声和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移植的不适应性,提出了探地雷达地下界面高分辨率成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银汉  陈卫  陈燕  燕永恒 《矿物学报》1991,11(4):298-304
我国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有岩浆型、接触变质型、伟晶岩和砂矿等,岩浆型为主要矿床类型。红宝石以玫瑰红为主,血红色少见;粒度一般为5mm±。蓝宝石为靛蓝色,墨水蓝罕见;粒度一般5~50mm。两者莫氏硬度为9±0.1,比重4±0.1。宝石中有晶质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H包裹体。岩浆型和接触变质型宝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1380℃,压力(1~24)×10~8Pa。根据包裹体信息指出:指纹包裹体及其中CH包裹体是天然宝石的鉴别标志。宝石的颜色与亲铁元素及CH包裹体有关。星光宝石与六面针包裹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钛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金属因其特殊性能和广泛用途被称为“第三金属”,90%以上的钛矿物被用于TiO2颜料的生产,其次为宇航工业等。金红石和钛铁矿是提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我国钛铁矿储量居世界之首,其精矿可满足国内钛工业需要,金红石资源较贫乏,原料供不应求。目前世界钛工业总形势是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16.
地球深部流体与油气生成及运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流体不仅存在于地球表层及上地壳,而且也大量存在于地球深部(下地壳及地幔),其成分以H2O和CO2为主.由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流体均呈超临界状态存在,它们是能量与物质的运移载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因而它们不仅参与了深部油气的无机生成,而且也对油气的富集及向上运移成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应力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本文途述了地应力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变形及孔隙压力,给出了孔隙岩层中流体的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公式。在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模拟的基础上对辽河油田进行了运移势场的计算,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he 2500km long Indus\|Tsangpo Sutur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continent to continent collisional Suture Zone. It has come into existence as a result of subduction followed by continental collision (55~60Ma) between Indian (Sinha, 1989, 1997; Sinha et al., 1999) and Eurasian plates. While considering the recent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Pangea during late Palaeozoic it appears that a southern belt of Asian microcontinents stretching from Iran and Afghanistan through southern Tibet to western Thailand, Malaysia and Sumatra, comprise several continental blocks and numerous fragments that have coalesced since the Mid\|Palaeozoic along with the closure of Tethys. The origin, migration, assembly and timing of accretion of all these blocks to their present geotectonic position is not well known and there is no Permo—Triassic crust left in the present day Indian Ocean. The oldest ocean crust adjacent to the west African and Antarctic margin is of early or middle Cretaceous age (approximately 140~100Ma) (Searle, 1991). The Karakoram\|Hindukush microplate in the west and the Qiangtang\|Lhasa block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segment of South Asia margin are among those blocks already welded with Asian plates around 120~130Ma ago, before the collision of India (55~60Ma) with the collage of plates forming Peri\|Gondwanian microcontinents. B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geographic configuration remain incomplete due to paucity of authentic geologic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Karakoram, Pamir and Western Tibet. Prior to our discovery no early Permian plant remains and palynomorphs were ever reported from Karakoram terrane. Our discovery of Early Permian remains and late Asselian (about 280~275Ma) palynomorphs provides crucial clue regarding the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Karakoram\|Himalayan block in the Permian tim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云霄洞地下河的环境特征、洞穴发育特征,以及补给、径流、排泄和动态特征,为岩溶石山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旱涝治理与岩溶水开发并举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引水工程和排洪工程合二为一,投资少、工期短、收效快。   相似文献   

20.
重磁异常正反演可视化实时方法技术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 要 给出了2∙5D 多边形截面棱柱体重磁异常的简化表达式及其偏导数;提供了实用的可 视化模型建立、修改、实时正反演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技术。借助这一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 图形化实时反演系统‚资料解释工作者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资料对计算过程实现引导和控 制‚使其解释思想及技术方案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