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横穿中国东部郯庐古裂谷中段的连云港—临沂—泗水地壳测深剖面资料解释工作随着解释方法的不同其研究程度也不断深入(见图1)。1983年作者曾进行了一维垂向非均匀地壳速度模型的解释,并结合重磁场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沂8.5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利用动力学射线追踪方法,选用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模型,进一步研究郯庐古裂谷中段的地壳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古裂谷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近代地震活动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深大断裂,五十年代中期,由我国航磁资料发现,后由重力资料、地质资料进一步明确证实,并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郯庐断裂带上,曾发生过一次8.5级地震,这就是1668年的郯城-莒县地震。同时,从形式上看,郯庐断裂带上也发生了一些强震,例如1969年的渤海地震和1975年的海城地震。因此,多年来郯庐断裂带一直被认为是一条强烈的地震活动带,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汤兰荣  高建华  曾新福 《地震》2015,35(3):86-92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 1700年以来华东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震活跃幕, 地震较完整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内陆5级以上地震空间成组特征明显; 郯庐带以西(包括郯庐带)和郯庐带以东地区4级以上地震时序上具有成组发生的特点; 1900年以来郯庐带中南段5级以上地震具有自南向北定向迁移特征; 1993年以来华东内陆郯庐带及周边200 km范围内的ML4以上地震分三组活动且自西向东迁移。 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华东地区今后的地震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采用了齐次及非齐次马尔科夫方法对郯庐带未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预测;讨论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异同,认为非齐次马尔科夫模型较齐次马尔科夫模型更加接近实际。通过对郯庐带的分析,我们有如下两点认识:1.就郯庐带而言,发生一个6.5级以上地震之后的大约40年中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对6.0级地震而言,这一“安全”时段约为35年左右。2.对7.0级地震,大震之后约80年左右时,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约为80%;对6.5、6.0级地震而言,这一时段约为70年及65年左右。对近期来说,我们认为郯庐带在2010年以前发生6.0级以上地震及在2015年以前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正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华南和华北地块的分界是中国东部大规模的断裂系统,对中国东部的地质构造有着深远的影响。郯庐断裂带区域动力源主要来自于太平洋地块向欧亚地块俯冲作用,兼受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影响。历史上曾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1888年渤海湾7.5级地震。目前利用区域国家精密水准网、地震水准网多年多期观测资料,对郯庐断裂带垂直形变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485年以来山西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郯庐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时序的分析,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活跃时段依次滞后,并且对滞后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对1900年以来三地震带作时序分析,认为山西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彼此交替活跃,郯庐带与河北平原带则同步活跃。山西地震带ML4级以上地震与山东内陆5级左右地震相关性较好,山东...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在第四纪以来活断层最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是我国目前主要地震活动区域之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下流体观测多项测震后效应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部分地区一直持续存在,同时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介质速度结构条件,因此,加强对郯庐带现今地壳变形特征的认识,对郯庐带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引言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著名的深大断裂带。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该断裂带各段的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别。北纬34°以北,郯—庐断裂带的活动较强,1668年曾发生8.5级大地震,而北纬34°以南横贯安徽地区的郯—庐断裂带,  相似文献   

9.
1 研究背景 郯城—庐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深大断裂带,也是我国地震危险性最高的断裂构造之一.据史料记载,1668年郯城8?级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发生在该断裂潍坊—嘉山段郯城附近.近年来,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被陆续发现,如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曹筠等, 2018)以及郯庐断裂带北段(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通河段、吉林舒兰段,以往认为不具活动性)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闵伟等,2013).此外,一些原有第四纪活动段,如新沂—五河段、乌云山—合肥段(郑颖平等,2014)等,也在近年被发现了活动证据.  相似文献   

10.
从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出发,借助历史中强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强震的危险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6级和7级地震复发周期分别为18年和95年。目前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接近6.5级地震的复发时段,值得注意地区为NNE向郯庐断裂与NW(或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及4级地震活动集中区附近。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刘希强的计算震源参数的软件,选取山东数字化台网16个子台1998年至2002年以来记录的共77次3级以上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2003年郯庐带、聊考带及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认为2003年郯庐带地震活动为3级左右水平(正常释放),聊考带地震活动水平一般也不会超过4级,黄海地区到2003年底,该地区还有发生4级地震的可能性,2004年应注意发生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活动性分段明显,大致可分:黑龙江鹤岗—铁岭段,为弱活动深震、中深震段;下辽河—莱州湾段,为强活动、高频强震段;鲁苏沂沭段,为强活动、低频强震带和南部大别山—广济的弱活动弱震段。其中鲁苏沂沭段中规模最大的沂沭断裂带,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分段尤为明显,以临沂汤头至莒南大店一线为界,北部以高角度正断或逆冲、蠕滑为主。在活动时代上早于或相当于更新世晚期。南部除更新世活动外,全新世以来至少有三次强活动迹象。而且从莒南岭泉的左山至新沂何庄,延续 120公里范围内有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形变带和地震断层,这也是郯庐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段。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及沿线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松段近期地震危险性主要位于新沂—泗县一带和明光一带,其中新沂—泗县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6.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明光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郯庐带中南段与其邻区井水位对汶川8.0级与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指出汶川地震时同震阶升井集中出现在安徽地区,之后该区发生Ms3.8中等地震的事实,指出日本地震后该区无一口同震阶升井,由此推测,未来1—2年内郯庐带中南段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张月辉  郭斌  王斌  沈笑 《高原地震》2013,25(1):22-26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构造进行分段分析,着重研究了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的背景、发震成因和震前异常,并对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进行回顾,对比分析近年该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图像、应力场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沂地区地处郯庐深大断裂的中段,4条主干断裂横穿全区。为了监视震情,临沂地区地震办公室充分发挥本区的优势,广泛开展横向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深、浅井相结合的地下水观测网。这个地下水观测网分深井水动态观测和宏观水动态观测。深井水动态观测主要掌握深层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研究微动态及其变化规律;宏观水动态一般采用民用井、泉,面广、控制范围较大、建井的原则是:①把深部观测与较浅部的观测结合起来,以便了解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鲁、苏、皖等3省,文中称此段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通过地震地质、深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地貌和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质构造类比原则,对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的可能发生地段进行了探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与1668年郯城8级地震震中地区对比分析发现,两处在深、浅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结合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7级及以上强震的分布及其重现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正>采用多震相走时反演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及附近(30°~37°N,113°~122°E)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带在0~2 km层速度分布可分为5段:135.3°N以北段,与郯庐断裂带安丘段位置大体一致,此段速度较高,曾发生了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现代中小地震也较多,此段及东西两侧地表为中生代或更早地层,速度结构的结果和地表地层反映的可能速度一致。234.5°~35.3°N,与郯庐带莒南-郯城段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航空磁测资料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研究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强震活动。文章具体地记述了郯庐断裂带的位置、展布及深部延伸情况等。对郯城以南隐伏断裂地段,用大、中比例尺航磁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昌邑-大店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主断裂,延伸到玄武岩层后合并进入地幔。 最后,文章通去磁异常(场)特征,探索强震活动规律,并为1668年8.5级地震震中位置的修正提供了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