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工程结构和地质结构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选址、方案布署、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工程地质学在今天的工程建设新形势下所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前景。迎接这些挑战,工程地质学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日臻完善,最终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4.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5.
世纪国情科技发展与工程地质学走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 2 1世纪初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基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工程建设的环境安全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取向 ,以及学科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作者认为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是 :以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互馈过程研究为核心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嵌套发展 ;加强工程地质学理论 -地质技术 -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 ,进一步实现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价值。文章还论述了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服务于三个层次生产力布局、整体发展趋势、关键环节以及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框架 ,并就当前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三十多位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共同完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 ,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工程地质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四十余年来的工程地质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展现中国工程地质学面貌与特色的理论专著。全书分 4部分 ,共 2 6章。第一部分———工程地质条件 (第 1章至第 8章 ) ,分章论述了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 ,这些要素如岩体、土体、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本身都自成学科 ,内容广泛。在这里压缩成章论述清楚 ,是很不容易的 ,也可看出本书内容之丰富、文字之凝炼。尤其是第 2章论述工程地质条件之形成 ,更…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创建人为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谷德振教授,其代表作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1979)。该学科是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化的结果,是地质研究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孕育,形成,综合和分化的演变过程。本文即在简单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孕育,形成之后,着重讨论了工程地质学与其它有关学科相交叉所形成的环境工地质学,大城市工程地质学,改造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和计算工程地质学等新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演进。研究发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地质现象表征到地质规律总结,再到机制探索等阶段,呈现出国家战略的主导性、灾难性事件的驱动性、研究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受资助单位的集中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推动工程地质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改变;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通,丰富并深化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学向着更科学、更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的方向发展,并催生新的科学生长点;抓住数据革命契机,开辟工程地质学研究新途径;始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推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立生 《地质学报》2022,96(1):25-49
谢家荣是中国地质学家群体中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一位,他在地质科学领域里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是一位“全方位的地质学家”,是现代中国地质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本文略述其简历和他在中国煤岩学和煤地质学、土壤学、石油地质学、铀钍矿产地质与勘查、北京西山地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谢家荣对中国地质事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与成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都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委托 ,由中国水电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等 7单位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2 1~2 4日在昆明市召开。中国地质学术第六届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王思敬院士在开幕词中指出 :这次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工程地质学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根本。工程地质学家任重道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有着独特的工程环境特性和工程地质性质。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是近年来为适应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介绍了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进展,指出应将珊瑚礁体作为工程岩体,进行工程地质环境区带划分及各区带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析礁岩体结构特征和礁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礁体工程适宜性、地基及其环境与工程活动相互关系。针对珊瑚礁岩土的土力学特点,加强珊瑚礁颗粒破碎机理及其对工程地质性质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能够代表珊瑚礁应力—应变特性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6):136-13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  相似文献   

19.
Lang.  M 谭天广 《世界地质》1997,16(1):89-91
1任务与工作作为一门应用地质科学的工程地质学适用于纯地质学及从工程观点考虑的岩土力学等一系列研究,包括用地学方法解决在岩土之中和之上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问题。随着工程地质学在其自身领域的发展,与工程地质学家自身的锻炼、经验和智力相对应,须优先考虑的不是单纯地质条件的介绍就是对来自工程观点的地质资料的处理。在地下通道的设计与建筑中工程地质学家需要确定对于建筑alfk重要的地质条件,确定参变量,即施工场地环境中土壤或岩石的条件特征。工程地质学家需用定量方法确定和测量土壤和岩石的特征。而设计工程师需要…  相似文献   

20.
珊瑚礁工程地质学——新学科的提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类型,珊瑚礁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珊瑚礁和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的概念以及珊瑚礁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概况,提出了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的学科方向与任务指出了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