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自然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的抵御能力不仅薄弱,而且由于违反生态规律盲目索取,更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诱发和加重了灾情。1995年7月贵州因暴雨成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69亿元,农作物受灾42.34万公顷,成灾23.16万公顷,绝收5.1万公顷。由此可见,搞好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已成为一些地区长期农业生产起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所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愈来愈大。因此,在灾害频繁的广东,防灾减灾工作在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损失,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社会化模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从总的方面看,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全体公民的参与和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把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 广东自然灾害的状况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与农村是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受灾行业和地区。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疆农业灾害的特点和减灾工作的现状,针对减灾工作的新形势,提出新疆农业防灾减灾的5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引子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贵 《贵州气象》1996,20(6):7-10
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气象工作的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防灾减灾的需要。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尤其是气候型农业防灾减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气象异常事件逐年增多。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减灾工作,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4月21日成立了以田纪云副总理为主任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配合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极识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救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10月13日是今年国际减灾日,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一节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纪念主题为“防灾的收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指出,这一主题“旨在评估90年代减灾的成就和成果,制定21世纪的全球预防文化,同时强调采取支持、鼓励措施,尤其是运用科学技术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工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减轻自然灾害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抗御、救助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省已建成防洪…  相似文献   

8.
曾居仁 《贵州气象》2009,33(3):F0002-F0002
5月7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李茂松研究员应邀前往贵州,作了题为《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专题报告会。前往贵州参加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的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一行,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向红琼,副局长汤筑强、陈忠明、王雪臣,省气象局、省农业厅、农办、农学会、  相似文献   

9.
曾居仁  丁晓红 《贵州气象》2007,31(3):F0002-F0002
2007年6月4日上午,“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国际培训班”考察访问贵州气象部门,并与贵州省气象局领导及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候依赖性很强的农业省贵州 ,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贵州省气象情报灾情收集处理评估录入系统正是围绕这一思路建立的一个子系统 ,对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 ,实现富民兴黔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厉亚萍 《浙江气象》2009,30(3):28-31,47
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殊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和抗风险能力薄弱,自然灾害极易造成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气象条件成为决定农业丰歉的重要因素。要确保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和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从而形成稳定农民收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以鄞州区为例对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防灾减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减灾协会,会同省新闻学会、省通讯学会,邀请从事减灾防灾、新闻出版、邮电通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欢聚一堂,纪念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与媒体,口号是:预防从信息开始。为什么今年要选择这一主题?我理解,把媒体作为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希望媒体成为推动防灾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社会的现代化功能,就必须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快速交换。在受自然灾害威胁的社会,两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输对于各级决策非常重要。要减少灾害对社会和经…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历史资源可用于灾荒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研究中,其开发和信息化利用是农业灾害研究和农业减灾实践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历史灾荒资料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连续性强、记录信息全面等特点,据此可以建立3种自然灾害历史资源数据库,面对灾害研究和减灾实践工作者开放,实现自然灾害资源共享,彻底解决我国历史灾荒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的问题。(1)通过对自然灾害史料的全面普查和评估,按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农业环境灾害和农业减灾防灾四项确立自然灾害历史文献数据库。(2)以此为基础对所能利用的灾害史料进行信息化处理,依据灾期、灾区、灾种、灾情四大要素分类编排,建立自然灾害历史信息数据库。(3)借鉴历史灾荒资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开展历史灾荒评估工作,对灾害信息数据库中的全部资料分等定级,建立历史自然灾害量化数据库。利用这三种数据库建立研究平台,开展历史农业灾害时空分布、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3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得出旱灾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而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程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胡敬松(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气象与农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下作业,其发展不仅取决于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效率,而且还依赖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省气候资源丰富,但又是一个多气象灾害的省...  相似文献   

16.
陈波 《贵州气象》2000,24(5):17-19
根据省发政厅《贵州省自然灾害年表》和六盘水市民政局,水城县民政局,统计局等有关资料及气象局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水城县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险及其变化特征,提出一些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气象》2008,25(1):F0003-F0003
2008年2月28日,省气象局、省科协和黑龙江乡村广播共同组织的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防灾减灾对策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10佘个部门的20多位专家学者,对2008年度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就防御对策进行了广泛研讨。省科协副主席闫永华、省气象局副局长孙永罡、黑龙江乡村广播总监于丁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10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承办的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了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25—28日,第四次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在韩国仁川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通过适应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风险。会议围绕提高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和能力建设,开发并共享气候和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实践和经验教训,推动将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0.
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江西综合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综合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讲话认为,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事关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大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综合减灾工作,实现江西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江西基本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减灾防灾体系。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综合减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综合减灾立法和规划,加强自然灾害联合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城市乡镇、工业园区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开展跨学科领域的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当前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县级综合减灾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编制好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努力提高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并重点做好2005年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预警和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