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适度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是维持自然植被生存的主要水源,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利用地下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本文从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开采条件、开发利用潜力、开采后对自然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从开发利用地下水在盐碱地改良、发展高新节水灌溉农业和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必要性,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温福波  何俊仕 《地下水》2007,29(3):47-49
在概述沈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沈阳市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漏斗、饮用水安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沈阳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节约用水、地下管理等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若盲目开采势必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水源污染和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分析乌苏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地下水超采、水质、河道淤积等问题,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以达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学英  贾立伟 《地下水》2007,29(4):80-81,137
地下水是银川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阐述了银川市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娟 《地下水》2014,(2):29-30
以地处华北平原的聊城市为例,分析聊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的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得出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工程,为华北平原区保护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继松  曹辉钢 《地下水》2007,29(5):14-15,126
论述了镇江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采用最近统计资料,对镇江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宗先国  许文阁  于传宁  刘涛 《地下水》2004,26(3):204-205,215
在分析研究滨州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地下水污染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拜纪章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7,29(3):57-59,79
镇江地处苏南,"临江近海",虽然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多为"客水".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已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镇江市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地区,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发生了地质环境问题.在分析镇江市地下水水资源系统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镇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伟  董慧 《地下水》2004,26(1):23-25,29
本文应用水文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新疆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规律及特点,运用水资源系统理论,从管理角度分析了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点,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应遵守的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评价、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重视前期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3)
地下水资源具有多种特性,其年更新量达到地球上所有淡水湖泊储量的39.8%,我国作为全球13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地下淡水资源已成为国民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多年来已经被国家所深层次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实际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长远发展态势。本文基于多角度探讨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地下水资源平衡等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地下水资源长期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宇  郭昂青 《地质与资源》2010,19(2):105-108,133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社会经济最发达地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地下水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资源浪费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地下水资源量不断减少,供需矛盾不断加重,已经严重制约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兰云  尚艳丽  马传顺 《地下水》2006,28(2):53-54,57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由于超采地下水而诱发环境危害,对泰安市世行贷款二期项目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坤  高新普  孙长忠 《地下水》2005,27(6):460-463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域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对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利用水利工程协调开采平衡、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继朝  兰自亭 《地下水》2005,27(6):440-442,463
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从技术、管理、知识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以期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富 《地下水》1997,19(2):47-48
本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以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持续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吴长贵 《安徽地质》2007,17(4):270-274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铜陵市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现状及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周巍 《地下水》2005,27(6):470-472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目前,我市地下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连年干旱,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危及到供水安全等.本文针对我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工作战略,即实现从数量调查评价为主到数量、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并重,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转变.在此战略框架内,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解决地下水水量需求,以七个长期地下水观测井六年来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对营口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