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塔河西北绿林林场一带原划分的兴华渡口群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可与太古宙绿岩带对比,该区的兴华渡口群为低级地体(火山沉积盆地),SmNd模式年龄及单阶段演化年龄为(1252±28~1463±20)Ma。  相似文献   

2.
表尚虎  郑卫政  周兴福 《地质学报》2012,86(8):1262-1272
近几年,有关额尔古纳地块基底性质的锆石U-Pb样品测年,为讨论额尔古纳地块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重要资料。绿林林场兴华渡口岩群二云母石英片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892±20Ma、韩家园子兴华渡口岩群含十字石榴二云片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1000~1100Ma、韩家园子兴华渡口岩群绿帘石化斜长角闪片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816±27Ma、韩家园子达拉罕片麻杂岩(区域上相当于呼中地区凤水山片麻杂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981.0±6Ma~820±3Ma等数据,表明兴华渡口岩群及其相伴的变质深成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拉伸纪(青白口纪)至成冰纪(南华纪)早期。兴华渡口岩群普遍发育混合岩化。根据韩家园子东兴华渡口群的建群处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的变质锆石U-Pb年龄431.5±1.6~430±16Ma,及葛文春等对塔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表明,广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上的众多早加里东期的后造山花岗岩是古生代早期额尔古纳地块快速隆升-剥蚀过程中所引起的降压导致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而兴华渡口群的混合岩化作用是早加里东期的后造山花岗岩侵位后,残余岩浆于早志留纪对兴华渡口群混合岩化作用的结果。部分测年样品中岩石的蚀源区或围岩的2800Ma、2600Ma、2400Ma、2200Ma、1888Ma等数据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内的确存在着相当于新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古老结晶基底。漠河地区门都里河一带出露的"兴华渡口群"的岩石组合为以含石墨为特征的孔兹岩系,可与黑龙江省东部麻山岩群、兴东岩群大马河岩组相对比。据此,额尔古纳地块的古老的结晶基底可能位于漠河地区门都里河一带,其东南侧出露的兴华渡口岩群系新元古代中期大陆边缘增生产物,早古生代后造山花岗岩的侵位、焊接,使其转化为稳定的陆块。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东北部兴华渡口群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部五号桥地区的兴华渡口群属于早-中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古老的地层,是金矿的初始矿源层,对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与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相比,兴华渡口群具有密度高、磁性强的特点。地质填图结果表明,兴华渡口群一般呈大小不等的块体产于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中。大兴安岭东北部重力场和磁场的高值异常,表明这一地区存在着规模较大的兴华渡口群。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位场换算处理和综合地质解释,推断出兴华渡口群在本区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形态,确定兴华渡口群基本隐伏在混合花岗岩下,局部地段呈块状沿东西、南北两个方向凸起。兴华渡口群的重磁异常特点及其地质特征为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圈定找矿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元古代滹沱群玄武岩Rb—Sr,Sm—Nd同位素体系初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给出了的滹沱群下亚群青石村组玄武岩Rb-Sr、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45.8±17和2369±30Ma(2σ),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4±19和1932±19Ma(1σ);中亚群河边村组玄武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图的投点呈完全离散状。  相似文献   

5.
为厘清内蒙古林西县会长地一带出露的一套生物化石匮乏的砂砾岩组合的地质时代、地层归属及其碎屑物质来源,进而探讨西拉木伦河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对研究区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主要分布在6个年龄区间:(285±4)~(246±4) Ma (峰值为264 Ma)、(317±5)~(293±4) Ma (峰值为310 Ma)、(610±10)~(344±6) Ma (主峰值为423 Ma)、(992±14)~(907±13) Ma、(1 467±18)~(1 424±22) Ma、(1 948±14)~(1 768±16) Ma,另具3颗年龄分别为(1 171±17)、(1 238±17)和(2 443±31) Ma的锆石。锆石CL图像与Th/U值共同指示绝大多数锆石为岩浆结晶锆石。264 Ma的峰值年龄限定了地层的沉积下限为晚二叠世,应属林西组;沉积物源区示踪显示砂岩沉积时具佳蒙板块(北方地块群)与华北板块两个物源区,指示佳蒙板块(北方地块群)与华北板块于晚二叠世时已拼合,拼合位置为西拉木伦河一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昆阳群中亚群落雪组白云岩、黑山组碳质板岩和上亚群大营盘组碳质板岩样品,获得了(1716±56)Ma、(1607±128)Ma和(1258±70)Ma的年龄,确定了昆阳群中亚群时代约为1600-1800Ma,属晚古元古代,上亚群大营盘组约为1200-1300Ma,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的滹沱群下亚群青石村组玄武岩Rb-Sr、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45.8±17和2369±30Ma(Z),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4±19和1932±19Ma(1);中亚群河边村组玄武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图的投点呈完全离散状,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322±31Ma(2),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0和1742±17Ma(1)。根据上述Rb-Sr、Sm-Nd数据与已知青石村组、河边村组单颗粒锆石U-Pb法确定的成岩年龄2450±10和2400±20Ma(2)的明显差别,40Ar-39Ar均揭示为较典型受扰动的年龄谱和较发育的透人性构造、晚期岩脉等地质证据,认为Rb-Sr、Sm-Nd是重设的同位素体系。  相似文献   

8.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南秦岭武当地块内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中的角闪石、黑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获得角闪石三组年龄,分别为高温坪年龄694.4±21Ma,中温坪年龄384.4±3Ma(相应等时线年龄为383.3±10Ma)和低温视年龄240~180Ma。黑云母单一坪年龄为235.3±2Ma(相应等时年龄为236.7±6Ma)。结合本区基性岩墙已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782±164Ma)分析,782±164Ma~694.4±21Ma代表岩墙侵位、冷却过程的时间,提供了武当地块裂解的构造事件年龄;384.4±3Ma和约240Ma则代表岩墙群侵位后两期重要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年龄。上述为武当地块的构造作用过程和南秦岭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额尔古纳地块古老变质岩系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对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本区的变质作用特征,并对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构造背景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兴华渡口岩群作为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其变质年龄、原岩类型及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以大兴安岭北段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限定了原岩的变质时代,结合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方法开展原岩恢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兴华渡口岩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浅粒岩类、变粒岩类和石英岩类组成;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浅粒岩类原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石英岩和变粒岩原岩为泥质粉砂岩;斜长角闪岩类亏损非活动性微量元素Ta、Nd、P,大地构造环境属岛弧环境;浅粒岩类主要亏损Ta、Nd、P、Sr、Ti等元素,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的变质年龄下限为774.1±3.8 Ma。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显示,兴华渡口群中绿泥石白云母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0.1±4.3Ma(n=11,MSWD=1.6),佳疙瘩组中长英质糜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12.0±2.9Ma,倭勒根岩群中绿泥绢云片岩最年轻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1.7±11.9Ma,年龄最密集区加权平均值为516.7±4.5Ma。锆石图像特征及Th/U值均显示岩浆型锆石特征。综上所述,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佳疙瘩组和倭勒根群形成时代均为早古生代早期,而非先前认为的"前寒武纪"。同时,上述年龄谱系表明,该地区在480~500Ma和500~530Ma存在2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应与东北地区晚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箕山登封群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河南箕山登封群老袋窑组变流纹斑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表明锆石属典型的岩浆结晶产物,其年龄值为2501.94±0.70Ma,它与登封群下部火山岩的Sm-Nd年龄(2514±42Ma)非常接近,这说明箕山地区登封群火山作用时限很短(10Ma±),是一套完整的花岗-绿岩建造,和嵩山地区登封群属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并不能划分出早元古代岩石建造。  相似文献   

13.
江南古陆南缘四堡群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堡群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出露于桂九万大山地区,是华南最古老的地层单元之一。对坛地区罗布山枕状玄武岩中细粒原生锆石进行单颗粒锆石蒸节-沉积法年龄测定,两组锆石样品获得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374±20(2σ)Ma和1863±7(2σ)Ma。对宝坛地区基性和超基性火山岩进行了Sm-Nd同位素研究,获等时线年龄为1782±820(2σ)Ma,与锆石单颗粒207Pb/206Pb年龄一致,充分说明四堡群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岩的εNd(t)为0.6,表明基性-超基性岩浆源自于亏损地幔。这套岩石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颗粒锆石U-Pb法和Rb-Sr全岩等时线法重新研究了金沙江东同办洼龙地区原统归于早二叠世额阿钦群中的一套高级变质岩系的原岩时代和变质时代。其中含蓝晶石二云母片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432±35)Ma;而斜长角闪岩U-Pb锆石的上交点年龄为(1627±192)Ma,暗示这套变质岩系的原岩时代应大于(1627±192)Ma。(432±35)Ma的Rb-Sr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其变质时代,首次提出金沙江地区应存在早中元古代残留变质其底或策陆块,层位上可与劳山杂岩对比,金沙江缝合带和牢山缝合带是相关联的同一条缝合带。  相似文献   

15.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的Sm-Nd定年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1.5±1.0。据此并综合区域地质实际,对南秦岭元古代古陆块的存在及其裂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北缘的燕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子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191±6)×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34±3)×106a和(148±4)×106a,大湾和大庄科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44.4±7.4)×106a和(144.7±10.7)×106~(147.1±6.6)×106a。结合东秦岭钼矿带内钼矿床的Re-Os年龄,证明华北地台内有早元古代钼矿化,两个钼矿带中的钼或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和燕山早期或中—晚期。Re-Os法不仅是直接测定钼(铜)硫化物矿床成矿年龄的一种新手段,而且所获结果为研究区域成矿演化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要: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白山堂铜多金属矿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斑岩铜矿之一。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测定了白山堂矿区I矿带两类含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的花岗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275.0±3.0)Ma(MSWD=1.17),代表了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早二叠世)。在流纹斑岩中获得两组年龄,一组系结晶较好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71.1±2.8)Ma(MSWD=1.7),表明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另一组锆石为继承锆石,晶形明显磨圆或包裹于第一组岩浆锆石中,年龄分别为(2627±35)Ma, (2598±35)Ma, (1705±44)Ma, (1722±48)Ma, (1642±51)Ma, (1213±54)Ma,大致分为26亿年、17亿年、12亿年左右的3类。结合地球化学特点,确定流纹斑岩可能与中上地壳在泥盆纪的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大陆基底分区模式和主要地质事件的划分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在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1982~2000年间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特别是1987~2000年"305"项目的研究成果。展现了近年来对新疆大陆前寒武纪基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新成果塔里木北缘灰色片麻岩锆石U-Pb年龄为2600Ma,西昆仑基底石榴黑云母片麻岩中的锆石U-Pb一致年龄则为 (2048±20)Ma,阿尔金灰色片麻岩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820±277)Ma,测定了东天山星星峡群片麻岩的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404±18)Ma,与1986年的结果一致(1400±42)Ma,获得西天山温泉群、那拉提群和木扎尔特群混合岩化片麻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1±11)~(798±8)Ma,(882±83)Ma和(707±7)Ma;基于Sm-Nd模式年龄统计结果,将新疆大陆基底分为5个区域,即塔里木大陆太古宙-古元古代(3.2~2.2)Ga基底区,昆仑-阿尔金造山带古元古代基底区(2.0~1.8)Ga,天山古中元古代基底区(2.1~1.7)Ga,准噶尔为年轻地壳基底区(1.4~0.7)Ga和阿尔泰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复合基底区(≤2.6~2.4Ga,1.5~0.9Ga);基于多年研究的积累,并综合了国内外一些可以应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提出以塔里木太古宙大陆地核向南、北逐步增生的新疆大陆地壳基底演化模式;确定了新疆大陆地壳构造演化中15次主要地质事件的时限为(3000~3200)Ma;2800Ma;2600~2500Ma;2200Ma;2000~1700Ma;1400Ma;1000Ma;;800Ma;700~>500Ma;520~480Ma;450Ma;360~300Ma;300~250Ma;210~135Ma;65~5Ma。这些同位素年代学和Nd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无疑将成为进一步探讨新疆大陆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Sm-Nd、Rb-Sr、40Ar/39Ar、207Pb/206Pb年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沈洁  张宗清  刘敦一 《地球学报》1997,18(3):248-254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SmNd、RbSr、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时期和构造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岭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早元古代,年龄为2000Ma左右,在其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作用。片麻岩SmNd等时年龄1878±256Ma(εNd(t)=+2.8±2.6)代表了SmNd同位素系统重新发生均一化作用的时间。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833±17Ma(角闪石40Ar/39Ar高温坪年龄);另一期变质作用发生于422±16Ma(片麻岩Rb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牙克石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岩山中型钼矿床。赋矿围岩以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为主,其次为燕山期花岗斑岩隐伏岩体。该岩体自边部至中心,大致呈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相变的特点,U-Pb年龄分别为124±1 Ma、127±2 Ma、124±1 Ma。辉钼矿主要以石英(碳酸盐-萤石)辉钼矿脉、长石石英辉钼矿脉、碳酸盐(-萤石)辉钼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围岩中,切穿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以兴华渡口群为围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25.2±1.7 Ma,以花岗斑岩为围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26.6±1.8 Ma,长石石英脉中辉钼矿Re-Os年龄为125.3±1.8 Ma。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年龄测定结果,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成矿均与燕山期花岗斑岩的侵入密切相关,热液充填活动明显,属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