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部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古生代的深成侵入体大面积出露,大小岩体52个,面积约239km2。根据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及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为12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在对区内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演化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
借鉴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理论方法 ,通过对乌增苏辉长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研究 ,将岩体划分为四个单元  相似文献   

3.
西藏申错侵入岩序列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错侵入岩为一套中性一酸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具有钙碱性岩的基本岩石化学特征和演化趋势。应用非正式的填图单位,可以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序列。最大的单元为丁空巴单元,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序列内部相邻单元之间为涌动或脉动接触关系,序列与中生代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根据岩石化学与同位素资料分析,早期单元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晚期单元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4.
宁镇地区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嘉生 《江苏地质》2000,24(2):81-86
宁镇地区中生代岩次作用经裂,多期次侵入活动频繁。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可分为2个超单元(序列)和8个单元。不同超单元、单元之间,在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表现明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显示有清晰的亲缘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家振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7,11(1):102-110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广泛发育花岗岩类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40~97Ma,时代属J3—K1。根据侵入岩的地质、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侵入岩划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分属中性岩和酸性岩两大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二长岩和花岗岩等。根据岩石化学的判别结果,侵入岩均属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岩石,并属于普通型和钾质型  相似文献   

6.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汉源平等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体,具明显的成分一结构演化特征。岩石化学以富硅、钾,贫钙,岩石稀土以具明显的铕负异常为特征。本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650Ma-700Ma,它是澄江期非造山带,沿火山裂谷侵位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张祥云 《江苏地质》2001,25(3):150-157
宜溧地区中生代侵入体经地面调查和对比分析,依据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可划分为2个超单元(序列)、7个单元以及1个独立侵入体和2类脉岩.戴埠序列岩石化学特征为钙碱质,平桥序列为弱碱质,反映两个序列岩浆有着明显的差异,组合变异图进一步表明两序列的岩浆演化机理不同,是不连续和彼此独立存在.戴埠序列为轻稀土富集型,平桥序列属于重稀土富集型,应归属A型花岗岩系列.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薄竹山复式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世涛  陈国昌 《云南地质》1997,16(3):222-231
薄竹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复式岩体。1989年~1994年间,笔者在进行1:5万老寨街幅和老街子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应用岩石语系单位划分方法将其分解为23个侵入体,建立了7个单元,归并为2个序列和一个独立单元。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各单元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时期在白垩纪~老第三纪之间,从早期到晚期岩石结构由一期结构向具有二期结构和微花岗结构演化,成分由偏基性向偏酸性、碱性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0.
罗照华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5,9(2):189-202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大面积出露各地质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它们的详细划分和归并并探计整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描述各种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归并为6个超单元和3个独立侵入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特征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天山西段乌什布拉克岩体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天山西段特克斯地区乌什布拉克岩体,总体呈东西向椭圆状,面积约51.2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二单元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三单元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合并为———乌什布拉克序列。同位素测年(单颗粒锆石U-Pb)为296±31Ma。它们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在晚石炭世西天山已进入陆内拉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汝国 《山东地质》2001,17(6):32-38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体为中生代偏碱性侵入岩,过去通称小珠山岩体,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其划分为15个单元,划归为大店和崂山两个超单元。对各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属A型花岗岩,为燕山晚期之产物。  相似文献   

13.
广西海洋山化岗岩基侵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核部,形成于晚志留世。岩基划分为4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建立了海洋山花岗岩普系单位。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化学特征表明,海洋山超单元各单元为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浆不断分异演化的产物。花岗岩基为一大型复合式矿岩体,与W、Sn、Sb、Pb、Zn等矿化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海索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岩体进行了“超单元组合-超单元-单元”划分,并对该岩体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浙江梧村岩体是一个主要由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组成的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具有结构和成分演化序列。依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地球化学、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大山、沐尘、下坞等3个岩石单元,归并为梧村超单元。从早期到晚期,岩浆的侵入具有明显的反序特征,这种"反序"现象是因为存在带状岩浆房。三个单元在格局上呈刺破式同心带状型式,这种就位很可能属于刺穿式底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岩相,划分了热水沉积岩相的亚相,微相,并总结其特征,按成岩成矿作用方式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亚相,热水同生交代亚相,热水浊流沉积亚相,热水液压致裂一隐爆亚相,热卤水渗滤交代亚相,热水(岩浆)流体隐爆-液压致裂亚相等6个亚相,沉积盆地分析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盆地中地层格架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单元,按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可划分为硅质岩亚相,重晶石岩亚相,钠长石岩亚相,铁镁碳酸盐岩亚相,方柱石-黑云母岩亚相,硫化物岩亚相等6个亚相,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体系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地层层序单元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单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 1 / 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海坨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该岩体进行了“超单元组合—超单元—单元”划分 ,并对该岩体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来法 《福建地质》1991,10(4):297-308
茶地序列分布于福建西部上杭茶地一带,属钙碱性花岗岩,大小侵入体近30个,围岩为震旦系,其锆石U-Pb法年龄介于368-400Ma,时代属早古生代。根据侵入体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地质年龄,从早到晚划分为陈坑(片麻状似斑状中粒花岗岩),上三溪(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云山(白云母化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蓝屋(片麻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等4个岩石单元。由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侵入体依其时代从早到晚,基本反映了同源岩浆继承,发展的演化规律。据此,将陈坑、上三溪、云山、蓝屋等4个岩石单元归井为同探岩浆演化序列——茶地序列,各单元侵入体具有同构造新整合侵入特征,属强力定位机制;形成于陆由板块造山带环境,属S型花岗岩,系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Z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