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充填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穴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多数高效井均钻遇大型洞穴型岩溶储层。依据轮古西奥陶系潜山大量单井资料分析,洞穴型岩溶储层可分为充填洞穴、半充填洞穴和未充填洞穴三种类型。结合古地貌精细刻画与岩溶垂向分带成果,认为古地貌位置由岩溶台地向岩溶缓坡和岩溶盆地逐渐降低,而洞穴发育和充填程度在逐渐增高。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主要发育在岩溶台地和岩溶缓坡的溶峰边坡、溶丘边坡及沟槽谷洼地边坡等地貌单元。表层岩溶带、径流溶蚀带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频率最高,其次为垂直渗滤带和潜流溶蚀带。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型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表层岩溶带。  相似文献   

2.
岩溶峡谷区溶洞发育特征及水动力条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明德 《中国岩溶》1998,17(3):187-195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溶峡谷的特性及其洞穴发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岩溶峡谷区6种洞穴成因类型— — 暗河型、伏流型、穿洞型、顺河潜流型、渗流入水洞型和瀑水钙华型。同时还分析了洞穴形成与水动力过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外源水和水系演变是岩溶峡谷区形成大、长洞的必要水文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识别及预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李宗杰  王勤聪 《新疆地质》2003,21(2):181-184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洞,其中岩溶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岩溶洞穴的展布具重要意义.应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岩溶洞穴的识别标志,并利用地震反射结构和振幅变化率技术预测了岩溶洞穴在塔河油田某区的展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BOTDR技术的深埋岩溶土洞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洞穴发育成地表塌陷影响因素复杂。为了获得岩溶土洞监测标识区域的应力特征,在太沙基松动土压力理论基础上,对岩溶土洞发育历程中松动区竖向土压力进行了分析。松动区的空间位置由洞穴特征及其上方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平面应变和非平面应变条件下,松动区竖向土压力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根据岩溶土洞上方松动区竖向土压力的分布特征,结合BOTDR技术优点,提出应用BOTDR技术监测岩溶土洞的发育,针对光纤监测系统设计中光纤布线型式进行了分析。岩溶土洞应力场变化特征的定量研究对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岩溶土洞监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顶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 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鸡毛洞属岩溶洞穴,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北窖村。据洞中现存的文物资料记载,早在唐朝(公元670~733年)已经是当地居民经常活动和栖息的场所。该洞穴不仅在岩溶地质学和考古学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建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清江神女洞岩溶洞穴沉积物的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清江神女洞岩溶沉积物的磁学研究,得出有关该洞沉积物形成环境的下列判断: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湿暖、干冷交替的环境;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NE56°流向的古水流中。  相似文献   

8.
江苏宜兴是我国岩溶洞穴非常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在不到80km2的范围内共有岩溶洞穴83个,其中已开发的有善卷洞、张公洞、玉泉洞、灵谷洞、慕蠡洞、西施洞等。这些岩溶洞穴遗迹经初步研究发现,属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有1个,国家级5个,另外还有其他国家级地质遗迹2个。它们具有重要的科研与科普价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英联合洞穴探险及冠岩地下河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洞穴探险是指使用某些专门的探洞装备和技术,考察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进入或不容易进入的洞穴。近十多年来,英、美等一些国家已利用洞穴探险技术,为洞穴学研究服务。他们的探洞技术发展很快,装备也不断更新。在洞穴测绘、洞穴摄影、洞穴潜水、攀登技术、洞内安全措施以及洞内生活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大量洞穴学研究的资料和成果。我国的岩溶区面积和洞穴数量居世界之首,但洞穴考察程度还很低,尤其在南方岩溶峰丛山区,发育有较多危险的天窗、竖井、落水洞,以及一些充水的洞穴。   相似文献   

10.
岩溶管道(洞穴)形态空间的数学描述及分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兴 《中国岩溶》1997,16(2):113-119
本文给出了岩溶管道(洞穴)的数学模型,使岩溶管道(洞穴)研究从形象描述进入到数学描述。同时,笔者以杭州瑶琳洞为例,应用经简化后的数学模型进行分维计算,求出反映洞穴空间形态复杂程度的分形维数,为岩溶洞穴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地层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典型的裂缝-溶洞系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3大构造隆起,与上覆志留系、石炭系地层存在沉积间断,具备了岩溶缝洞形成的基础条件;在泥盆纪、志留纪时塔里木古陆位于低纬度地区,具有与现代中国南方相似的热带、亚热带湿热海洋性气候条件,岩溶作用强烈,为大型岩溶缝洞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水热条件。为了更好地揭示塔河油田岩溶缝洞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文章基于对塔北露头区古岩溶的调查分析,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并与我国西南岩溶区现代岩溶研究成果相比较,总结了古今湿热气候条件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地下河、岩溶洞穴、溶蚀孔洞、溶蚀缝等4种缝洞类型,地下河又细分为单支管道、多支管道、廊道型管道3个亚类,洞穴细分为厅堂型、溶洞型和竖井型洞穴3个亚类,分别建立了这些缝洞类型的地质结构模式,并对其发育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了归纳,为深入认识岩溶缝洞储层油气富集规律和油田地质建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武都万象洞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南部的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地处白龙江南岸高中山地,面积115km~2,园内以溶洞、洞穴堆积物及岩溶夷平面等地质遗迹为主。1、万象洞与南方岩溶洞穴毫无二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洞穴之一。洞口标高1100m,总体走向为南西向,已探明总长度约5km,共有5个洞室,最宽22.5m,最高40m,最窄处仅容一人能通过。东侧姊妹洞与主洞基本平行,洞长约600m,洞高3-4m,宽6-9m。2、万象洞是国内少有的以坍塌成因为主的岩溶洞穴,洞内分布有多期坍塌形成的堆积物。洞穴堆积物石乳、石笋、石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质》2012,(2):28-28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两岸,距北京城区50公里,距房山不足30公里。地质公园属于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石花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为一体的洞穴。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全长5000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于奇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岩溶缝洞型为主,工区中大型洞穴较发育,但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使储层的储集性能遭受破坏,相当部分的洞穴储集空间被充填。洞穴型储层油气产量的高低主要受控于洞穴的充填程度,其中仅中低充填程度的洞穴储集性能较好、油气产量较高。因此,识别、评价预测充填程度较低的岩溶缝洞型储层成为该区寻找高效富集区的关键。本文以洞穴储层发育模式为指导,针对于奇西地区已钻遇洞穴特征,设计不同大小的缝洞体和不同充填程度的地质模型,以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为基础,基于属性分析优选出对洞穴大小和充填程度敏感的属性。洞穴充填程度和敏感属性值存在线性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出反映二者关系的曲线量版,以此预测洞穴的充填程度。运用该方法在于奇西地区预测的充填程度结果与实际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在识别未充填和部分充填洞穴型储层中具较好的可靠性,对于奇西洞穴型储层有利区的寻找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作用控制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的发育及分布。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两次岩溶作用,造成了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通过塔河油田岩溶作用演化及发育期次的研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垂向岩溶带划分为地表岩溶带、纵向渗滤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平面上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溶洞、溶蚀裂缝及蜂窝状孔洞等连续孔隙是该区有效储集空间,基质作为不渗透(低渗)层对缝洞系统有一定的隔挡作用。结合表生岩溶洞穴的原理及对孔隙状态的控制作用,将塔河油田溶洞储集体根据不同成因分为落水洞、潜流洞和小溶洞,按溶洞充填物类型分为垮塌充填洞、机械充填洞和化学充填洞,同时建立了不同类型孔洞系统的识别特征及地质模式。结合塔河油田洞穴储层发育特征及生产实际,最终建立了塔河油田岩溶储集空间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浅覆盖区中—下奥陶统岩溶缝洞体发育,油气开发效果较好。受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和隔水层的围限,浅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缝洞体的岩溶发育特征不同于受排泄基准面控制的裸露型岩溶和岩溶水深循环的埋藏型岩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浅覆盖区T738井区中—下奥陶统的洞穴成因机理和岩溶缝洞结构,利用“残厚趋势组合法”恢复了海西早期浅覆盖区的古地貌、古水系,综合测井、地震等手段识别了隔水层、岩溶洞穴层,结合油藏动态生产特征构建了浅覆盖区承压岩溶条件下的缝洞结构模式。结果表明:(1)海西早期古地貌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发育北东—南西走向浅切割型树枝状地表水系,北部裸露区提供高水力梯度、高流量的岩溶水补给;(2)T738井区处于半开放式承压岩溶环境,中—下奥陶统发育3套隔水层围限下的2套迷宫型岩溶缝洞系统;(3)受隔水层、水动力梯度、走滑断裂等因素影响,一间房组、鹰山组上段洞穴层具有纵向水动力联系,发育侧向-上升型、孤立型、侧向型和盲端型等4类承压岩溶缝洞结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浅覆盖区T738井区的缝洞型油藏开发有重要地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川  陈红汉  苏奥  许学龙  周海 《沉积学报》2016,34(5):842-852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埋藏深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罕见,但对其为何没有垮塌殆尽的原因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究其保存机制,对比了Fort Worth盆地奥陶系深埋洞穴,发现大量缝、洞充填方解石是塔河地区洞穴中常见且特有的充填物。在统计和综合分析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以洞穴充填方解石成因类型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构造运动背景、热液活动、油气充注、方解石的产状以及洞穴受力情况,通过与Fort Worth盆地深埋洞穴埋藏史的对比和分析,提出塔河地区深埋岩溶洞穴的一种保存机制。研究区岩溶洞穴方解石主要是长期浅埋阶段,以大气淡水成因为主,海水成因为辅形成,深埋过程还受到了溶蚀性流体(岩浆热液和有机酸)后期改造。方解石充填物增加了洞穴的抗压性,岩溶洞穴内部充填的方解石在埋藏过程中支撑了洞穴;岩溶洞穴顶部裂纹中充填的方解石还“愈合”了洞穴周边的裂纹,强化了洞穴的顶板,增加了洞穴整体的稳定性。充填的方解石在垮塌前占据了部分洞穴空间,在埋藏后,高温有机酸、CO2、H2S和岩浆热液沿着深大断裂等通道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改造溶蚀作用明显,也对处于优势通道和良好储集性能的洞穴充填方解石进行了改造,恢复了部分洞穴空间。因而认为地表、近地表方解石充填过程是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的“保持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07,2(3):26-30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大石河流域发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其水源补给点在大石河上游,排泄点为孔水洞。周口店猿人遗址属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洞穴。拒马河流域发育中元古界雾速山组白云岩,岩溶洞穴包括云水洞、仙栖洞、龙仙宫和三清洞,均属唐县期夷平面时期的产物。拒马河流域地层平缓的中元古界雾速山组峰丛地貌区东从张坊起,西至大沙地,南临笔架山,北抵石人峰,流域面积395km~2,其中碳酸盐岩岩石面积占360km~2,山体上部的岩石被溶解,形成峰丛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9.
宁蒗泸沽湖区岩溶洞穴类型多,三个洞穴层与三级岩溶台面伴生,洞穴沉(堆)积物丰富,有开发利用和重建高原古气候环境的研究价值.泸沽湖湖底由二叠纪火山喷溢中心的环状、放射状火山基底构造和北西向、北东向为主导的基底断裂断陷组成,而湖区则是3500m高程以上洞穴层的部分洞水出露带.  相似文献   

20.
云南宁蒗泸沽湖区岩溶洞穴特征及泸沽湖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蒗泸沽湖区岩溶洞穴类型多,三个洞穴层与三级岩溶台面伴生,洞穴沉(堆)积物丰富,有开发利用和重建高原古气候环境的研究价值。泸沽湖湖底由二叠纪火山喷溢中心的环状、放射状火山基底构造和北西向、北东向为主导的基底断裂断陷组成,而湖区则是3500m 高程以上洞穴层的部分洞水出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