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利明  妥进才 《沉积学报》1996,14(A00):115-121
松粉热模拟生成油的色谱,-色质谱分析表明,热解油以芳烃和饮 为主,芳烃又以单环和双环芳烃为主。热解油中正构烷烃量最高,碳粉分布为C4-C28,多以C12为主峰。轻烃色谱参数显示450℃为生油高峰的上限,低温热解油重烃含量大于轻烃含量,而高温阶段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松粉热模拟轻烃分子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仟祥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7,15(A12):82-85
研究表明,花粉的产烃高峰在热模拟的300℃-500℃,生产烃期在350℃-450℃。200℃以前仅有微量的轻烃产出,550℃以后因强烈的热降解效应轻烃馏份也大大降低。轻烃主要由四个组份组成,最主要的组份是1-4个芳环的芳烃系列化合物,它们在450℃以前占总轻烃的55.17%-65.21%。500℃以后的轻烃中多环芳烃化合物几乎占到100%。其次组份是正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长链脂肪酸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松粉热模拟产物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吉利明  张文正 《沉积学报》1999,17(4):644-650
松粉和高岭土混合样品热模拟残渣氯仿抽提物和烃饱馏份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其次是类异戊二烯烷烃、甾族系列、三环二萜烷和系列化合物,检测出少量量烷基环己烷系列,异构烷烃系列和类胡萝卜烷系列生物标志物。各类地球化学指标显示松粉热解排烃呈现150 ̄250℃和300 ̄400℃两个高峰期,前期生烃物质可能来地孢粉抽粉壁中的类脂物,后期主要来泊于分外壁中的孢粉素,后斯的排烃量大于前期。正构烷烷  相似文献   

4.
孟仟祥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0,18(4):624-628
研究表明,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释放水的产出分两个阶段,两类水,第一阶段,400℃以前释放水为松粉内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合水,呈弱酸性(pH=6),为第一类水,第二阶段,400℃以上温度释放水为松粉内部和高岭石内部结构水(-OH),呈弱碱性(pH=9),为第二类水,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产出气体量随温度升主呈逐渐上升趋势,450℃以后上升梯度突然增大,所产气体分为两大类:I类为无机气体,由N2、H2和CO2气体组成,以CO2相对丰度最主为特征。CO2气主要来自有机酸的脱羧反应和离子太氧与有机质氧化还原反应产出CO2。H2气主要来自孢粉和烃,C4~C6异构饱和烃及丙烯、丁烯不饱和烃等分子物标志物,其中以甲烷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气态有机烃来自孢粉内有机物的热降解产物,松粉 拟实验中丰富的气态有机烃和无机气体的检测出,为研  相似文献   

5.
现代松粉的热变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吉利明  王少飞 《沉积学报》1995,13(4):116-124
本文通过现代松粉较大样品量的热模拟定量研究,认为松粉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其特性接近于1类干酪根。以甲烷为主的伴生烃类气体最高产率达247m3/t。液态烃包括轻烃和抽提物,产率最高分别达66.8kg/t和94.8kg/t。受热变质的松粉,低温阶段主要是收缩变小,逐步出现裂隙和本体与气囊分离,350℃以上完全破碎。随温度升高松粉及碎片的颜色不断加深,主要调150℃以下为黄,200℃~300℃为棕,250℃~450℃为棕黑,500℃以上为黑。色度指数和镜质组反射率值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王万春  吉利明 《地球化学》1998,27(5):507-513
对现代松粉的在热模拟过程中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低温阶段(250℃以下)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相对较高温阶段生成的甲烷更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松粉原样稍微富集^12C,反映低温阶段的热模拟产物主要来源于相对富集^13C的松粉原生质,高温阶段(300℃以上)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没  相似文献   

7.
沥青质催化降解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热解气相色谱仪 (Py-GC),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的沥青质进行了热解模拟实验。考察了蒙脱石和K2CO3 介质对沥青质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求得了沥青质的催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K2CO3 介质存在下,沥青质热解生成气态烃、轻烃和重烃的收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模拟温度下总检测烃收率提高了约 2 0 %;在蒙脱石介质存在下,除重烃收率下降外,气态烃和轻烃收率均有所提高,模拟温度下总检测烃收率提高了约 10 %。与之相对应,除蒙脱石存在下重烃的生成活化能有所增加外,介质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它各热解产物的生成活化能。最后,对沥青质的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代松粉的温-压热模拟实验中,产出的轻质烃和氯仿抽提物芳烃馏份的GC-MS分析均检出大量偶数碳优势明显的脂肪酸类分子生物标志物,轻烃主要为C16,C18烷酸及其甲,乙酯,芳烃组分相对比较复杂,包括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酯)和脂肪酸内酯,前者碳数分布为C15-,C30,C16,C18碳酸(酯)相对丰度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者碳数分布为C20-C30,以C26,C28和C30脂肪酸内酯为主,在250℃以下样品中检测出相对丰度较高的不饱和C18碳酸(酯),脂肪酸酯化合物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便可排出,并分别在200-300℃和300-400℃之间形成两次产出高峰;花粉内质体中的游离态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形成低温阶段的第一次高峰;花粉壁脂质结构中的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在较高温度阶段形成第二次高峰,原样及低温样品以脂肪酸酯为主,250℃及其以上温度条件下因水解产生较多的脂肪酸,随温率继续升高,脂肪酸酯易发生脱羰反应而生成链烷烃。400℃以后因强烈降解脂肪酸酯含量大大降低,这与350-450℃之间奇数碳优势正构烷烃在轻质烃和饱和烃中的大量产出相吻合,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沉积有机质中饱和及不饱和C16,C18脂肪酸酯的重要母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蒋助生  胡国艺 《沉积学报》1999,17(12):820-824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型/报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且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苯与甲七δ^13C值变化主要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糖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约-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苯与  相似文献   

10.
试论轻烃形成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轻烃和天然气是由富含干酪根矿物基质上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形成,而不是干酪根和重质烃的热催化作用所致。催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碳数闭作用,碳-碳及碳-金属键的断裂作用来实现的,它在轻烃形成的几个重要转化反应中起重作用,本文围绕着过渡金属的催化机理和轻烃的催化成因等基本问题展开经,目的在于不断探讨油气成因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刘文汇徐永昌雷怀彦(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同位素组成判识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成烃演化通过对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天然气成因体系和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徐永昌等[1]...  相似文献   

12.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原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雁前 《地球化学》2000,29(2):175-179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29远大于C28、C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但特征明显的以C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29甾烷的比什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甾族和脂类化合物结  相似文献   

13.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吴庆余,章冰,盛国英,傅家谟(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藻类热模拟成烃,生物化学降解,有机地球化学浮游藻类生物的热降解模拟实验和...  相似文献   

14.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因此,经细菌降解的藻细胞热解后具较高的烷烃产量。类干酪根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降解的藻细胞在热解时更易凝胶化;细菌降解作用有利于藻细胞进入热演化生烃期,并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的产烃性能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显微组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产物的色质分析表明,各显微组分的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的碳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后峰相对强度逐渐降低,表明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在热作用下易发生降解。由于各显微组分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它们的生烃过程也各不相同。镜质组热降解排烃需要较高热能,以产气为主;壳质组热效应作用下可以有效排烃,为好生烃组分;惰质组虽然生烃潜力有限,但产出烃类的稳定性较好,不易受热降解效应的影响,可以作为气源岩。在整个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各显微组分表现为姥鲛烷优势,随着热模拟温度生高,Pr/Ph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非烃和沥青质热模拟生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弄清楚非烃+沥青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生烃情况,对未熟非烃+沥青质进行了低温模拟生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非烃+沥青质在低温条件下(<250℃)生成烃类气体量很少,主要以生成液态烃为主,液态烃转化率最高可达388mg/g,所生成的液态烃表现出明显的奇碳优势,为未熟-低熟油。原始母质类型不同的非烃+沥青质模拟产物特征有所不同。非烃+沥青质对未熟-低熟油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本区重要的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研究不同盐类物质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模拟了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催化作用,同烃源岩热解相比,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在4组热模拟气的气态烃组成及热模拟气与民丰地区天然气的轻烃组分比较中发现,上述蒸发盐类不仅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而且在盐类物质参与作用下,烃源岩热解的气态烃组成与民丰地区天然气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冰  盛国英 《地球化学》1996,25(2):105-111,T001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  相似文献   

19.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 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 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_(29)远大于C_(28)、C_(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 但特征明显的以C_(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_(29)甾烷的比值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 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自族和脂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固醇可能是它们的来源或前 身物。在缺乏可靠的沟鞭藻化石和明显的细菌活动证据的沉积物中,特别是所含甾烷中C_(29)占优势的情况下,产出的微量4-甲基甾烷可能与植物花粉的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学前缘》2017,(6):365-369
采用高压釜热模拟实验方式对页岩样品的成熟度进行改变,并对成熟度改变过程中页岩的生烃情况及热解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Ro随着温度的增高,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变化阶段、中等增加阶段和快速增加阶段。随着R_o的升高,气态烃的产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液态烃的产率后期是下降的,裂解烃量(S_2)则由于转化为气态烃等含量迅速降低,但总烃增加量是有变化的。当R_o为0.65%和1.0%时出现二个生烃高峰,这反映了低成熟页岩在生烃演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初期热降解阶段、热降解-热裂解阶段和热裂解阶段。而R_o与总烃产率在热模拟过程中则近似呈一条指数曲线关系,根据二个生烃高峰,进而确定了我国陆相盆地页岩气远景区R_o的下限为0.65%,页岩气有利区R_o的下限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