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最大的东坡稀有—有色金属矿田位于南岭中段,赣桂地洼系和浙粤地穹区的邻界处,从次一级构造来说,矿田位于地洼阶段形成的西山复式背斜和五盖山复式背斜之间的东坡—月枚复式向斜的北端昂起部位,其两侧各有一条断裂面向外倾的大型冲断层平行轴向延伸,是向斜与上述两个复式背斜相接的边界断层,背斜的核部充填着一套古地槽沉积—震旦寒武系碎屑岩建造,向斜核部及两翼则为地台阶段形成的泥盆系跳马涧砂岩和棋(?)桥、佘田桥及锡矿山组灰岩,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矿田的中心,面积9.5 km~2(图1)。复式岩体的岩浆侵入分异演化和泥盆纪地层的岩性以及有利的构造,决定了该稀有金属矿田的各内生金属矿床特别是规模最大的柿竹园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白云鄂博矿床分布在内蒙地轴北部边缘的过渡带。含矿岩系为元古代海相沉积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石英岩、白云岩和板岩组成,其中白云岩是矿体围岩。 矿床受东西向向斜构造控制。向斜以北为一大背斜构造,沿轴部被断层破坏,出露有古老的片麻岩和片岩。向斜以南的背斜构造轴部有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使背斜构造轴部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3.
河南毛集—二郎坪断陷带主体构造格架的确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铭生  宋峰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1):23-27,38
毛集-二郎坪断陷带中的主体构造格架是复式传倒转褶皱系。中央是朱庄(河前庄)-板山坪-太平镇主背斜带,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倒转向斜构造。南侧为大庙-青山倒转向斜和张家大庄倒转向斜、北侧为石灰窑倒转向斜和彭老家倒转向斜。这一复式倒转褶皱系的发现及确立,对断陷带中二郎坪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海相火山岩型金、银、铁、铜、硫等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集—二郎坪断陷带中的主体构造格架是复式倒转褶皱系。中央是朱庄(河前庄)—板山坪—太平镇主背斜带,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倒转向斜构造。南侧为大庙—青山倒转向斜和张家大庄倒转向斜;北侧为石灰窑倒转向斜和彭老家倒转向斜。这一复式倒转褶皱系的发现及确立,对断陷带中二郎坪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海相火山岩型金、银、铁、铜、硫等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集-二郎坪断陷带中的主体构造格架是复式倒转褶皱系.中央是朱庄(河前庄)-板山坪-太平镇主背斜带,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倒转向斜构造.南侧为大庙-青山倒转向斜和张家大庄倒转向斜;北侧为石灰窑倒转向斜和彭老家倒转向斜.这一复式倒转褶皱系的发现及确立,对断陷带中二郎坪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海相火山岩型金、银、铁、铜、硫等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瑶岗仙脉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瑶岗仙钨矿是湖南首次发现的"五层楼"式脉钨矿床.矿区位于湖南东西构造带北缘.区内寒武纪变质砂板岩构成南北向基底复式背斜,寒武系是含矿的主要层位.上覆泥盆纪砂岩、灰岩和侏罗纪砂页岩,组成新华夏系复式背斜,背斜两翼不对称,北陡南缓,轴向北东-北北东.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侵入其中,构成含矿围岩之一.瑶岗仙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外带为主,尤以岩体隆起部位的中心地带最发育.矿内四组(北北西、北西、北西西及近东西向)脉带是迄今矿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下延最深、品位较富的隐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相碳硅泥岩含铀沉积建造中产有重要铀矿床。这些建造是:地台区(或准地台区)及构造过渡区稳定型及过渡型含铀建造;地槽区活动型含铀建造。属前者的有中国各地台边缘及其相邻构造带中,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之上的,震旦-寒武纪以炭质页岩和碳硅泥岩过渡型沉积为主的含铀建造,以及发育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晚古生代含铀建造。活动型含铀建造主要有发育于加里东冒地槽沉积区的寒武-志留纪炭质页岩、炭硅质页岩建造及早中志留世硅质岩建造及碎屑岩-硅灰质岩建造。文中还评述了我国碳硅泥岩主要含铀层的分布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老构造窗含铀花岗岩是瑞典地质调查所的区域性铀矿勘查计划(SGU)的一部分。中斯堪的纳维亚加里东造山带中的老构造窗是瑞典一挪威边界上的背斜之一,在那里加里东运动外来体前寒武纪基底被剥露出来(图1略)。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酸性到中性的火山岩,显微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的区域地球化学作用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对花岗岩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其中有些含有异常高的铀和钍,并且出观大量脉型铀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6217矿床是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位于6210矿田中,下面就其成矿构造机理作简要分析。一、矿床产出的矿田地质构造背景矿床位于某杂岩体中部断裂夹持区内。该岩体为加里东、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成因尚有争议。矿田的铀矿床主要集中在岩体中部的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矿化与岩体主体的燕山期花岗岩,特别是二云母花岗岩(亦称交代花岗岩)空间关系较密切。矿  相似文献   

10.
苗儿山矿田为中南地区五大铀矿田之一,其内分布有我国最大规模碳硅泥岩型的铲子坪铀矿床及诸多花岗岩型铀矿床,沙子江矿床为矿田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沥青铀矿是理想的铀矿床直接定年样品,同时,也是U-Pb同位素研究的理想矿物。本次研究以沥青铀矿为对象进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沙子江矿床早、晚两期铀成矿作用的年代分别为104.4Ma和53.0±6.4Ma,结合铲子坪矿床主成矿期年代74.1±9.9Ma,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了苗儿山矿田3期主要铀成矿作用的时代。沙子江矿床等时线拟合所得高的初始Pb值反映了该期成矿作用之前存在铀的预富集作用。3期成矿作用与华南地区基性脉岩年代数据统计反映的岩石圈伸展期次相对应,暗示了铀成矿受控于华南岩石圈伸展这一大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鹿井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段,区内出露印支-燕山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以及寒武纪浅变质岩系,成矿围岩主要有花岗岩和浅变质岩系。铀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和花岗岩外带型,成矿年龄47~116.4Ma,矿体多呈脉状、树枝状、透镜状。断裂、裂隙控制了铀矿体的定位,晚期小岩体穿插对铀矿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期次岩体接触界面控制了铀矿体的聚集。  相似文献   

12.
西港—冷井地区锂辉石矿床位于会仙峰—马(牙)树山大型复式背斜南西端北侧之尖峰复背斜轴部及两翼伟晶岩密集区。其地层为震旦纪上部洪山组二云母片岩、云母片岩、二云千枚岩。矿体受构造节理控制,与加里东期、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联系。矿区含钽铌锂辉石矿体有14条,规模、品位较为可观。工业有用矿物为锂辉石、铌钽铁矿。矿床类型为伟晶岩型,成因为岩浆交代作用形成。另外西港—冷井地区具多个伟晶岩密集区,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论华南含铀沉积建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华南含铀沉积建造的形成和分类,阐述该区内铀成矿前地质分布和铀成矿背景,提出在华南存在三类含铀沉积建造,即震旦-寒武纪地槽型陆源碎屑-火山沉积含铀建造(I)、上古生界地台型陆源碎属沉积含铀建造(Ⅱ)和中、新生界地台型陆源碎屑-火山沉积含铀建造(Ⅲ),它们制约了华南绝大部分铀矿床的空间分布。最后,本文概括了华南含铀沉积建造的主要特征及与区内各类铀矿床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龙首山岩浆活动带是以典型碱交代矿床为特点的铀成矿带,大型矿床往往是以发育大型碱交代作用为前提。芨岭铀矿床属于加里东—华力西期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组合。该区加里东早期和华力西期花岗岩,分别是祁连洋向北俯冲及陆内俯冲的产物。笔者经长期野外研究,通过大量显微镜下观察、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测定等室内分析与综合,对芨岭铀矿床花岗岩含矿主岩主要特征及铀矿床成因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铲子坪铀矿床是产在下寒武统清溪组地层中受含矿层及层间构造双重因素控制的矿床。根据该矿床中各种岩石、矿石及矿物的铀—铅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大多数岩石样品的铀—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平衡,据计算,含矿层及周围花岗岩中的铀主要以丢失为主,丢失量为30—80%。富矿石的一致性图解及铀—铅三阶段模式年令为t_1=523±16M.Y.,t_2=22±2M.Y.。沥青铀矿的等时线年令为75±4M.Y.,43±7M.Y.。岩石年令为416M.Y.。上述结果表明矿床中的铀主要由含矿层本身供给;可以区分出三个成矿阶段:沉积成岩的予富集,加里东期动力变质的初富集和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渗流热液的再富集,因而本矿床属沉积再造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16.
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田矿床内发育近SN向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NE向复式褶皱和NE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穹窿构造主要由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和古生代地层及不连续的环形滑脱断层组成,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的分布;复式褶皱为古生代地层组成的NE向复式向斜,在矿区中部被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切割。严塘复式向斜与小田复式向斜中的背斜核部,尤其断层叠加的部位常控制一些构造破碎带型钨锡富矿体的分布。NE向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包括NE向右行(伸展)走滑断层、NE向或近EW向右行次级的走滑伸展断层、近SN向左行走滑断层和NW向伸展断层,控制了锡田矿区内的不同方向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云英岩脉型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花岗岩锆石U-Pb、白云母40Ar-39A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锡田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与成矿响应时间非常接近,介于150~160Ma。岩体与地层(灰岩)接触带、岩体中的NEE向断裂带以及被NE向断裂叠加的背斜轴部是重要的成矿区域,可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7.
武智平 《贵州地质》1989,6(4):283-293
根据大量的地面地质资料,石油深井及区域地震资料,分析燕山运动以来影响剥蚀速度的诸多因素,得出控制经向构造及地层展布特点的机理是应力影响深度及褶皱幅度,形成黔南隔槽式箱状复式背斜,北盘江隔档式复式向斜。都匀(宜昌)运动为断块式升降性质运动,形成黔南断陷。雪峰运动形成之不整合面经燕山运动的改造,与地表构造轮廓基本一致。加里东褶皱(地槽)是在雪峰运动形成基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提出上扬子褶皱区与华南褶皱区在黔南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8.
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和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与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将中国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成因类型:深成型花岗岩和火山型花岗岩。 (1)深成型花岗岩是指在地槽发展的褶皱回返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类。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内,如产于阴山古陆东端前寒武纪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纪花岗岩、产于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产于天山东端、内蒙大兴安岭和吉黑海西褶皱带中的海西期花岗岩等,皆属于此类。在这类花岗岩分布地区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19.
阿舍勒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及Ⅰ号矿床控矿地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舍勒多金属矿田,位于阿舍勒陆缘裂陷槽中。矿田构造为两个复式向斜夹一个复式背斜组成的褶皱束,具有6组断裂,经历了3次拉张,3次闭合的演化历史。矿田地层为泥盆系火山岩建造及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岩建造。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和晚泥盆世弗拉斯期,为矿田的两个主要成矿期。Ⅰ号矿床形成于艾菲尔期,矿体赋存于古火山机构通道相的次辉绿岩筒筒壁间隙之中。  相似文献   

20.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浆岩带的白马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7.58‰~+0.32‰,平均为-2.44‰,富轻硫,表明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自花岗岩浆,有部分地层硫酸盐中的硫混入;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很小。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γ-△β图解,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铅的加入;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成矿晚期热液有大气水成分加入;碳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砂质板岩关系密切,与地幔或深部流体有一定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中的CO2很可能为壳幔混合;锶同位素研究表明,铲子坪金矿床的(87Sr/86Sr)i组成特征与华南陆壳重熔性花岗岩初始岩浆水的(87Sr/86Sr)i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铲子坪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