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处东昆仑造山带的青海省都兰县阿斯哈—按纳格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之一,区内地质构造复杂,金属成矿作用极为发育,成矿潜力巨大。为了对该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建立一套矿产快速评价方法组合体系,在研究阿斯哈—按纳格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理论,建立以遥感地质矿产信息提取为中心的找矿技术方案,对整个研究区的Quick Bird,ASTER和ETM+等不同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线-环构造解译和遥感矿化色调异常提取;在综合分析区内典型金矿床的遥感影像特征和筛选有利于成矿的线-环构造基础上,圈定出20个找矿有利部位。遥感矿化色调异常与化探异常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吻合度较高,对高效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江北段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的赋存条件及地质背景。纳日贡玛矿床是该区带中最为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针对斑岩型矿床的典型蚀变分带特征,利用ASTER数据,采用Crosta技术和比值法进行高岭石化、青磐岩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通过对ASTER和QuickBird图像的遥感解译,获得花岗斑岩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图;根据纳日贡玛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控矿要素,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找矿预测因子,圈定了8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遥感找矿预测区,并总结出纳日贡玛的遥感蚀变异常分带规律,可为三江北段成矿带中其他斑岩型Cu–Mo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分辨率(简称"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通过遥感地质解译与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从宏观和多角度开展大型矿集区快速预选和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以东昆仑成矿带红水河地区为研究区,以World View-2卫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运用图像纠正、假彩色合成、图像增强、数据融合、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化学分析和地质信息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找矿预测。结果表明,以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数据源,能够快速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满足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需求,并为当地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沙特阿拉伯吉达东北部地区位于非洲—阿拉伯成矿区,矿产丰富,地质构造情况复杂,岩浆热液活动明显,多金属成矿作用极为发育,成矿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寻找该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部位,圈定找矿远景区,利用Landsat8影像对该区进行线性-环形构造解译,运用"主成分分析-最优密度分割"方法提取铁化等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综合分析区内7个铁化蚀变区遥感影像的地质特征并筛选有利于成矿的线性-环形构造,基于上述特征对沙特吉达东北部地区成矿有利部位进行预测,圈定出3个找矿远景区;最后通过高分二号(GF-2)和Google Earth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岩浆侵入的环形构造区及断裂交汇处是该区成矿的有利场所。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进一步找矿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技术的成矿预测方法和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研究是成矿预测的基础,成矿理论创新可大大拓宽成矿预测领域和找矿思路。遥感技术在控矿要素解译,成矿带展布研究,矿致色调异常、控矿环形影像、找矿地貌特征、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多源信息综合分析等方面比常规找矿方法更具优势。根据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效果,总结了一套遥感成矿预测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外方山区的金矿找矿靶区预测工作为例,阐述了综合运用遥感、物化探信息,建立与控矿地质条件相一致的“线环同现模式”、“多元同现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效果;介绍了利用熵函数计算遥感成矿信息的矿化有利度和矿床统计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7.
冀北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包括华北陆块、天山-兴蒙造山系及中国东部造山-裂谷系,区内太古代变质岩广泛分布,海西期及燕山期岩浆侵入、喷发活动频繁,围岩蚀变发育,是寻找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区域。在分析遥感地质解译要素、蚀变遥感异常与矿化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分遥感解译的线、环及蚀变遥感异常、侵入岩、赋矿地层及矿产分布信息为判断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圈出找矿靶区29个,其中3个找矿靶区内已发现5处大型-特大型矿床,6个找矿靶区内发现12处中型矿床。结果表明,在冀北地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金属矿找矿预测及找矿靶区圈定,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有利成矿信息的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数字地球”的思想为指导 ,从信息数字化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GIS提取地质信息的原理、地质信息综合的方法 ,介绍了线型异常的找矿有利度和各面型异常的找矿有利度分析方法 ,提出了圈定地质异常的模型和各种有利成矿信息的综合圈定成矿靶区的方法 ,并以云南维西地区为例 ,利用上述原理圈定了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新疆境内穆龙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龙套型金矿找矿区位于南天山构造带西段东阿赖褶皱带费尔干纳断裂西侧的乌恰县吉根乡一带。该区为萨瓦亚尔顿金矿的南延部分,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灰黑色浊积岩系,碎屑岩系中普遍含炭质,岩石硅化较强。通过新疆与西侧毗邻国家成矿环境遥感影像的对比解译,认为境外已知矿床的成矿带经过天山,可以延伸进入我国新疆境内,并根据境外已知典型矿床穆龙套金矿和境内萨瓦亚尔顿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认为二矿床具有相似性,可以进行类比找矿。根据解译结果,确立了4个找矿预测区,在其中的一找矿预测区内发现了5条金、铜矿体,金最高品位达27.62 g/T,铜最高含量达15.85%,并总结出了新疆境内穆龙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和在深部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分析在江西盛源火山盆地中寻找铀矿的前景,以ALOS,SPOT5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该盆地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与筛选,重点提取与铀多金属矿有关的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和蚀变异常等成矿信息;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Arc GIS平台上开展基于遥感数据的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找矿预测,提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为当地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背景条件,是西藏最具潜力和规模巨大的贵金属成矿带.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和对成矿规律认识不清,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开发的岩金矿产地.通过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砂金、岩金矿(化)点,地球化学异常和重砂异常的分布并进行控矿因子分析,建立了该带两种岩金遥感找矿模式,通过验证发现该区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岩金矿产地,并认为蚀变岩型金矿和穆龙套型金矿是该带最重要的两种矿床类型,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沿线(东昆仑-沱沱河段)是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有利.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该区矿产资源进行了遥感综合调查和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以遥感异常为主、解译信息为辅,结合已有地质、矿产及物、化探成果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划分出7个找矿远景区,并进行了找矿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area located south of the Eastern Pontide metallogenic belt (NE Turkey) has an important potential for valuable and base metallic minerals. Geological, tectonic, geochemic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ineralogical and fluid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e formations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bine and analyse the acquired spatial data layers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using knowledge-driven approaches and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areas in terms of mineralization. Moreove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knowledge-driven mineral probability modelling results compar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constitutes the other goal of the study. As a result, in addition to the known mineralization locations, a number of new prospective and favourable areas have been identified for future detailed studies.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ineral predictive map generated using fuzzy logic-OR method produces the best and successful results compared to other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安徽石台县丁香地区,以铜多金属矿为例,分析该区的地、物、化、遥数据,选择7个预测变量进行成矿定位预测研究。利用客观成矿预测法-信息量法进行计算,得到成矿预测变量所占的信息量,归一化得到变量的客观权重,依据专家知识,获得上述变量的主观权重,随后,采用D-S证据理论将上述主、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综合权重,并采用该综合权重结合专家证据权重法获得单元格的后验概率,制作成矿有利度的分级色阶图。预测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地综合来自主、客观方面的知识,预测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与单纯的信息量法、专家证据权重法相比,取得了更好的成矿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建立澜沧老厂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地学信息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成矿规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信息量计算法对该区进行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并圈定了4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的部分结果已得到工程验证,预测对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追索朝鲜北部惠山-利原成矿带是否延入玄武岩覆盖下的中国长白山地区,采用航空彩色红外像片和经过处理的TM数据,解译惠山-长白县一带的构造、岩性展布和蚀变现象。发现控制惠山-利原成矿带的构造(地层已延入我国长白县,但为玄武岩覆盖。采用TM5/TM7,TM4/TM3,TM3/TM4比值合成图像,压抑了植被干扰,突出了粘土类矿物蚀变岩信息。结合重力、航磁资料分析,推断沿江村-万宝岗及马鹿沟以北一带存在隐伏斑岩体,确定此二处为找矿靶区。通过地面地质验证及物化探普查工作,在沿江村一带,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发现了大量辉绿玢岩、低温热液蚀变岩石和铜化探异常,并于马鹿沟以北,圈定出3km2金异常区。  相似文献   

17.
云南锡矿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云南锡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时空分布及矿床特征出发,将花岗岩的等级体制概念、控岩控矿构造的成矿构造体系概念和矿床展布的矿化单元等级体制概念引用到锡矿遥感地质模型研究中。根据丰富的锡矿地质科研资料与遥感图像的对应分析,发掘锡矿遥感影像-地质特征,进而拟建锡矿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即由赋锡总体特征模型、矿床定位最佳模型和影像-地质鉴别程序模型三部分组成的云南锡矿遥感地质找矿系列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笔者近期完成的一项试验研究, 目的在于将遥感、地质及物化探等综合地 质信息用于矿产预测,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为找矿圈定靶区。在研究工作中, 引人数学地质的 “区域化变量”概念, 利用线性构造信息及与区内铅锌矿产密切相关的岩性单元进行统计分析; 提取出与矿化有关的地质因子, 并利用二项分布函数, 以6km × 6km的网距, 计算出至少含一个 铅锌矿化点的概率值。最终, 得到一张反映区内至少含有一个矿化点的概率等值线图。它为区内 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及找矿远景区的选择提供了定量数据, 并为了一步将要进行的综合信息矿产预 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野外验证期间, 在根据概率分析所圈定的异常区内, 发现了新的铅锌 矿化现象, 其评价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及物、化探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发现夹皮沟地区存在如下构造格局:北部为大面积古生代及中生代花岗岩出露区,南部存在一个太古宙变质岩穹窿(会全栈穹窿),而南部与北部地区之间为一北西向板庙子-兴安屯弧形韧性剪切带(与夹皮为地区金矿带分布一致).根据区内断层、褶皱的性质与分布以及糜棱岩片理产状和糜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板庙子-兴安屯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演化与会全栈穹窿有密切关系。据金矿的分布及储量资料,结合断裂的分布、断裂的交切关系等的分析,笔者认为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为该区金矿成矿的导矿构造,由其派生的北东、北北东向脆性构造为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Shahr-e-Babak region located in the Kerman metall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high potential segments of Urumieh–Dokhtar magmatic arc for porphyry copper and epithermal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south of Iran. This high potential zone encompasses several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under exploitation,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stag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Landsat-8 data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data-sets for mapp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s related to Cenozoic magmatic intrusions in Shahr-e-Babak reg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oven the robust application of ASTER in lithological mapping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nonetheless, the Landsat-8 data have high capability to map and detect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s associated with porphyry copper and epithermal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is investigation, several band combinations and multiplications, developed selectiv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image transform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discriminat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s associated with porphyry copper mineralization using Landsat-8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