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冰川     
P534。63 2003032062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A:uggestion to improve th。ehronology of Quaternary glaeiations in China/施雅风//冰川冻土一20D2,24(6)一687一692 由于新情况的出现,需对第四纪冰期划分作适当改进:1)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中梁赣海拔2996m,高出现代河床500m处冰硕年代为462.gkaBP,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出河床200一30Om的主望峰阶地冰琐样品ESR测年为477.IkaBP和459.7kaBP,均相当于MIS12阶段;2)古里雅冰芯记录中相当于MIS3b阶段;3)MIS3a暖期,不仅青藏高原异常暖湿,而且中国全境的降水量普遍高…  相似文献   

2.
ESR能够直接测定第四纪碎屑沉积物年代,尤其是对老于距今20万年以上的沉积物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不很高的测年精度及可重复性不高又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测试的各个环节都会对ESR测年精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这些环节造成的各种误差是提高ESR测年精度的关键。川西-滇北地区部分河流阶地沉积物ESR年代测定结果与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质构造事件基本吻合,表明ESR法测定该区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代是可行的。在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室内样品处理测试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把ESR测年的误差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基本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中国南方红土的不同测年方法和测年结果的详细对比和总结,得出南方第四纪红土不同层次的年代序列.上覆黄土沉积时间小于100kaBP;均质红土介于100~400kaBP;网纹红土400~80kaBP;下伏砾石层年龄大于800 ka BP.  相似文献   

4.
天山阿特奥依纳克河流域冰川沉积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奥依纳克河位于我国天山的最西段,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的南麓。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旋回中,该处留下了形态较为完整的6套冰川沉积。应用ESR测年技术 (辅以OSL测年技术) 对冰碛物及其相应的冰水沉积物进行了定年,测得6套冰碛年龄分别为7.3±0.8ka BP (OSL,冰水沙);12.3±1.2ka BP (OSL) 与15~29ka BP;46~54ka BP;56~65ka BP;155.8±15.6ka BP与234.8±23.5ka BP;453.0±45.3ka BP,测年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新冰期、海洋同位素阶段(MIS)2、3b、4、6、12。第三套冰碛测年结果表明该处MIS3b冰进规模较大,其规模基本上与末次盛冰期 (MIS2) 的规模相当。此处最老冰碛测年结果与我国中段天山乌鲁木齐河源高望峰冰碛的测年结果 (459.7±46ka BP与477.1ka BP) 遥相呼应,老冰碛的年龄显示我国天山西段与中段至少于MIS12进入了冰冻圈,开始发育冰川。  相似文献   

5.
气候学     
气候成因、要素与气候变化P4 2 6 .6 132 0 0 5 0 2 0 898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 =RelationbetweenabnormityofEastAsiansummermonsoonandsummerprecipitationineastpartofNorthwestChina/王宝鉴 ,李栋梁…∥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 (5 ) .— 5 6 3~ 5 6 8图 6表 1参 13(洪明 )BiP4 2 6 .6 14 2 0 0 5 0 2 0 899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降水特征研究 =PrecipitationvariationsonthesouthernandnorthernslopesoftheTiangerrangeinTian shanMountains/韩添丁 ,丁永建…∥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6 ) .— 76 1~ 7…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更新世晚期沉积地层的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电于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了云南点苍山地区更新世晚期沉积地层的形成年代。测年结果显示;(1)点苍山地区冰川沉积物的ESR年龄均小于140.35KaBP,说明该地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最早出现于中更新世晚期,主要发生于晚更新世;(2)点苍山西麓平坡附近最高一级基座阶地的堆积时代为184.3KaBP,证明西洱河阶地系列为中更新世以来的产物;(3)点苍山东侧白雀寺地区深3.7m处的褐红色地展形成的ESR年龄为12218KaBP,揭示出该地层形成于深海氧同位素5e阶段所代表的一个温热气候时期。  相似文献   

7.
天山木扎尔特河流域的冰川地貌与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扎尔特河流域位于天山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的东南坡,在第四纪冰期与问冰期气候旋回中,河谷与山麓带留下了4套形态清晰的冰川沉积.冰碛地形包含着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该流域的冰川演化与重建该地区的古环境.应用ESR测年技术.选用石英颗粒中对光照与研磨较敏感的Ge心作为测年信号,对该流域的第三套破城子多列终碛垅及其冰水沉积,第四套克孜布拉克冰碛剥蚀平原上覆河流相砾石沉积以及一出露完整的沉积剖面进行测年.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河谷中第一套3-4列终碛垅形成于小冰期;第二套高大的吐盖别里齐终碛垅为新冰期冰进产物;破城子终碛垅沉积于MIS2-4;克孜布拉克冰碛形成于MIS6.破城子终碛垅地形及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冰川作用过程中该处至少存在3次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MIS4、MIS3b与MIS2.MIS2与MIS3b时冰川为复合山谷冰川.MIS4与MIS6时为山麓冰川.末次冰期冰川作用过程中,古木扎尔特冰川长约92-99 km.克孜布拉克冰期最盛时的古木扎尔特冰川长约120 km.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 GIS10.1软件操作平台,利用分辨率为30 m的DEM高程数据和Google Earth卫星地图,结合野外考察等方法,以元谋盆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谋盆地"第四纪古冰川地貌"与经典的冰川地貌相去甚远;末次冰盛期(LGM)雪线的高度至少在海拔3 700 m以上;"元谋东山冰期"的AAR值最大为0.34,最小为0.04,远低于正常山地冰川发育值0.6;植物化石和孢粉显示第四纪以来元谋盆地的植被主要以热带、亚热带植被为主,缺乏高海拔耐寒的植物孢粉。这些事实表明,元谋不可能存在第四纪冰川。  相似文献   

9.
冰川沉积物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冰川工作者的关注。冰川沉积物包含着冰川发育过程的各种特征,能够提供环境指标及其形成时间,因此,研究冰川沉积物,对了解冰期次数、古冰川活动规模和沉积环境有一定帮助。1983年6月至9月间,笔者等在西藏南迎巴瓦峰地区,采集了部分冰川沉积物样品,进行冰碛物粒度分析,结合野外收集到的资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写成此文,不妥之处,恳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部当子沟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北支雀儿山北麓的当子沟, 保留了4 组末次冰期冰碛垄, 每组冰碛垄由若干道小冰碛垄组成, 是末次冰期多次冰川波动的理想地貌证据。为恢复该地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历史, 从这4 组冰碛垄中采集了7 个光释光测年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等效剂量采用单片再生法(SAR)和标准生长曲线法(SGC)进行测试。年代结果显示:第1~3 组冰碛垄形成于22.4-16.5 ka BP, 属深海氧同位素2 阶段(MIS-2), 大致与全球末次盛冰期(LGM)相当。第4 组冰碛垄形成于MIS-3。MIS-3 冰川规模大于MIS-2。第1~3 组9 道次一级小冰碛垄表明, 约在22.4-16.5 ka BP期间当子沟冰川经历了9 次小波动。冰川在稍早于22.4 ka BP达到MIS-2 的最大范围, 此后规模在波动中逐渐萎缩, 可能是冰川对MIS-2 后期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的响应。最里侧冰碛垄形成于16.5 kaBP, 可能标志着该地冰消期的开始。此后, 当子沟冰川大幅快速退缩。冰川融水在最里侧冰碛垄里侧低洼谷地汇集并被阻塞形成当子错。  相似文献   

11.
他念他翁山中段位于横断山脉西部,保留着良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论文以该地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bject-source lighting, OSL)测年、粒度、磁化率、矿物及化学元素分析等方法,探讨研究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沉积学、矿物学、环境磁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环境指标分析该区的环境特点。研究表明:① 冰川沉积物总体沉积特征是大小混杂、无层理、无分选、风化程度由倒数第二次冰期到新冰期依次减弱。② 研究区冰川沉积物细粒部分在粒度频率曲线上主要呈现双峰或多峰,反映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复杂、形成动力多样。冰碛物的平均粒径在空间上表现出距冰川作用源头越远粒径越小的规律,主要是受冰川作用强度和风化时间长短的影响。③ 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值为8.72×10-8~298.00×10-8 m3·kg-1,其中冰水沉积物磁化率的平均值(178.51×10-8 m3·kg-1)和波动幅度(17.43×10-8~298.00×10-8 m3·kg-1)要大于冰碛物(平均值19.82×10-8 m3·kg-1,波动幅度8.72×10-8~42.95×10-8 m3·kg-1),反映出磁铁矿集中分布的粒级与冰水沉积物组成的粒级相似。④ 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指标反映青古隆地区古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寒冷干燥,其中在末次冰盛期时气候最为干旱,末次冰期中冰阶时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有所增加,倒数第二次冰期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期中冰阶较多,但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12.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7,27(3):528-528
施雅风先生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专著及其所附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图》于2006年3月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首次出版至今仅有一年多,该书已经传播到全国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得到了国内外冰川、地貌、第四纪和气象学界很多学者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欢迎。为了让更多人对该书有所了解,现作如下简要介绍。该著作是作者等几代学者,在前后历经近50年考察研究,取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观测和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所作的最新总结。全书洋洋洒洒近百万字,共分19章,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1~5章为综合论述部分。综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教训、进展与展望,冰芯研究的贡献,第四纪冰川、冰期间冰期旋回与环境变化,冰川沉积和测年评估,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与灾害的影响。6~19章为分区论述部分。分别对喜马拉雅山系、喀喇昆仑山系、帕米尔高原、羌塘高原、唐古拉山系、昆仑山系、祁连山系、念青唐古拉山系、横断山系、天山山系、阿尔泰山系和中国东部高山区等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冰川做了论述。其时间跨度之长(约距今80万年以来)、空间范围之广(包括中国大陆东西部和台湾山地)是前所未有的,为目前惟一全面论述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的首部力作,也是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它的问世,无论对国内外的冰川学还是第四纪科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书中的特色与创新点较多,在此略举三点:第一,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前述各山系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及其冰水地貌),重建了古冰川类型、规模、变化幅度和有关冰川环境(包括雪线高度、气温与降水等)。同时对长期以来关于我国东部低于海拔2 500 m以下存在山地冰川和青藏高原存在统一大冰盖的两个观点给予了否定与扬弃。由此证明,我国在第四纪期间既不是无冰川作用,也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冰川作用仅出现在我国西部高山、高原以及东部少数海拔超过2 500 m以上的山地(102°~104° E以东的东部地区有确切古冰川作用遗迹的只有台湾的雪山和玉山,东北吉林与朝鲜接壤的长白山和陕西的太白山),古冰川类型属于山地冰川,在海拔低于2 500 m的东部山地从未发育过山地冰川,青藏高原上更无统一大冰盖发育。这与西北欧、北美和西伯利亚在第四纪期间曾经发育大冰盖明显有别,可能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山地和高原分布范围最大,高度最高等等因素有关\.正是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这个区域特色,使我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在国内外第四纪科学和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运用多种测年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研究地点的冰碛物特别是冰芯进行了较精确的定年,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首次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年表。并以此为基础,综合相邻学科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第一次较完整地建立了自早更新世希夏邦马冰期以来历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与环境变化序列。其中80~60万年前的最大冰期(昆仑冰期)、48~42万年前的中梁赣冰期(或高望峰冰期)和13万年前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是首创。对7.5万年以来的末次冰期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而且对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间冰阶的中国特殊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末次冰期的消失过程和历时1万年的全新世,特别是小冰期和全球变暖以来的冰川与环境变化也做了较充分的论述。这样,就将距今80万年以来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冰期间冰期环境变化的时空轮廓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因有精确的测年数据,又有深海氧同位素以及其他相邻学科资料相互印证,所提出的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年表以及冰期间冰期的环境变化更有说服力,可信度也更高。这有助于消除欧洲阿尔卑斯学派研究第四纪冰川得出的经典理念和模式对我国学术界的不良影响,为研究我国第四纪冰川和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对比的新标尺。第三,根据15~19世纪小冰期特别是气候变暖以来,我国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冰川衰退情景的研究,结合前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中国未来气温和降水的预测结果,预估了我国21世纪(主要是2030和2050年)前述三类冰川分布区未来的升温和冰川后退幅度。进而在分析影响冰川融水径流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上半叶祁连山北麓河西地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天山南麓吐鲁番—哈密盆地、塔里木内陆水系、柴达木内陆水系、青藏高原内陆水系、西藏南部与西部外流水系亚大陆—极大陆型冰川区、西藏东南部和横断山系海洋型冰川区等八个地区,冰川萎缩状况及其对河流水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尽管这种研究尚属首次,加之受复杂因素制约,预估值和评估结果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待通过今后加强监测、模拟等研究予以验证和补充完善,但其定性的总趋势是可以肯定的。这为有关政府部门和科技机构研究、制定适应对策和措施,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总之,本书资料关翔实,内容丰富,论述系统全面,学术思想新颖,有许多新发现、新观点和新结论,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可供冰川学、地貌学、第四纪研究乃至地质、地理、气候、水文、环境、区域规划、农牧业、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科技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材和重要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第一描三十年来我国地貌学研究的进展’……………………………………………………………………………··沈玉昌(l)历史时期绍兴地区聚珐的形成与发展—………………………………………………………………………·陈侨驿(14)我国北部土坦和第四纪沉积物中化学淀积物的形成和地理分布规律………………………………………陈静生(24)呼伦贝尔草原土地类型的初步研究……………………………………………………………………………戴 旭(33)视连山冰川的近期变化…………………………………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48)…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丰富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喀纳斯湖口以下主谷内古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测定不同地段多级U型谷底(台地)的海拔高度以及冰川漂砾的上限与分布位置,并对主谷内不同地段不同期次的冰碛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发生在主谷内的古冰川作用系列、规模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喀纳斯湖到驼颈湾地区的谷地中主要发生过4次冰川作用,时代分别对应中梁贛冰期(MIS12)、MIS8/10、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以及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MIS4、MIS3中期与MIS2;根据三级U型谷的分布特征推断,古冰川作用规模呈现渐次变小的规律,自冰川站至下游接近冰川末端,中梁贛冰期时冰川厚度达50~395 m,覆盖范围包括主谷及两侧的山梁和支谷,延伸的长度和宽度都最大,MIS8/10以及倒二冰期时的厚度分别在102~199 m和88~269 m之间,冰川末端到达驼颈湾附近;鸭泽湖附近坡地上保存完好的多级台地,说明发生在河谷内的古冰川活性大,流动性和连续性较强,具有温冰川的性质;喀纳斯主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与局部小气候和地形对冰川的发育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末次冰期以来柴达木盆地沙漠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热释光测年,结合剖面岩性岩相特征、粒度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各地形面上古风成砂剖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将柴达木盆地沙漠形成与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21~15 kaBP的末次盛冰期是柴达木盆地大规模沙漠活动时期;15~10 kaBP的晚冰期柴达木盆地沙漠经历了多次扩展和固定缩小的波动演化;10 kaBP以来的全新世盆地沙漠经历了固定缩小和再次扩张的演化过程。自21 kaBP末次盛冰期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化,盆地沙漠虽经历了多次扩展与固定缩小的两相组合式波动演化过程,但流沙活动至今尚未完全停止过。现今盆地流沙活动是末次盛冰期以来沙漠演化过程中新近经历的又一阶段,是末次盛冰期流沙活动的承袭。  相似文献   

16.
冰川与冻土     
冰   川P343.6 2 0 0 5 0 10 14 3近 2 0a来西藏朋曲流域冰湖变化及潜在溃决冰湖分析 =Glaciallakesvariationandthe potentiallydangerous glaciallakesinthePumqubasinofTibetduringthelasttwodecades/车涛 ,晋锐…∥冰川冻土 .— 2 0 0 4 ,2 (4) .— 397~ 4 0 2通过对 2 0 0 0 / 2 0 0 1年度卫星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和 1987年国际联合考察的朋曲流域冰湖溃决洪水结果的分析 ,研究了近 2 0a来朋曲流域内冰湖的变化 .结果显示 ,该流域中的冰湖数量有减少 ,但冰期的面积却在增加 ,这是同期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在提供了冰湖编目数据的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石笋记录的云贵高原古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石笋作为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典型代表,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基于近年来已报道的贵州荔波、茂兰、都匀凯口及云南寻甸、宣威、宁蒗等地11个洞穴30余根石笋的氧同位素数据的综合分析,认识云贵高原163 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3kaBP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格局的改变及季风系统的形成起到重大影响,在此大背景下,云贵高原气候演变体现了全球一致性,也呈现出其自身规律:(1)倒数第2次冰期的冰盛期(163.3~ 129.28 kaBP),气候严寒干冷,期间伴随温凉向冷干的转变;(2)末次间冰期(129.28~78.92 kaBP),气候温暖湿润,但期间冷暖波动变化幅度很大;(3)末次冰期(78.92~11.2 kaBP),气候极不稳定,冷暖波动很大,总体呈现降雨由多变少,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4)全新世(11.2 kaBP至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气候呈现变暖—高温—稍变冷—恢复的变化趋势.云贵高原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即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的过渡带,对研究中国甚至于全球季风系统的演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多指标多手段,提高研究区研究精度,拟建古气候变化曲线,应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性实证研究及未来气候模拟预测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的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三岔河组(河湖相)。在三岔河组之上,发育了4~5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它均为以三岔河组为基座的内叠阶地(少部分河段以昆仑河砾岩为基座)。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 269~1 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三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三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4级或5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湖沼学     
湖  泊  学P6 12 ,P94 1.78 2 0 0 5 0 10 0 93罗布泊荒漠地区湖泊蒸发资源的形成及环境演化 =Lake evaporatedsalt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alevolutionintheLopNurregion/胡东生 ,张华京∥冰川冻土 .— 2 0 0 4 ,2 6(2 ) .— 2 12~ 2 18通过地球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调查以及化学测试等综合研究 ,证实罗布泊地区存在大型现代液体钾盐矿床 .用钻探材料及系统分析方法重建了 2 0kaBP以来湖泊沉积序列和环境物性柱剖面 ,用天然水体五元体系稳定相图讨论了古湖泊湖水及现代湖水的饱和流结晶路线及成盐成矿演化趋势 .结果证明 ,液体钾…  相似文献   

20.
地貌学     
P737.12006043147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Characteristicsoftidalflatpro-filesintheYellowRiverDelta/周良勇,李广雪…∥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2).—1~8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图7参16(许桂红)NP7372006043148江苏梁垛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SurfacesedimentcharacteristicsandtransporttrendsinintertidalflatofLiangduosluice,Jiangsuprovince/王晓辉,邹欣庆…∥海洋学研究.—2006,2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