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冰 《地理研究》2019,38(5):1222-12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5例县改市更改专名的历史经验是,应尽量维持地名稳定,能不改的尽量不要改,必须更改专名时,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新市名的命名要参考更名经验中得出的禁止性、建议性原则,原有政区专名存在问题的,应借区划调整之机加以改正。禁止性原则包括,全国范围内县市及以上政区不能同名、同音;不能以跨政区的地物、驻地以外的乡镇、捏造的历史政区和不稳定时期或破坏领土主权完整、民族团结的地名命名新市名。建议性原则包括,不以驻地为名;不要改掉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应出现单名市;不要叠加政区通名;以历史政区命名,应尽量与当时所代表的地域范围相吻合。新时期有序推动县改市应谨慎更名、科学命名。  相似文献   

2.
香港秦代隶属番禺县.汉代改属博罗县。东晋中叶至唐肃宗时香港始归属宝安县,治南头(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唐中叶至明代,香港属东芜县,治到涌(今东莞市莞城)。明神宗时,以“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义,取名新安设县,治南头,香港属之。清初曾一度撤新安县,后又恢复,仍辖香港地区。一、香港中文地名的留存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的南丫岛和大屿山就有人类活动。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50年)香港就有畲族人“刀耕火褥”在这块土地上。香港菠萝路就是昔日畲人种菠萝的地。古越族称山间小平原为洞,后来人聚落于洞田…  相似文献   

3.
隋军 《中国地名》2012,(2):23-24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中国古代"巾帼宰相"第一人。上官婉儿的故里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陕,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对莆田市政区地名命名依据与地域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结果发现:(1)莆田市历史政区地名折射出传统的农耕文化色彩,反映尊贤尚教、追求功名、期盼安定的社会文化心理,但人文事象类历史政区地名逐渐被自然实体类替代;(2)现存政区地名命名可归纳为以自然实体、方位、移民姓氏、地方特色和重名为依据;(3)重名地名源于自然环境的相近性、农耕社会的滞固性,其构词形式为:方位词+自然实体/姓氏/人类活动场所;(4)特色地名源于莆田独特的科举、方言、宗教和水利工程。针对重名严重、新增地名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地名标准化、重视地名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历史地名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名杂说     
(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接触了地名。平时接触地名很多,虽时有感悟,但并不觉得其里有什么。地名,人名都是名,符号而已。实际一接触,一品味,始发觉,名与人连和名与地连大不相同,人名最多载父母希望期望,或有祈兆或含抱负,顶多有家谱按祖宗遗愿排列,地名不然,起来也许随口,一旦叫起来,叫响了,就成了一方地域之称。人生最多百年,除去伟人名人其名可历久外,大都烟飞灰灭了,地名长久起来,历史历世,不朽不衰。人名随自己,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地名必须附众口,大家叫响了,叫定了再怎么也改不了了,传字营就是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现有143条政区名称按照政区地名、命名规律、名称出现最早时间和距今(截至2007-12-31)时限等属性建立广东省政区地名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143条政区名称中,有一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明代以前就已产生.改革开放以来,出现大量以“市”和“区”为通名的新政区地名,但专名多保留不变.在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名胜地名是地名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比例之大、名称来源之广泛,是其他类地名不可比拟的。作为人文建筑类地名,其来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凸显地方历史、认识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大省,名胜地名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10.
溧阳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南以界岭连安徽、近浙江,史有地接吴楚、横跨中江、锁钥宁杭之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成为吴楚、楚越交流与争夺的舞台,社会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合平陵、固城置溧阳县,为建县之始。后屡有析并。元代一度改府、路、州。1990年撤县改设溧阳市。市域南部与西北部为低山丘陵,中东部系平原圩区,  相似文献   

11.
辽阳得名考     
辽阳得名于唐代辽阳,古称襄平,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都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关于今辽阳(1)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在辽代。这种说法系根据《辽史·地理志》中有“天显(辽太祖年号,太宗继位后沿用)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的记载。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说是辽阳在历史上的正式命称,却不是辽阳得名之始。虽然唐辽东都督高藏反唐后建府易辽东郡故城为辽阳之说没有明证,但唐中宗时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及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长吐于被封为辽阳郡王事则在《旧唐书·李多祚传》及《新唐书·契丹传》…  相似文献   

12.
一、黄河下游古河道变迁 黄河具多泥沙和下游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黄河下游改道的范围,西以郑州的桃花峪为顶点。北经海河出大沽口,南经淮河入长江,其冲积平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有史记载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在辽阔的冲积扇平原上南北滚动,决口漫溢达1593次,大改道六次。①禹河故道(公元前2278年至公元前602年)。②西汉故道(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③东汉故道(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④北宋故道(公元1048年至1128年)。⑤南宋故道(公元1128年至1368年)。⑥明、清故道(1368年至1855年)。⑦现行河道(公元185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地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地名与宗教信  相似文献   

14.
“国土变改,民人迁徙”,导致地名、族名不断变易,从而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都需要研究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经常被认为就是研究地名。地名、族名是研究的起点,不是终点,也不能代表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的全部内容。但是不少问题和研究都是从地名、族名引起或开始的,因而容易成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需要,所以才有以上的误解或错觉,而在一定时期内,地名、族名可以成为某一学科的发展关键,若不予突破就影响甚至限制其前进,因而成为研究上的尖端。一门学科的研究方向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及学科本身已具有之条件、基础,而不断改变,不能固定于一,也可以不只一个,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以提出某一类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以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章华台”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当时称“章华之台”,为楚灵王所修。三国吴韦昭(公元204—273年)注:“章华,地名”。但没有指在什么地方。西晋杜预(公元222—284年)明确指出“台在今华容城内”(《左传·昭公七年》注)。华容为汉县,隶南郡。属荆州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12):39-39
铁岭市银州区地域,夏、商、西周时期,属肯州。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公元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将富州改为银州。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康熙三年(1664年)废卫设县,银州所在地属奉天府辖地。1954年9月1日,境域隶属辽宁省。  相似文献   

17.
策略部署: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军事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兵游击组织部署: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此为大余建县之始。隋开皇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从事地理制图工作的关系,经常和地名打交道,这里就谈谈济水、济渎、济源诸名称的来历吧。 地名是数千年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斗争中产生的。大凡地名都有其涵义,没有涵义的地名是无从理解的。那么,济水、济渎、济源之得名,自然也是有一定因由的。而且任何地名的出现,都有其自己的历史,其历史从大范围来讲,有的可能无关宏旨,有的则值得保存。久负盛名的“济渎金蒜”以济渎命名,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济水历史之悠久和历史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宁陵县地处豫东黄淮平原的中部,西北临民权县,西接睢县,南与柘城、东与商丘县接壤,陇海铁路从本县北部穿过。全县土地总面积785.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47%,1982年人口4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9%,是黄淮平原中比较小的县份之一。 据县志记载,宁陵县城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夏周时代称葛伯国,春秋时称沙随,战国时称宁邑,汉元帝时(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公元前六年将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公元581年又复宁陵县。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2月,地级黄山市成立以来,一场源自对徽州改名黄山是否妥当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文化、历史、地理、旅游界的人士对黄山市的区划、地名现状所起的批判之声响至今日而不绝。1994年,当荆州市被改名荆沙后,由于一场对于荆州地名复归的讨论使得在两年后“荆州”之名又重新出现在地图上。“徽州”之名所产生的影响是决不逊于荆州的,但对于黄山改名徽州的争论至今已持续了16年之久,却还是未见黄山有重新改名徽州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