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本会沉积学会、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盐类沉积学术会议于1984年11月18—22日在四川自贡召开。来自地矿部、化工部、轻工部、国家建材局、石油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系统所属49个单位的代表共112人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大会上宣读的有22篇。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盐类沉积学术会议,于1984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与会者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轻工业部和国家建材总局等所属的教学、生产及科研部门,计40多个单位,100多名代表,他们中有长期从事盐类生产、科研的专家、教授、学者,也有  相似文献   

3.
由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共同召开的全国第二届粘土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6日至31日在福建省同安县举行。会议得到同安县政府和县委的大力支持,学术会议取得了园满成功。到会代表共154人,大会收到论文184篇,讨论会  相似文献   

4.
<正>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省自贡市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盐类沉积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化工部、轻工部、国家建材局、石油部及各高等院校等所属的生产,科研和教学部门和有关学会的代表11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内容十分丰  相似文献   

5.
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来自全国石油、矿业等产业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共98家单位的11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7.
胡宝清 《中国岩溶》2009,28(4):380-380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承办的“中国岩溶环境的脆弱性及综合防治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9-21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全国各地的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共11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收到近70篇学术论文,其中涉及岩溶生态环境的37篇;“岩溶环境问题综合防治”的32篇。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于 10月 16日至 19日在武汉市进行。这次大会是根据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的决定而召开的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协办单位 :中油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公司胜利油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以及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经过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全体参会代表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的具体组织和周密准备 ,大会取得圆…  相似文献   

9.
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6日—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煤炭部、石油部等系统,以及部分高等院校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工程师等代表共180余人。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及贵州省地质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持,得到了贵州省科协、省地矿局及省煤炭正业厅的大力支持。会议共收到论文238篇。大会宣读的有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宝琳 《地质论评》1984,30(2):196-196
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6日至21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石棉矿产地质学术交流会并同时举行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到会代表146人,分别来自地质,冶金,化工、建材、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各部门。代表中有学识高深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大多数是从事实践的中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反映出我国非金属矿产地质事业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次全国古地磁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月6—10日在广州举行。全国各地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的67个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的古地磁学和地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共15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东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岗昆及谭承泽、崔盛芹、陈庆宣等教授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摘要86篇,内容包括:古地磁学在地层和构造方面的应用;第四纪磁性地层;岩石磁性;实验技术方法与仪器设备以及古地磁在石油地质及其它沉积矿产方面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包裹体专业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委员会及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包裹体矿物专业组联合召开的,由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和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共同主办的“全国矿物包裹体均一法、冷冻法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4日至11日在南昌召开。有107个单位的19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102篇,其中30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及上海市有关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青专家和热心学术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共135名正式代表和15名列席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57篇论文和5篇译文,其中关于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论文14篇,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探矿处、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钻探学组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情报网探矿工程专业站于1988年1月10日至1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复杂地层钻进技术、特种钻探技术、国内外钻探技术发展动态交流会”。参加这次交流会的有来自全国有色地质系统的代表,特邀交通部水规院和水电部八局以及有关厂矿的代表共八十余名。会议收到论文和交流材料五十余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6.
曾明果 《沉积学报》1986,4(3):66-66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六日至十日在贵阳举行。十一日至十五日,代表们对贵州两条相标志明显的沉积地质路线分别进行了野外考查和研究。此次大会以交流学术、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矿产的预测与寻找为宗旨。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煤炭、石油、冶金、有色金属、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地质院校及新闻单位等系统的代表及工作人员共181人。  相似文献   

17.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化学工业部、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和环境矿物学分会承办的“首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7~ 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科技司、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研讨会。5位专家在开幕式上作了特邀报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环境矿物学和环境矿物材料学的与会代表约 1 2 0余人。大会共收到论文 50余篇。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长龄  吕达人 《沉积学报》1985,3(3):131-132
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于1984年10月26日-31日在福建省同安县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粘土科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154人,他们来自地质、建材、冶金、煤炭、石油、化工、海洋、转工、中国科学院及大专院校等部门。大会共收论文184篇,在会议上以各种形式交流了120余篇,这是继全国第一届粘土科学学术讨论会以来又一次粘土科学工作者共聚的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