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基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概念、含义和确定方法.认为随着地球化学的发展,地球化学背景的概念和含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初期的注重其“量”到目前的关注其“质”,研究的目的不同,背景值的确定途径也不同.无论是地球化学背景还是地球化学基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独特的参考功能,正是这种参照性质使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研究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立法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清禄  杨巍然 《地学前缘》1997,4(4):191-196
地球化学成分和其他地质现象一样,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节律。文中选择大气中的CO2,海水中的δ^34S和^87Sr/^86Sr,地壳中的K/Na为代表,介绍了地球历史发展中的地球化学节律,同时人出了区域构造演化中的地球化学演化节律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3.
4.
论述了裂缝储层地球化学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储层化学热力学及储层性质,水-岩-油反应及原油性质,储层运动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和储层地球化学模拟,并介绍了上列三大研究方法;实验地球化学方法,热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经讨论认为一新的研究方向将会改变裂缝储层研究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指出了1973年至今世界上50余项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大都涉及分析问题。1988-1992年实施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59项目旨在使全世界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标准化。在此项目中对分析问题提出了若干规定,主要是要求今后的填图计划应统一分析71种元素,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检出限必须低于相应的地壳丰度值及采用中国的GSD和加拿大的STSD标样系列,以使全球数据可以对比,在其后开始延续至今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360,旨在用极低密度采样早日覆盖全球大陆,讨论了正在实行的两种极低密度采样方案,并提出通过极低密度采集地极少量样品示范性实现IGCP259项目对分析要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学锦  刘大文 《地质论评》2006,52(6):721-732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地球化学填图的目的与做法并不相同,西方的地球化学填图是由研究机构开展的,使用等离子焰光量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目的是取得多种元素在地球表层分布的基础性资料。地球化学勘查则由矿业公司主要分析少量成矿元素,目的是为了找矿。而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却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地球化学填图取得的资料既有学术价值又对矿产勘查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本文详细讨论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的思路、方法与技术的演变,并瞻望了地球化学填图在21世纪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场分形景观与地球化学分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场分形景观与地球化学分级预测孟宪伟,余先川(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2)(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26)自然界许多物体和现象都具有分形特征,那么地球化学场景观是否也具有分形维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分形的概念。1分...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边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中国大陆各种类型壳,幔源岩石和矿石的大量铅-锶-钕同位素资料,及全球特别是东亚大陆块体广泛的同位素与元素体系对比,发展了地球化学块体划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和填图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国大陆的大尺度铅同位素矢量填图,确定了中国大陆主要地球化学省和地球化学急变带(边界),地球化学边界的形成与板块的斜结合以及结合以后岩石圈结构调整产生的克拉通边界密切相关,地球化学边界与重力正异常梯度带,莫霍面梯度带以及正负磁异常转换带存在平行和交错两种关系,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急变带控制了中国大陆90%以上的超大型金,铜,锡,银,镍,铅-锌,铀,钾盐,硼镁,磷等(33个)和10个以上的大型矿集区。地球化学省划分制约着全球油气资源分布,而地球化学边界则具体控制着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中产油气位置,陆内六级以上强破坏性的浅源地震与克拉通边界-地球化学边界关系十分密切,喀斯特溶洞奇观的出现与地球化学边界关系同样相当密切,根据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确定的区域背景值可以对铅污染作出快速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过渡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汇 《地球化学》1995,24(4):368-378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其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十多个沉积盆地过渡带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系统地探讨了过渡带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过渡带气是以甲烷为主含一定量重烃的烃类天然气,其δ^13C1为-60‰--45‰。生气母质的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各种类型的母质在演化的早期阶段均可形成过渡带气,但以偏腐殖型母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填图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正态分布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化探中正态数据未必是正态地球化学特征的体现,正态可能是一种假象。2.用分布参数的偏度与峭度作为正态分布的检验准则而不伴随其它检验方法是不充分的。3.用对数变换将正偏数据正态化可能导致参数计算的明显不合理。4.总体分解方法可因人而异,结果是多样的使人迷惑的。5.将自变量和因变量正态化可实现最优回归预测的论点未必正确。这可通过分析或模拟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省以往岩石化学研究偏重于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多是针对局部地区或具体扩种,资料之间存在系统误差,难以对比;而第一代区域化探资料(与1:20万区调同步进行的路线金属测量)采用光谱半定量分析,且分析元素较少.本项研究立足于实测资料,在全省范围内系统采集了各类代表性岩体和标准各类岩石的39(40)种化学元素丰度,填补了省内多元素岩化学成分的空白,为地质找矿和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份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是研究区域构造(构造单位、构造区带、区域断裂带等)与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之间时代分布规律、生因关系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1 地球化学学科 1 5年回顾表 1列出了 1986— 2 0 0 0年期间地球化学学科面上申请项目和资助项目的概况 (1987— 1988和1989年含重点项目 ) ,共资助了 5 4 8项面上项目 (含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 ) ,资助经费为 5 371 0 7万元。 1991— 2 0 0 0年期间批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 14项 ,总资助经费 132 6万元。另外 ,地球化学学科还参与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加速器质谱计的研制与建立”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题之一“加速器质谱计的改进与14 C测年方法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18.
19.
按照所提出的模型,地球的大陆岩石圈基本上是在被原始行星物质填满的古岩浆海洋的分异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在岩浆海洋固结的同时,分离出金属铁,Mg-辉石和橄榄石,最终导致形成了橄榄岩上地幔及叠覆其上的原地壳,后者的成分相当于辉岩和玻古安山岩。构成原地壳的富Mg岩石以及原地壳部分熔融后留下的残留岩物质,后来可能在深部生成的碳酸熔体的作用下变成了二辉岩,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地球化学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与地  相似文献   

20.
东坪式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克武 《贵金属地质》1992,1(2):144-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