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陕西吴旗与甘肃太白之间志丹群环河-华池组下-中段的孢子花粉,计有61个属,110余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与国内外已知资料对比、分析,指出环河-华池组下-中段的时代应归早白垩世早期.本材料不但填补了该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志丹群的进一步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证据,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白垩纪的孢粉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志丹群的孢子和花粉。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一个组合产自环河-华池组上段,另一个组合产自泾川组,经与已知资料分析对比,前者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明,后者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探讨了两个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指出沉积区在环河-华池组上段沉积时为亚热带偏湿的气候,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干旱气候的控制,泾川组沉积时为热带、亚热带偏干旱气候。对孢粉植物群分区问题做了论述,说明研究区志丹群的孢粉植物群应归于G. F. Herngreen和A. F. Chlonova(1981)划分的北极-欧州亚省(Borea-Europcan)。文中描述了五个新种:Divisisporites palmalus sp. nov., Biretisporites minor sp.nov., Camarozonosporites scabratus sp. nov., Piceaepollenities minulus sp. nov. 和 Inaperturopollenitesplicatus sp. nov.。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志丹群的孢子和花粉。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一个组合产自环河-华池组上段,另一个组合产自泾川组,经与已知资料分析对比,前者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后者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探讨了两个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指出沉积区在环河-华池组上段沉积时为亚热带偏湿的气候,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干旱气候的控制,泾川组沉积时为热带、亚热带偏干旱气候。对孢粉植物群分区问题做了论述,说明研究区志丹群的孢粉植物群应归于G.F.Herngreen和A.F.Chlonova(1981)划分的北极-欧州亚省(Boreal-European)。文中描述了五个新种:Divisisporites palmatus sp.nov.,Biretisporites minor sp.nov.,Camarozonosporites scabratus sp.nov.,Piceaepollenites minutus sp.nov.和Ina-perturopollenites pl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志丹群颇为发育,出露良好,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在甘肃华亭-陕西陇县地区的峰山组、泾川组以及华池-环河组首次发现并采集到丰富的叶肢介化石,经研究有3属29种:Qaidamestheria 8新种,Yanjiestheria 18种(新种6个),Palaeolimnadia3新种。根据Yanjiestheria动物群的特征,本文认为志丹群泾川组应归为早白垩世;峰山组连续沉积在泾川组之上,划归早白垩世比较妥当;华池-环河组暂归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志丹群颇为发育,出露良好,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在甘肃华亭-陕西陇县地区的峰山组、泾川组以及华池-环河组首次发现并采集到丰富的叶肢介化石,经研究有3属29种:Qaidamestheria 8新种,Yanjiestheria 18种(新种6个),Palaeolimnadia 3新种.根据Yanjiestheria动物群的特征,本文认为志丹群泾川组应归为早白垩世;峰山组连续沉积在泾川组之上,划归早白垩世比较妥当,华池-环河组暂归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志丹群喇嘛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研究的孢子花粉化石产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志丹群喇嘛湾组,计有53属、74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主要属种地史分布及与已知孢粉组合对比、分析,指出该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此外,作者对喇嘛湾组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做了初步探讨,推测沉积区在喇嘛湾组沉积时受温暖潮湿气候条件的控制,并将该孢粉植物群归于瓦赫拉梅耶夫(Vakhrameev,1978)划分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区。  相似文献   

7.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孢粉化石采自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的秀D1井,分析、鉴定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秀D1井井深62.1~1089.7m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井深703.85~1089.7m)以Osmundacidites-Kluk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堤塘期(Tithonian),中部孢粉组合(井深381.5~699.3m)以Dens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Berriassian),上部孢粉组合(井深62.1~339m)以Cicatricos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秀D1井钻遇地层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大北沟组,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所产的孢粉组合对比。含孢粉组合地层时代的确定解决了井柱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关系,同时为区域地层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风火山群的孢粉组合及时代,简述了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文中通过实际资料的对比,说明了风火山群孢粉组合的特点,同时指出风火山群既不属于晚白垩世也不是第三纪,而应归于早白垩世,置于早白垩世欧特里夫—巴列姆期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孙吴-嘉荫盆地嘉D1井孢粉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孙吴一嘉荫盆地北部逊克县的嘉DI井采集的孢粉和沟鞭藻类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出?个特征较明显的孢粉组合:富饶组Betulaepollenires-Schizaeoispor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总体反映晚白垩世晚期Maastrichtian期的特点;太平林场组Gothanipollis-Gabionisporis-Balme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Santonian—Campanian期;淘淇河组上段Hammenia-Taxodiaceaepollenites-Appendicispor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Aptian—Albian期;淘淇河组下段Cicatricosporites-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Valanginan—Barrcmian期。这是迄今该地区据钻井实际资料所发现的较连续孢粉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10.
符俊辉  薛祥煦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109-121,T003
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早白垩世白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亚组合。上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下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和别里亚士期-凡兰今期。白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孢粉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纪孢粉组合及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内两口地质探井获得的135块孢粉样品中含有孢粉化石87属,这些孢粉化石可以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根据组合特征,这4个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同时含这些孢粉化石的相关的白垩纪地层可以相应划分为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和富饶组。这一研究为重新认识和建立孙吴—嘉荫盆地的地层层序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深部地层孢粉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裘松余 《吉林地质》1992,11(3):12-2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深部地层十分发育,含丰富的孢粉化石,所建立的4个孢粉组合,为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火石岭组相当于晚侏罗世,沙河子组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至戈特里夫期,营城组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十屋组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分布着近东西向大致平行排列的早第三纪盆地群。在蒙阴、莱芜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称为官庄组,在平邑盆地称为卞桥组。依据沉积物特征和沉积旋回都能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通过对哺乳动物、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和孢粉等化石的研究可确定中段的沉积时代为早始新世,通过对轮藻、介形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能确定下段和上段分别为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在卞桥组中段和官庄组中段发现介形类Cypridea属,该属起源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在早白垩世繁盛,晚白垩世逐渐衰落,灭绝于晚古新世或早始新世,在早始新世沉积中的发现,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盆地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组合的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化石异常丰富,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Impardecispora-Cyathidites-Clavatipollenites组合,Stereisporites-Deltoidospora-Asteropollis组合,Appendicisporites-Asteropollis-Tricolpites组合,分别分布于伊敏组一段、二段和三段,组合特征明显,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划分伊敏组与大磨拐河组的重要生物依据之一,更是伊敏组内三段划分和井间对比的生物依据之一。3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孢子花粉,结合在绝大多数样品中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推测含这3个孢粉组合的伊敏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早阿尔必期(Barremian—Early Albian)。  相似文献   

15.
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的恐弄拉地区木嘎岗日岩群其西弄岩组中发现早白垩世早期Dicheiropollis sp(.双手粉)和Cicatricosisporites sp(.无突肋纹孢)孢粉组合。明确了木嘎岗日岩群的沉积上限至少持续到早白垩世早期,为从生物年代学角度厘定木嘎岗日岩群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也为今后进-步分析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生代盆地演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块东北缘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孢粉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成龙  刘雪松  张梅生 《地质通报》2019,38(7):1089-1094
报道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征为:以裸子类双气囊花粉和海金沙科孢子为主,含一定量裸子类无气囊花粉,未见被子类花粉,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对比。一些具有早白垩世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如Cicatricosisporites sp.,Cicatricosisporites undulates和Cicatricosisporites implexus的出现,表明鹰嘴砬子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孢粉化石资料,推测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在鹰嘴砬子组沉积时期古植被面貌以松科和杉科组成的松柏类针叶林为主,林下生长着真蕨类。古气候相当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7.
东北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正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参 2井 2 10 4.0— 3 45 0 .0 m井段为一套红色碎屑岩 ,产有孢粉化石 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Gleicheniidites,Cyathidites,Cibotiumspora,Foraminisporis,Taxodiaceae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Triporopollenites和 Tricolporopollenites等。依据岩性及孢粉资料 ,在方正断陷建立方正组 ,并认为方正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期。通过与邻区松辽盆地泉头组、阜新盆地孙家湾组、延吉盆地龙井组等对比 ,认为东北地区这一套红层沉积具有广泛分布的特点 ,它是干热气候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西藏仲巴白垩纪-古近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的白垩—古近纪孢粉资料迄今鲜有发掘,因此我们对西藏当时的古植物区系、古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了解也就甚为了了。本文对位处当时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仲巴县错江顶白垩系—古近系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揭示,剖面的孢粉组合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Quercoidites-Trilobapollis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白垩世晚期Santonian—Maastrichtian和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剖面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曲贝亚组和曲下组之间。针叶树花粉大量繁盛,特别是一些类型如Abiespollenites、Cedripites、Piceapollis和Tsugaepollenites仅见于曲下组顶部至加拉孜组底部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一次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古环境变化事件,可能指示了印度—劳亚板块碰撞的开始。研究区孢粉植物区系与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与印度北缘同期植物区系区别明显,暗示着印度与劳亚大陆之间的海域直至始新世仍然具有明显的隔离作用,阻碍着两侧大陆上植物区系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曹庄找煤区为中新生界掩盖的含煤区,盖层为侏罗—白垩系和古近系,因其颜色多以紫红、褐红色为主,故统称为"红层"。根据区内验1孔获得的孢粉资料,1-7层中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数量较少,其中裸子植物花粉中的松柏类花粉Monosulcites自下而上均有分布,Classopollis分子普遍发育,没有发现被子植物花粉,从第3层底部开始出现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它们是早白垩世的典型分子,而1-2层孢粉组合中没有发现这些分子,由于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为连续沉积,生物群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周边侏罗系发育特征,认为此段地层时代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中期;从8-12层孢粉组合面貌看,出现了相当数量的Ulmns和被子植物花粉如Rhus、Quercus、Loncera、Zelkova、Cedrus,特别是该组合中出现的古近纪中期—晚期的常见分子Rhus和Taxodiaceaepollenites,反映出古近纪中期—晚期孢粉组合面貌,符合Ulmns-Pteris孢粉组合面貌特征,由此推断此段地层时代应属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根据岩性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综合分析,红层自下而上主要由下白垩统青山组及古近系官庄群组成,钻孔揭露地层与周边地区地层岩性基本一致,可以进行对比。此结果对该区及相邻区域开展深部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集宁盆地商都坳陷,首次应用丰富的孢粉、介形类和轮藻等化石资料论证并命名了一套新地层,自下而上为高勿素组和大囫囵组,在高勿素组中分别建立了孢粉Ⅰ.Cyathidites—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Tricol popollenites组合;介形类Ⅰ.Mongolocypris infidelis—M.tera—M.longa组合;轮藻I.Obtusochara niaoheensis—Atopochara alanensis—S phaerochara datongensis组合。在大囫囵组中建立了孢粉Ⅱ.Schizaeoispor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包括2个亚组合,即①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亚组合,②Tricolpites-Polyporites亚组合;介形类Ⅱ.Mongolocypris cf.infidelis-M.cf.tera组合;轮藻Ⅱ.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Hornichara productas—Raskyaechara wumengensis组合。根据上述微体古生物化石,认为高勿素组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的阿尔布期,大囫囵组相当于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土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