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灌是一种凭借土壤基质吸力作用对土壤润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本文所设计的渗灌系统可以将水均匀灌溉到整个地层中,并且能达到更高的节水目的。该系统主要功能体现在渗灌管埋深位置的优化设置,该设计建立了渗灌系统在人工绿地土壤中的流动数学模型,求解出渗灌系统埋深的最优深度百分比。根据该设计可以求得,一般土壤中以渗灌管为分割的上下土壤厚度最佳比例大约为2:3。进一步,本文对灌溉给水水头以及土壤自然饱和度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随着水头的增加,埋深应更深一些,而灌溉时间则会相应增加;自然饱和度的增加会使渗灌管最佳埋深变浅。级配良好的土壤中渗灌管埋深更浅一些;级配良好的砂土会导致其土壤的灌溉时间增加,并且给水水头越小,这种效果越明显。该渗灌系统可模拟优化埋管深度,使渗灌系统在灌溉能力均匀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坡渗灌系统是一种可以应用在人工再造植被地形中的高效率节水灌溉技术。将渗灌系统埋入人工边坡土壤中,合理的渗灌管埋深比例可以在保证灌溉均匀的条件下大大提高节水效率。根据该要求设计了一种新的渗灌数学模型,反映了不同特性土壤中渗灌水分运移的渗流特征,并可以给出优化渗灌管埋深比例的计算公式。以一个埋于60°边坡普通壤土的灌溉系统作为实例,可以计算出渗灌管最佳埋深比例约为44%,上下两层土壤厚度比例大约为4∶5。对再造植被边坡中使用土壤特征、坡度角、给水水头、初始饱和度、渗灌管间距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随着坡度角的增加,渗灌管最佳埋深位置逐渐加深;而基质吸力更弱的土壤中,渗灌管最佳埋深位置应更浅一些。同时降低给水水头,增加初始含水率以及渗灌管间距都会使渗灌管埋深的最佳位置变得更浅。该灌溉模型可以正确反映了渗流特征,模拟优化边坡渗灌管埋深,使渗灌系统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冉庄水资源实验站井灌回归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1)
根据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大型地中蒸渗仪灌溉实验资料,分析灌水定额及灌前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对于灌溉回归系数的影响,给出山前平原区亚砂土土壤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各种灌水定额的灌溉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4.
地埋防渗软管,现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成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实践证明地埋软管,尤其是无护砌外壳回填素土的地埋软管,很不成功,都程度不同的受到了损坏,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要加强地埋防渗输水软管的技术指导,以防忽视质量,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提出修建地埋软管的看法,以供商榷。一、地埋输水软管应选择优质管材各种塑料软管,过去多用于地面移动灌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干旱半干旱区棉花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在南疆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分胁迫及盐分胁迫处理棉花的产量及长势,探讨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WDY-500A微电子叶面积测量仪测定叶面积,并进行人工测产,采用原子吸收仪和滴定法测定土壤盐分。结果表明,轮灌处理A(苗期灌淡水)产量最高,为5 427kg/ha,其次是处理C(花铃前期灌淡水),为4 819.5kg/ha;棉花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为:花铃前期>蕾期>花铃后期;对盐分胁迫的敏感性为:苗期>蕾期>花铃前期>花铃后期;灌水总量越大,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也越大;某时段出现水分亏缺,该时段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幅度减小;越早给棉花灌溉淡水,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越大;膜下滴灌条件下,淡水灌溉可以有效淋洗棉花根区土壤多余盐分,保证土壤环境安全,但是微咸水灌溉对棉花根区盐分淋洗效果不佳,且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危险性,需在适当时期(如非生长期)采用较大灌水定额洗盐。  相似文献   

6.
水利部门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例子很多。如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炉发电、太阳池发电、太阳能动力自动提水机等。在水利方面的太阳能诸多利用中,太阳能动力自动提水灌溉可以算是最经济、最简单和最合理的。太阳能自动提水机在有阳光照射时,自动提水灌溉农作物。而在阴雨天气时,农作物可靠雨水灌溉,而不需再提水灌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抽水试验只能安排在非抽水季节、水位稳定、外来干扰因素较少的情况下,求取的参数精度较高。而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非开采期正值天寒地冻的冬春季节,开展试验工作有许多不便之处,如抽水设备的安装、抽水出路和冬暖设备等,因此,开采灌溉季节能否进行抽水试验求取参数,直接影响着勘探速度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 为此目的,我们于1979年8月地下水位下降最大  相似文献   

8.
地下滴灌(渗灌)的技术状况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祥 《地下水》1996,18(2):51-54
万荣县有农户将塑料管打孔埋于地下进行果树灌溉,上接小蓄水池产生微压输水,这种灌溉形式当地称之为“渗灌”,归类于地表下滴灌。在近几年干旱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技术上应考虑堵塞、灌水的均匀度、管道埋深等问题;更应该注意作好规划设计,培养技术人才,加强研究攻关,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6)
研究不同灌水技术下土壤温度的变化,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制度的处理监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的连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总体上对5~25 cm土壤温度影响明显,各水分处理对5个深度测得的土壤温度平均值以对照处理最高,微润灌处理最低,滴灌处理居中。说明各个水分处理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各水分处理中滴灌处理在各生育期内各土层平均土壤温度最大,微润灌处理在各生育期内各土层平均土壤温度最小,对照处理居中,在各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有所差异,分析表明滴灌处理的增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鲍卫锋  黄介生 《地下水》2002,24(4):220-221
目前该灌区农业灌溉以串、浸灌为主,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这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树立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本文对灌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节水灌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3)
本文结合观测试验探讨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作物的需水量及需水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淹灌方式下,水稻完全封垄后的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叶面吸收热能率最大,蒸腾量也最大,需水量也较大;相比于淹灌方式,浅湿灌溉方式下水稻的蒸腾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分蘖末期最为明显,蒸腾强度减少了30%,其次是孕穗期的蒸腾强度也减少了27%,其它时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该灌溉方式下水稻作物需水量减少,有利于农业节水灌溉。研究成果对于水稻作物的节水灌溉方式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瑞航 《地下水》2019,(3):72-75
间歇涌流灌溉是一种地面节水型农业大田灌溉枝术。基于大田环境的间歇涌流灌溉实验分析,结合大田灌水实验,就大田应用间歇涌流节水灌溉的放水时间、灌水流量、间歇周期、循环率等技术课题开展专题分析研究,实验证明其具有水使用效率好、灌水均匀、降低无效渗漏、保肥、节水节能等优点。以期为同类灌溉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地层绳索取心钻进时易出现的内管总成打捞失败问题,开展了FDS-P型绳索取心钻具研制。基于内管总成打捞失败原因分析,完成了FDS-P型绳索取心钻具设计,通过室内试验,初步验证了钻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进一步验证钻具性能,在贵州页岩气井开展了野外生产试验,先后完成16个回次取心钻进,累计进尺39.03 m,岩心采取率达到98%以上,其中有6个回次发生堵心,内管打捞全部成功,内管到位及堵心均得到了及时提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FDS-P型绳索取心钻具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到位及堵心报信提示作用,内管总成打捞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易堵心地层钻进效率及岩心采取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与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创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理念和评价理论方法,应用表明:(1)灌溉农业开采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小麦主灌期,且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愈高、灌溉前几个月份降水愈少农业超采愈严重;(2)农业超采区地下水位在主灌期呈"厘米"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毫米"级(小于1.0 cm/d)上升的"强降-弱升"规律;(3)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A)、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B)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C)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上下钻具的辅助工作时间,我们钻机最近设计试验成功了一种油压提管器,即利用3-200A型钻机的油压操作提管器,来代替升降机作移管工序,在泰1孔实际使用结果证明,大大节省了升降钻具时间,特予介绍,并希大家进一步研究改进。一、提管器的构造和安装  相似文献   

16.
牛玉国 《水文》1989,(3):42-44
一、问题的提出灌溉引水是影响河道天然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水文资料具有一致性、代表性,就必须对这部分水量进行还原计算。目前,对灌溉引水进行还原计算的有效途径是在引水渠道上设点观测。但一般是白天灌溉,夜间停灌,  相似文献   

17.
<正> 由地面资料评价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排泄地段,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功的方法。然而,地面方法相对来说所需要的时间长,花钱多,尤其是在那些交通不便,人们难以到达的地区。四十年代以来,随着航空地质工作的发展,借助于航空摄影所提供的地形、植被类型、地层产状以及破裂等资料来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某一桩基静载试验实例,按照从试验失败到分析总结,再到试验成功的过程,阐述了软基桩承载力静载试验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总结出在载荷试验前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引水灌溉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在甘肃境内的几大灌区中,长期引水灌溉不同程度地引发了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陷、滑坡、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井距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井灌区的规划工作中,井距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打井的数量,也就是建井投资问题;同时影响井距的因素又非常多,比如:有水文地质参数、农业灌溉方面的一些参数和开采地下水方面的一些参数(如降深、单井出水量、开采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