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境内古岩溶分布规律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将古岩溶所赋存的介质分为前活动型古岩溶岩系、活动型古岩溶岩系、稳定型古岩溶岩系、再活动型古岩溶岩系,每一岩系按沉积旋回分为若干个岩组;将古岩溶期分为前活动期、活动期、稳定期、再活动期[1],每一期按构造运动[2]分为若干亚期.古岩溶分布特征(特别是相似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从事古岩溶相关领域(水文地质、石油地质、环境地质等)的研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鄂西清江流域岩溶地貌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增银  徐瑞春 《地球科学》1995,20(4):439-444
在分析鄂西清江流域地质北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岩溶地貌的特点,并着重根据该区构造运动发展史和古水文网的发育演变情况分析了岩地貌演化过程,划分了岩溶发育期。  相似文献   

3.
(古)岩溶与成矿,国内外正大力研究,并发现很多矿产资源,如铅、锌、钢、钠、金等,与(古)岩溶作用有关。这不仅在找矿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促进了成矿理论的发展。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尤其进入地洼活动阶段,地壳运动强烈,地貌反差大,(古)岩溶发育,寻找(古)岩溶矿床有着广阔的前景。(古)岩溶矿床的含矿主岩,是(古)岩溶堆积岩。这类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构造。在几何形态上呈礁状、柱状、脉状、管状和槽状的地质体。发育和保存于地史上断陷或拗陷带,并以后接受沉积的低缓区。如中生代和第三纪  相似文献   

4.
欧洲共同体国家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伟源 《地学前缘》1996,3(4):313-323
地壳流体在主岩溶解和迁移过程中,以搬运和交换物质、传输和释放能量的基本作用广泛影响地壳内部的造山、变质、成岩、成矿等地质作用和过程。流体的地质作用具有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的意义,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大进展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欧共体国家在近十年来对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1)70年代始意大利托斯卡纳地热田的开发和利用对新生代—现代地热田热水系统近地表的超热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2)80年代欧共体国家开展的跨国多学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欧洲地壳剖面综合地质调查”对欧洲中部华力西带结晶基底和中—新生代沉积盖层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3)90年代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现代和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核杂岩顶部代表深处韧性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实是温度敏感型的,在异常高的古地温梯度或同构造岩浆活动的情况下,不一定代表中地壳变形的产物.伸展的剥离断层造成相当厚的地壳柱的切失,但在长期受剥蚀的古老岩系出露处,年轻岩层(如白垩系或第三系)直接覆盖于太古宇之上,究竟是沉积缺失还是构造切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核杂岩隆升至地面,难以单纯用地壳变薄的重力均衡作用来解释.与变质核杂岩密切相关的局部的古地热异常、同构造岩浆岩的强力侵位等,揭示出热隆和岩浆作用在核杂岩隆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晚造山的伸展不一定是变质核杂岩所反映的伸展作用的唯一起因.一个地区可以有多次伸缩交替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古岩溶流域的倒淌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岩溶区,由于构造运动、岩性差异以及地貌起伏等因素,常常出现水系袭夺现象,并随之伴生一系列反常的水文地貌现象,如分水岭迁移和破坏、袭夺肘、风峡、断头河和倒淌河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层拉平技术、精细相干分析技术及相关地震成图技术,对塔河油田四区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和古水系进行了恢复识别,发现也存在类似的反常水文地貌现象。借鉴现代水系袭夺理论,证实了塔河油田四区东部岩溶流域早期为南向汇流结构,而后期由于构造运动引起西北部侵蚀基准面下降,并通过地下途径对邻近南向流域北缘进行逐步袭夺,形成了大型倒淌河,再现了本区岩溶古水系及流域的阶段性演化过程,从而为揭示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内震积岩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震积岩是在地层中具有古地震事件纪录的一类岩石的总称。对其研究可为地壳构造演化提供动力学解释。在地震过程中,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标志性特征:如震动液化泥晶脉;微褶皱;层内阶梯状断层;自碎角砾岩(震塌岩);液化均一层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建立的几种陆相和海相震积岩序列:如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海相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萨布哈震积岩序列(海陆过渡带序列);陆相碎屑岩地震液化序列(陆相序列)。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由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组成的四种地震沉积组合;并指出了震积岩在构造演化解释、石油储层地质及全球古地震节律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找矿勘探,在那坡县龙合矿区发现一处大型规模的堆积铝土矿矿床,为广西区铝工业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基地。堆积铝土矿赋存于岩溶洼地内更新世岩溶堆积红土层中,成矿物质来源于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岩)层,主要成矿时代为更新世,主导成矿作用为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矿化富集主要受矿源层、地层岩性、构造运动、气候和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清江高坝洲地区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增银  沈继方 《地球科学》1998,23(5):524-528
古岩溶角砾岩是在特定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是记录岩溶发育环境和形成时代的“化石”通过对高坝洲地区古岩溶角砾岩发育特征及取样分析测试研究,查明该类岩角砾岩属于岩溶崩塌角砾岩,胶结物方解石晶体是中低温热水溶液中CaCO3沉淀形成的,形成时间是上新世。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下水富集的地貌组合形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宇  王梓溦 《中国岩溶》2015,34(4):314-324
岩溶地貌组合形态是地质背景条件、地壳隆升、断裂和褶皱等构造运动及溶蚀、侵蚀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表象。特定的岩溶地貌组合形态,能够反映地下岩溶发育的过程和特征,表现地下水的运动及赋存状态,因而可作为寻找和圈定地下水富集区段的标志。文章通过总结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实践的成果及经验,列出了8种能够有效反映地下水富集区段的岩溶地貌组合形态,分别是:岩溶山间平坝区、谷地及洼地古地表干流遗迹线、沟口洼地孤峰下、溶蚀沟谷交汇处、岩溶陡崖下、岩溶谷中湾对湾段、缓坡及浅洼地边缘、垄岗台地丘陵区。并逐一描述各个地貌形态特征,通过典型实例剖析,分析了它们的赋水机制。实践证明这些地貌组合形态可作为寻找地下水富集区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