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莲萍 《地理教学》2010,(10):12-14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文科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高考考纲中特别强调如何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解读信息”。在地理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其中地理图表在高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比重所占极大,最能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0,(21):46-48,45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突显学科特点,常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以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虽然是以区域图为载体,但是,由于各种新图层出不穷,加上试题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明确,因而区域综合题是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值得学生在复习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试题情境是高考的考查载体,以此实现“四翼”考查要求。地理试题情境内容在不同的考查要求下具有不同特点,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必备知识、运用关键能力解决现实地理问题。分析“四翼”与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内容的联系,对于高考地理的备考与教学均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23年高考广东省地理卷为例,分析“四翼”在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内容中的体现及特点,并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0):15-16,38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高考关注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很多试题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区域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必须做好区域地理的针对性复习。  相似文献   

5.
陈庆军 《福建地理》2003,18(1):60-62
高考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整合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使两者有机结合?高三地理该如何复习?作者受MBA案例教学的启发,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证明“原理加实例”进行高三地理复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健 《地理教学》2020,(6):18-21
高考地理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地理"小世界"的窗口,搭建了走向地理"大世界"的桥梁。"区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变化"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因此,区域认知便成为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题的"基本盘"与"切入点",也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内容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第一视角。要正确理解和认识高考地理试题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的社会功能,就需要从区域认知的目的性、结构性、导向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加以研究和探讨,最终实现地理教育考试理念的质变和地理学科命题内容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王石磊 《地理教学》2011,(21):53+59-53,59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2011年陕西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体现明显。如工农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地理解题思想和方法能搭建起地理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桥梁”,有效认识、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适应新高考的考查要求。本文在充分解读“将今论古”思想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和新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要求,理清“将今论古”思想的思维路径;再将该思维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建构典型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有效认识、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中的地理试题总体上遵守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强和图表分析运用多,使综合能力中的地理试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学科在学习上"投入"多,成绩上"产出"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把握好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提高复习效果?以"本"为本,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是重要路径。但目前专题复习在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和方向是区域地理备考的基础和前提,下面笔者对近些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进行探讨。一、区域地理的考查规律1.区域位置的判断方法主要是以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潘化兵 《地理教学》2006,(10):23-24,25,6
中国地理的复习内容含盖初中《中国地理》上、下两册和高中选修地理第二册“中国国土整治”共三册书的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突出区域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并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相关系统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思想。区域定位往往成为考生进一步做题的“门槛”。做这种类型的试题,迈进“门槛”是进一步做题的前提,也是目前考生失分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考生能否迈进“门槛”的关键取决于区域空间定位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12.
黄勤雁 《地理教学》2011,(3):37-38,16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也是地理高考复习的瓶颈。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高考的“能力立意”指向愈加突出和明显,如:09全国卷II第36题,09宁夏卷6~8题,2010年新课标卷第1题都明确表明,高考在向死记硬背说不、在向题海战术说不。  相似文献   

13.
曹传道 《地理教学》2014,(20):26-29
基于区域地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以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归纳总结出区域地理的四个重要命题方向,即描述区域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分析区域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区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每一命题方向下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徐律 《地理教学》1994,(3):25-25
在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上精心构思、开拓新思路,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发展趋势,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地理复习中要将能力的培养处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呈现出浓郁的地理学科特色和鲜明的广东风格,本文从命题思想与试题立意、试卷结构与考点覆盖度、材料选择与难度设计、设问角度与答题要求等角度进行示例分析,从中获得教学启示、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地理试题中,地理信息是以文字、图像、统计图表等各种背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的。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题中的背景材料与问题的结合往往是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高考地理试题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众多的地理试题中,背景材料应用失误的例子也并不少见,这类试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也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仅就地理命题中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严哲伟 《地理教学》2010,(12):21-22
区域作为地理问题设计的背景,是地理试题的基础条件,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高三的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却经常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弱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存在着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奉明茂 《地理教学》2021,(6):62-64,61
高考地理试题的构建大多以文字材料为主,快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到隐含的有效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瞄准关联影响因素、关注地理事物发展阶段、把握地质作用演变过程,是阅读地理试题文字材料时提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立昌 《地理教学》2019,(14):56-6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素养立意”的基准。未来几年,高考新旧模式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旧材配新标的状况还会延续。如何让中学教师在旧材配新标的背景下转变教学观念,将教育教学理念转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18年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分析试题与新版课标的契合,探究新版课标在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变化;通过学生对试题的应答反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线式教学”,探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徐占福  马涛 《地理教学》2014,(10):47-51
正一、定位是前提——运用地图,建立"心理地图",学会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就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理解区域的前提。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