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设置合理的应急避难区域,建立应急处置策略,对强化学校防灾结构、提高学校抗灾能力、保障广大师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各种国家和地方标准,从安全性、可达性及有效性三方面构建了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原则.对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布局,得到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容量和分布情况,绘制了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最后为天津农学院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出建议.本研究可为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选址需要依据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人口、现有避难场所、土地利用现状等文本和空间数据。以合肥市部分地区为例,利用ArcGIS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平台,搭建一个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应用模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选取符合模型条件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实现可视化,为防震减灾应急决策和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GIS下的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与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衡布局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可达性能够有效评价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均衡性与合理性。以场所入口为供给点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服务半径的可达性值的分布,确定3000 m为北京已建成避难场所的适宜服务距离。分析3000 m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图,可得结论,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还不能满足城区居民避难需求,避难人数缺口大,且布局不够均衡、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其周边可达性好,而边远区域则完全享受不到避难服务,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公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博物馆选址涉及多因素、多层次,且定性与定量因素相结合的特点,依据攀枝花市三线建设博物馆选址现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建立三线建设博物馆选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选址评价模型,分析选址的适宜性。研究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人文环境、文物安全、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均为较适宜,服务性为适宜。从整体分析,评价结果为较适宜,说明攀枝花干坝塘地区的规划措施取得良好成效,较为适宜进行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关系到被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其决策因素的分析对保障性住房选址有着重要建设性意义。本文根据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特点,从就业保障、居住分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度、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影响其选址的决策因素,然后,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系数法,建立保障性住房选址合理性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步亭社区作为保障性住房社区选址具有较高的合理性;所选决策因素能够较好地评价选址的合理性,为今后的保障房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福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完成福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入库工作,根据地震避难场所服务能力的影响因子计算服务半径,利用加权Voronoi图生成福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分区图,分析现有避难场地服务区服务人口负载情况,对避难场地空间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垃圾站的选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模型(AHP),建立垃圾选址的指标体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关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以阜新市细河主城区为例,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城市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还深度地探究了影响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和AHP的疏散地域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员疏散是战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疏散地域又是人员疏散的基础.做好疏散地域选址分析对人员疏散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影响疏散地域选址的因素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疏散地域选址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该模型的实现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疏散地域选址的影响,增强了疏散地域选址的科学性和...  相似文献   

9.
突发自然灾害下的道路网络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成为应急疏散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当前对应急疏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疏散效率方面,对疏散的安全性、道路风险的考虑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路径的可靠性角度考虑道路风险因素,建立了基于时间和道路风险的路径可靠性度量模型,进而提出了顾及道路风险的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方法。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四川茂县为研究区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受灾点人员与应急避难场所之间的分配关系合理,所规划路径有效地避开了风险较高的道路,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城市的应急疏散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躲避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安全区域,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应急避难场所的评级指标,并以福州市区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福州市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整体服务效能较好,但是数量上过少,空间分布上不均衡;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可达性不理想,距离城市主干道距离较远;服务效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