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每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杨明 《地理教学》2020,(1):52-55,39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针对地理解题的思维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浙江省历年选考地理试题为例,总结和提炼出六大解题思维,即:逆向思维、收支平衡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空间思维、辩证思维,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习和复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思维过程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各个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三个特点:第一,广泛性;第二,变通性;第三,全新性。发散思维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主要有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地理学科试题的综合程度较高,在有限的题目里,  相似文献   

5.
地理视角即地理学观察、认识事物的切入角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之一。如果把问题看作激发思维的火花,那么视角则是折射思维的多棱镜。运用地理视角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其辩证思维品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倡导之所在。那么,怎样进行地理视角教学?笔者以为,从下述角度进行教学是实现培养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文彬 《福建地理》2000,15(2):57-59
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贯穿于地理课程教学之中,仍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结构、特征,采用适当的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想等几种主要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概要阐述。着重介绍上述几种创新思维的概念、特点、思维方式方法的事件及其与教材结构的方法、手段,以期学生在学习地理知  相似文献   

7.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就是思考者通常不采用由因及果、由始及终的正向思维定式,而是"反常规"由结果向原因,由最终向初始进行推导,以达到与正向思维相同的目的。我们地理高考生所面对的地理综合题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已知信息和求解问题。为了评卷的方便,或者减少争议,试题的答案常常有明确的标准指向。正规情况下,考生的任务就是从已知信息出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  相似文献   

9.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0,(21):4-7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把培养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从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去揭示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使学生自觉地从空间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地理教学》2021,(14):33-35,28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分析其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具有综合性质的思维和能力.针对初中生尚未建构地理知识结构、难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及培养综合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借助天文活动分别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以及地方综合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理事物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发生、发展的。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因此,具有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亓小蒙 《地理教学》2012,(13):39-40
发散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发散思维,它是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地理教学需要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假设、对比、拓展、逆向、递进等。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应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与内容变化的教学定力,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学科化实施路径对思维方式的考查要求,发挥地理学科对学生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育人价值,需要构建指向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体系.该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两仪五面",其中"一核"是洞悉问题解决实质的学科思维,即格局与过程耦合;"两仪"是提供问题解决视角的学科思维,即对比分析与尺度思想;"五面"是指导问题解决路径的学科思维.应用该体系不仅可解决不同类型的现实问题,以学科视角与本质观统领问题解决过程,还可从学理逻辑出发进行适用领域的迁移与应用方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正思维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间接反映的过程。知识、智力和思维构成了地理教育中的三位一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是地理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能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形成科学概念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  相似文献   

15.
雷鸣 《地理教学》2005,(6):15-16
日常生活里,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会形成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与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看法和思维方式称为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高一学生一般年龄为十六周岁,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知识,因而,他们在学习某一地理知识之前,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的,这些“生活体验”知识将对其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17.
钱海义 《地理教学》2022,(8):30-32+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日常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本文运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布局及其变化的原因,并通过鱼骨图的形式分级表示其原因,以达到整体把握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目的,实现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通过“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寻找简便解法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只会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或是隐含条件来推出结论,而不会想到根据结论向前推出需要的条件。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根据结论找需要的条件是可以找到非常简便的解题方法的。  相似文献   

19.
求异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是一种不依常规.标新立异,从多侧面、多角度探求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思路广阔、运用灵活、变通性大的特点.是人的创造力的重要内涵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有些地理图形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局部,或比较抽象,难以解读。但如果按照图形的展现规律转化图形,将使图形更加完整、直观,变换思维角度,可以利用转化后的图形巧解地理问题,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此类试题,提高得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