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玛矿床位于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弧东北部,属斑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矿区石英二长斑岩内及附近,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卓玛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黄铁矿-石英(Ⅰ)、黄铁矿±黄铜矿--石英(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Ⅲ)及贫硫化物-石英-碳酸盐(Ⅳ)四个成矿阶段。通过对各成矿阶段研究样品石英颗粒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探讨卓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结果表明:Ⅰ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富CO_2及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碳质、富CO_2、含CO_2及气液两相4种类型包裹体;Ⅲ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_2及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Ⅳ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富CO_2、含CO_2及气液两相3种类型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显示碳质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O_2和CH_4,而CO_2包裹体中除CO_2和CH_4气相成分外,还有部分H_2O。因此,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卓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CO_2--CH_4-Na Cl--H_2O体系热液。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盐度数值略有降低趋势,成矿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大量卸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荒沟山金矿床为吉南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内较具代表性矿床之一,产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地层之中,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按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荒沟山金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和Ⅱ晚期辉锑矿-乳白色石英两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三相、碳质及气液两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不混溶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CO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而导致金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Ⅱ阶段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Ⅱ阶段流体除继承早阶段的热液外,还有大气降水的混入;δD和δ13CV-PDB值分析结果证明两个成矿阶段流体均与地层发生过较强的水岩反应.矿床成因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吉林夹皮沟立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温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夹皮沟立山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取自该区老5号矿脉石英脉型金矿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区石英 中主要发育CO2,含CO2三相,气液两相及单液相等4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各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218.2~420.0℃,盐度为3.1%~11.4%;经CO2包体、富CO2包体及气液两相包体共生发育及包体中CO2相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成矿流体为不混溶体NaCl-H2O-CO2系类型。据不混溶体系成矿温压估算方法,确定该矿床成矿温度为335~415.0 ℃,成矿压力为(750~1250)×105 Pa,成矿深度约为4.4~7.5 km。  相似文献   

4.
罗山金矿属于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矿床.矿床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招-掖成矿带的东北部、玲珑金矿田的西南.有用组分以金为主,尚有银、铜、硫等伴生组分可供工业利用.矿床规模较大,含金富,矿石易采易选. 矿床赋存于玲珑混合花岗岩中的断裂带内.矿床南部出露92、91、90、83和82号矿脉,其中92、91、83、82号脉的东段,与矿田一级导矿构造玲珑断裂相接,其南部与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的交叉部位相毗连.这些矿脉以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5.
王晓勇 《黄金地质》2000,6(3):42-46
大黑山金矿是赋存于大庙花岗碉体外接触带的破碎蚀变岩和石英脉型金矿,已发现矿脉8条,以27号脉为主要矿脉。矿床分为2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石英。成矿温度为260 ̄310℃,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体金、晶隙金及裂隙金;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的形成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金矿为浅-中深成矿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1,47(5):823-827
本文论述了黄铁矿中晶格金、自然金、石英包体金的分离技术及测试方法,它可用于研究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中不同赋存状态金与成矿的关系。运用本方法对胶莱盆地典型金矿中主成矿阶段黄铁矿三种赋存状态的金进行了测试,发现以自然金为主,且自然金含量比例差别不大,说明盆地中的金矿可能具有相同成矿流体和环境。通过对含矿与不含矿黄铁矿中离子晶格金含量研究,进行了靶区预测验证。研究发现黄铁矿中存在石英包体金,且部分金矿中石英包体金含量较高,普通测试方法可能丢失该类金,造成样品分析结果偏低,进而出现丢矿或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赣南黄沙脉钨矿床具有多阶段、多脉组的矿化特征,其中以芭组矿脉发育较好,保存完整。因此,我们对芭组矿脉的成矿分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萤石及其气液包体的研究作为重要手段,获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一、黑钨矿石英脉的原生垂直分带芭组黑钨矿石英脉产于  相似文献   

8.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的石英脉有1200条以上,但目前查明的金矿脉不到总数的15%,为了加速该区含金石英脉的评价工作,我们以金硐岔9号矿脉为典型,进行了原生晕和包体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在小秦岭课题组1985年工作基础上着重探讨矿脉原生晕水平分带和三晕异常带特征,提出矿脉评价指标,供地质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志全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22-1231
[摘要]柳坝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产于太古代乌拉山群变质岩系中,矿床主要矿石 类型为钾长石-石英脉,钾长石化是最发育的近矿围岩蚀变,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利用对钻孔地 球化学元素的分析研究,313 号脉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和 单阶段形成原生晕的垂直分带规律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 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了矿床的 原生晕叠加晕模式,对主要矿脉进行了深部预测,最后利用钻探工作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该 区深部探矿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臣  张馨文  孙景贵 《世界地质》2017,36(3):826-835
英城子金矿床是典型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为确定矿床成矿条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同时对不同深度的同一条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别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城子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成矿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多数为气液两相,少数为气、液单相或三相包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247.9℃~400.0℃,盐度[w(NaCl)]为3.15%~7.70%,成矿流体密度为0.65 g/cm3~0.87g/cm~3;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数据确定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根据测温数据,该矿床的成矿压力为6~50 MPa、相应就位深度为0.11~0.65 km;由此可推测该矿床是与韧性变形作用有关的中温中压热液金矿床。结合前人有关成矿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确认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末亚洲洋壳俯冲作用晚期,且与陆内松嫩板块和佳木斯板块碰撞过程中构造体制的转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维拉斯托铅锌矿床发育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以及碱性花岗岩等;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属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床的热液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Ⅲ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维拉斯托矿床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CH_4以及含CH_4-CO_2的包裹体。Ⅰ阶段3种类型包裹体均发育,Ⅱ阶段以气液两相和含CH_4-CO_2的包裹体为主,Ⅲ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43.1℃~398.5℃,盐度为4.8%~12%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190.0℃~331.1℃,盐度为3.5%~9.1%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范围为180.0℃~240.0℃,盐度范围为3.7%~6.7%NaCleqv,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CH_4和H_2O。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特征;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导致矿物质在近东西向的"S"型压扭性断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松潘-摩天岭金成矿带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阳山金矿是近年在该成矿带上发现的一超大型岩金矿床.对其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除受构造控制外,岩浆岩、地层对矿床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属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下一步找矿主要利用地物化遥等手段进行综合找矿,逐步解剖Ⅰ级-Ⅱ级-Ⅲ级远景区,寻找有望靶区,在找矿思路上要从矿床类型上突破,优选次序是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石英脉型,应加强对含矿构造安昌河-观音坝主破碎蚀变带,尤其要加强其南北两侧及深部的研究和勘查.  相似文献   

16.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21,57(2):351-359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可以建模的已知矿床深部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尚未发现矿体、未建模的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作者总结建立的热液型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建立了在勘查(新)区预测构造-蚀变带深部含矿性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据此模型可快速、有效地对勘查(新)区各构造-蚀变带进行评价、深部预测,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构造蚀变带,提出有利成矿部位或预测靶位,从而缩小找矿范围,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质与资源》1994,3(4):312-316
菱泉5号矿脉石英—冰长石氧同位素判别──在矿脉形成过程中热源与水源的变化──1前言根据对矿床及地热系统的地球比学研究发现,形成浅成热液型矿床的热水(含矿溶液),富含有地下深部循环而被加热的天水成分,当这种热水上升到浅部发生沸腾并与地下水发生混合时,金...  相似文献   

18.
肖家山金矿属于醴陵金矿田的一个典型金矿床。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系一套巨厚的绿片岩相浅变质碎屑岩,为矿床的矿源层。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中生代的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动力。矿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三斗田脆-韧性剪切带和雁林寺韧性剪切带为矿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矿脉主要产于断裂中,呈似脉状。矿床以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期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含金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铁白云石阶;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介于180℃~360℃之间,盐度为3.12%~9.84%(wt%NaCl equiv),流体的密度介于0.67g/cm3~0.92g/cm3。综合分析矿床是一中高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后期岩浆热液作用是造成哈图金矿床两类金矿体之一的石英脉型矿体的产生,构造活动对金矿体后期变化的影响较小,含矿石英脉上部因风化剥蚀作用消火,勘查中需要考虑矿床后期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智云宝  王英鹏  范海滨  王巧云  董健  马莉  谢颂诗  郝兴中  刘芳  李瑞翔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6-2023060026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及 H-O 同位素分析研究。盘子涧金矿床成矿热液期可划分为 4 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是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 Ⅱ 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Ⅲ 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 Ⅳ 阶段)。其中 Ⅱ、III 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有 3 种类型,分别是富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 CO2 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介于 142~348 °C,主要集中于 200~300 ℃,盐度介于 4.44%~10.98% NaCl eqv。石英的 δDV‐SMOW值为-74.6‰~-68.5‰,δ18OV‐SMOW 值为 +11.65‰~+13.92‰。显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 CO2‐H2O‐NaCl 体系,来源于地幔,以岩浆热液为主,并伴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矿床成因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