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热液脉动与岩浆涌动的控制机理,是基础地质理论所涉及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当今流行的构造控制机理提出了质疑,其后“间歇喷泉”原理和“吹气球”机制,分别对热液的脉动和岩浆的通过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脉动注浆虽已在注浆防渗加固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浆液在脉动压力下的渗透扩散机制却鲜有报道,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实践。以宾汉流体流变方程、渗流方程及颗粒沉积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脉动压力下宾汉流体的渗透扩散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脉动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脉动压力下宾汉流体渗透注浆扩散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间存在一定误差,但能满足工程要求,可用于指导工程施工。随着脉动注浆连续时间的增长或地层初始孔隙率的增大,浆液扩散距离随之增大,而随着脉动注浆间隔时间的增长或地层初始孔隙率的减小,浆液扩散距离随之减小,实际注浆工程中为确保有效的浆液扩散距离,宜根据岩土体孔隙率合理地调节脉动连续时间和脉动间隔时间。研究成果可为脉动注浆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实际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床面附近泥沙运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沙两相的分相测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床面附近泥沙颗粒的脉动和力学特性,指出床面附近的泥沙运动有着特殊的力学机制:颗粒相具有较强的非湍流脉动,其产生的脉动应力对颗粒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沙粒在水流中从推移运动到扬起悬浮的物理过程,讨论了过去一些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概括了泥沙颗粒在水流中从床面扬起的基本模式,运用两相流理论分析了沙粒在水流中扬起的动力学机理。根据颗粒运动的垂向动量平衡原理,对泥沙颗粒的垂向浓度分布规律作了新的分析解释。证实了除浓度梯度之外,颗粒相的垂向脉动强度梯度也是泥沙扩散的重要扩散势,进一步揭示了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存在两种类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地球脉动——表现、级别及与古地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球脉动的概念是指地球在其历史中曾发生膨胀和收缩的周期性变化。其根据是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地磁极倒转以及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在地球的膨胀和收缩期,均有各种表现。构造 海平面升降在地球收缩期形成海退,在膨胀期形成海侵。在一个地球脉动旋回的不同时期,地表、海平面和洋底之间的相互关系均有变化,因而形成“层序”的沉积记录。地磁场的强度和地磁极倒转频率在显生宙有明显变化,有高峰期和平静期。这种频率变化与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都有对应关系,特别是4Ma为准周期的地磁极倒转频率与海底扩张、洋壳形成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球脉动旋回可以分为不同的级次,构成级别体系:超级旋回约1Ga,巨旋回250~300Ma,一级旋回50~150Ma,二级旋回5~50Ma,三级旋回1~5Ma,均可与构造旋回相对应,更高的级次对构造不形成影响。三级及更长的脉动旋回可能受深部过程的控制。中、新生代以来,地球脉动是在地球适度膨胀的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脉动—表现,级别及与古地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la.  EE 《地学前缘》1997,4(3):47-64
地球脉动的概念是指地球在其历史中曾发生膨胀和收缩的周期性变化。其根据是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地磁极倒转以及平面升降等方面,在地球的膨胀和收缩期,均有各种表现。构造-系平面升降在地球收缩期形成海退,在膨胀期形成海侵。在一个地球动旋回的不同时期,地表,海平面和洋底之间的相互关系均有变化,因而形成“层序”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泉州市区和福州市区场地土的动力特性和地脉动频谱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地脉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获得频谱结构特征,由此来深入研究该地区岩土的动力特性及场地土层的地脉动动力响应。通过场地脉动的测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对观测到的地脉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地脉动频谱结构特征及场地土对地脉动的频率响应的特性。研究不同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的频率依赖以及频率选择作用。结果表明,地脉动的频谱特性与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地基土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覆盖层厚度是影响地脉动卓越周期的重要原因,其中软土层对地脉动的卓越周期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悬移质颗粒运动的脉动强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量测了直径d=0.1~1.5mm的塑料颗粒和d=0.1~0.3mm的玻璃球颗粒在明槽恒定均匀水流中运动的脉动强度.试验发现:(1)靠近床面处,粗颗粒的脉动强度大于细颗粒的脉动强度,在靠近水面处,规律则相反;(2)细颗粒的脉动强度只是相对水深y/h的函数,而粒径较大颗粒的脉动强度和y/h及摩阻流速都有关;(3)重颗粒的脉动强度小于相同粒径的轻质颗粒的脉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地球内部长寿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能的存量 ,给出地球脉动频率和频数公式 ,并据以重新建立了理论地质年表 ,解释了地球自转变化、地磁场倒转和黄赤交角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热液脉动与岩浆涌动的控制机理,是基础地质理论所涉及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当今流行的构造控制机理提出了质疑,其后借助"间歇喷泉"原理和"吹气球"机制,分别对热浪的脉动和岩浆的涌动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季节冻土场地上的地脉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张掖市的一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地脉动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了场地的脉动频谱特性随季节的变化.对场地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冬季随着上覆冻土层的出现,使得场地刚度发生变化,频谱形状也明显地改变,地脉动的卓越频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 脉动构造(Surge tectonics)是由Meyerhoff等人创立的一个新的地球动力学假说,是一个新的全球构造概念。该假说的雏形是由H.A.meyerhoff和A.A.Meyerhoff于1977年提出的,当时称为软流圈脉动。利用洋中脊扫描雷达图象,证实了洋中  相似文献   

12.
挟沙水流紊动特征的小波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鹏  陈立 《水科学进展》2001,12(4):450-454
采用三阶Db3小波函数对挟沙水流脉动流速进行消噪,小波分析较好的时频特性能有效地消除原始信号的高频噪声。将消噪后的脉动流速用不同尺度的小波进行分解,较大尺度下的小波分解刻划信号的总体趋势和形状,体现湍流的相干结构;而较小尺度下的分解则反映信号变化较快的高频部分,反映湍流的小尺度旋涡的各向同性的无序紊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张进  曲军峰 《地质学报》2022,96(1):4-24
葛利普(Amadeus William Grabau),美国地质学家,著名的地层学、古生物学家,其最后的26年在中国度过,是近代以来我国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的著名地质学家。他是中国近现代地质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协会—中国地质学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为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在华期间,葛利普先生先后出版大量论文、专著,内容不仅涉及中国的区域地质,也建立起全球构造理论。基于归纳总结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资料,20世纪30年代早期他提出“脉动理论”,确立了全球海平面升降的规律,并建立起基于海进、海退规律为基础的古生代构造-地层划分方案,成为现今层序地层学的基础;基于大陆漂移假说,分析演绎并建立“极控理论”,强调地壳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强调地槽的形成与水平构造运动有关,形成了原始的俯冲与海底扩张思想的萌芽。脉动理论和极控理论分别论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个理论互为补充,通过构造事件相联系,形成统一的葛利普的整体地球观。葛利普先生也是大陆漂移的热情支持者和推广者,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灵活的归纳和演绎贯穿其科学生涯的始终。他身残志坚,身处绝境而仍笔耕不辍;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敬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电-磁力对成矿流体脉动贯入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电磁力对成矿流体脉动贯入的控制是深入研究成矿作用的生长点。本文通过电磁原理、围岩和矿石电磁特征、流动电位元素电磁性质推动压力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4点认识。①电磁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同构造力和重力一样都归属为面力,都能推动流体或成矿流体脉动贯入。②电磁力与其它动力不同的是它具面力和体力的双重性,推动物体运动同时又能作用于物体内质点间的力,其特性是:随地磁脉动、构造能和热能的变化可获附加电磁力,使原电磁作用力加强,有用元素正、负离子运移、富集速度加快,易形成含矿流体;附加电磁力又能使流动电位加大,并产生推动压力推动成矿流体脉动贯入。③恒定的电磁力也可依附有用元素或矿物本身电、磁性质的不同而出现成矿元素的富集、共生的矿物组合和纵横向的分带序列。④电磁力可视为元素发生运移富集形成含矿流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场地影响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法和经验法。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法属经验法。这种方法将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的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分别看作是观测场地的卓越频率和放大因子。虽然该法在国内外很多工程实例中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但由于这种方法建立过程中应用了许多假设,所以很多地震工程学家对这种方法持怀疑态度。本文讨论了基岩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为1这一假定的合理性。并采用泊松弹性半空间模型,应用概率分析方法考虑地脉动的随机性,推导了地下体波斜入射弹性半空间自由表面形成地脉动的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表达式。通过计算论证体波斜入射泊松弹性半空间形成的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特性。结果表明:当地脉动主要成分为体波时,基岩表面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接近于1;当地脉动主要成分为面波时,基岩表面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介于0.54~0.79之间。对泊松基岩,该比值是0.68。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钻孔漏失和孔壁失稳的处理效果,全苏煤矿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先进且行之有效的灌浆方法,这方法被命名为水压脉冲钻孔灌浆法(гиT).水压脉冲由脉动器激起.脉动器是水压脉冲灌注装置的  相似文献   

17.
体波地脉动单点谱比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弹性成层介质模型,应用概率分析方法,推导地下体波斜入射成层介质,在自由表面形成体波地脉动的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表达式。然后,通过大量模型计算,论证体波斜入射单层覆盖半空间形成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特性与场地传递函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地脉动单点谱比法分析体波为主要成分地脉动时,与场地水平向传递函数相比,可以得到较准确阻抗比大于3的场地卓越频率和偏小的场地放大因子。  相似文献   

18.
较深入的探讨了地脉动脉测试的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并分析研究了地脉动测试在确定核址场地卓越周期、脉动幅值等动力特征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伟德山花岗岩体位于胶东半岛的东部。燕山运动晚期,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由于重力不稳性和构造减压而发生上升,并侵入于地壳上层,结晶成岩。早期结晶的是熔点较高,暗色矿物较多的组分,因对流及扩散作用发生分异,形成边缘岩带;由于脉动作用,岩浆冲破早先结晶的岩石,岩浆体一方面上升,一方面扩大体积,并继续结晶,从而形成过渡岩带;进而又一次岩浆脉动,形成中心岩带。由于这种脉动作用,形成成分、结构、构造都呈近同心分带的伟德山岩体。  相似文献   

20.
卵石推移质的脉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义 《水文》1989,(2):25-27,31
卵石推移质运动不仅受水流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床面组成、河流形态、产沙条件、级配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输沙率的脉动值可以比时均值大5倍,甚至25倍以上。因此以器测法在较短时段内单次取样,推求输沙率来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