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位置服务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系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GIS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BS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对空间信息的使用方式均与传统的地图有了较大的差别,因此现有的地图传输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LBS系统的工作模式.在分析LBS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的Kolacny地图传输模型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系统中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这种模型具有对用户要求低、传输效率高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将空间信息服务应用到团购消费中,从所应用到的技术、理论分析空间信息服务对团购消费所带来的影响,使团购消费模式从传统的基于消费类型的查询服务到基于位置的空间信息查询服务转变。讲述了Web Service体系结构,从三个角色和三种操作方式阐述了服务在网络传输中的交互方式;同时又讲述了LBS技术五大核心服务类型和基于Web Service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最后提出面向团购消费的空间信息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3.
科技发展改变了电子地图制作和使用环境。本文在分析传统大数据量地图形式在LBS中的应用缺陷后,提出了符合用户需求和移动终端条件的认知地图可视化方案,这种不同于传统制图综合原则制作的认知地图能有效缓解目前在LBS应用中存在的地图数据与屏幕大小的矛盾,适应了移动环境下用户的多行为状态和终端硬件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持设备的日益普及和基于位置服务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空间信息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目前LBS系统的协议和接口都采用了自己定义的,终端的地图显示软件各有不同,地图分层不清,(意思是:国内外终端设备上的地图显示软件很多,如MapXMobile、eSupermap等,这些软件没有针对终端的特殊条件(如低内存、计算资源有限等)对地图数据进行分层组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在LBS中地图信息的自适应服务,基于SVG的空间数据组织模型,用细节分层显示的方法根据服务请求对地图进行分层,通过建立移动地图信息自适应服务系统,实现LBS中地图信息的自适应服务。  相似文献   

5.
林秀玉  廖磊 《现代测绘》2011,34(3):13-16,22
现有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及开发模式较难灵活地完成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系统多层次的融合、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及空间信息的共享等问题。本文通过一种基于SOA网格管理模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设计框架,结合空间信息多级网格和SOA服务体系框架的优点解决了在广域网络环境下整合空间信息资源从而有利于空间信息共享的问题,并通过多级地图缓存服务,即利用对各种比例尺的地图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临时存储,来提高用户在编辑、特征渲染和标注等操作的响应速度的技术来解决空间数据的传输和显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空间信息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框架和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适应空间信息可视化研究是新近提出的地图学前沿研究领域,以建立面向用户的自适应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为目的,是以用户模型、人机交互行为和知识推理机制为基础,具有自组织、自调整、自表达和自导航能力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智能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适应空间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内涵、范畴和特点,探讨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核心问题,设计并提出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过程和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自发地理信息(VGI)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相关地图传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提出了基于VGI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重点分析了VGI条件下空间信息传输的特点和过程;并探讨了空间信息传输中的空间认知规律,为进一步研究VGI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的移动导航电子地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和移动环境下的硬件与用户需求,提出适应LBS使用环境的“以满足空间认知需求”的导航地图制作方案。根据用户的导航请求,将对用户有重要认知价值的地理信息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并按照不同于传统制图综合原则的“认知简化”原则制作简化路线图以缓解目前在LBS应用中存在的地图数据与屏幕大小的矛盾,适应移动环境下用户的多行为状态和终端硬件特点,在LBS应用服务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移动服务中的空间信息传输与认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地图传输系统理论及其发展,提出了面向移动服务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和空间认知模型,用以指导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理论的发展和空间信息的智能化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0.
高精地图的“非视觉”和面向机器特性,使其与传统面向人的时空产品有明显不同,相应的描述地图主、客体及其与产品之间关系的传输模型也面临巨大变革。已有的传输模型重构了上述关系,包括新增用户个性信息及其传输,但也存在信息传递工具仍采用面向人而非机器的地图语言等不足。为此,结合自动驾驶中地图信息的传输特点,构建面向机器认知的高精地图信息传输模型,通过对已有的传输模型进行扩展:GIS语言代替地图语言,将用户个性信息整合到高精地图的用户图层中,将行动指导扩展为行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全机器认知的高精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实现了地图信息认知的主体由人到机器的扩展,适应了高精地图在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传输过程中全人工智能的特性。所提出的模型一方面有助于准确把握高精地图的本质及内容结构,提升认知效果;另一方面,对驾驶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内容选取、表达方法、系统功能框架设计等,提高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1.
手机定位服务与电子地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信与移动通信公司新一代网络的开通,数据业务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以移动用户位置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成为关键内容之一.在手机定位服务中,必须通过电子地图系统将获取的终端位置转换成用户真正关心的地理信息.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服务的概念及常用的手机定位方式的特点,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中应用布尔莎模型进行WGS-84坐标系到地图坐标系的转换方法,阐述了手机定位服务可提供的功能和手机定位服务中电子地图需要具备的功能.最后,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存在的缺点和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信与移动通信公司新一代网络的开通,数据业务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以移动用户位置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成为关键内容之一。在手机定位服务中,必须通过电子地图系统将获取的终端位置转换成用户真正关心的地理信息。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服务的概念及常用的手机定位方式的特点,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中应用布尔莎模型进行WGS-84坐标系到地图坐标系的转换方法,阐述了手机定位服务可提供的功能和手机定位服务中电子地图需要具备的功能。最后,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存在的缺点和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LBS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与信息推送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一个必然的热点,本文在围绕LBS服务和智能信息推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位置的智能信息服务模式,它通过引入位置过滤模块、用户兴趣模型匹配、智能信息的分类模块,达到层层过滤的目的,同时结合反馈处理部分的修正功能来实时改进推送模型的精度,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LBS(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逐渐大众化,从现有LBS系统中提取更多、更准确的语义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对LBS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数据语义和用途将LBS数据分成三类:①领域数据;包括空间维和时间维等概念,即位置、定位、移动及时间等概念;②内容数据:描述LBS的特征内容;③应用数据:由LBS用户配置文件和相关服务描述组成。此分类法为构建LBS数据语义模型奠定基础,为LBS的数据表达、共享和交互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re the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to mobile devices customised to location and context of the user. Som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data content, while other studies have emphasised the role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However, very few objective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concerning usage and behaviour. In this paper, a conceptual model and a LBS test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which aim to study the behaviour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individuals and mobile devices. The test environment was created, for this purpose, with three main components: urban VR models that allow individuals to ‘walk around’ at street level, a mobile device as information source which simulates LBS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for recording participant actions and reactions within the test environment. Multi‐source data were collected regarding movement tracking, information accessed through mobile device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utomated and semi‐automated methods. A case study on pedestrian wayfinding in urban settings is presented. This illustrates how the test environment can be used for LBS applications and how the data collected can be analysed.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in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individuals and mobile devic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需求日益增长,在GPS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LBS与移动GIS结合成为可能,并在专业领域和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基于LBS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SOA架构概述和特性分析,探讨了基于SOA的LBS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实现策略,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echnical and business issue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ologies are expanding their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to embrace a stream of consumer-focused, location-based applications. Through an integration with handheld device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puting, a wide range of what may be generically referred to as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may be offered to mobile users. A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able to provide targeted spatial information to mobile workers and consumers. These include utility location information, personal or asset tracking, concierge and route-guidance information, to name just a few of the possible LBS. The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LBS will play an ever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obile, always-connected society. This paper endeavours to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to the technology underly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to discuss some issues related to developing and launching LBS. These include whether wireless mobile technologies are ready to support LBS, which mobile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and what are their shortcomings, and how GIS developers manipulate spatial information to generate appropriate map images on mobile devices (such as cell phones and PDA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such issues as interoperability, privacy protection and the market demand for LB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中移动对象的2维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2维网络中移动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2-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for Mov-ing Objects in Network(2DSTMON)。2DSTMON时空数据模型基于线性参考思想,将3维空间中的轨迹数据转换到2维空间中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采用运动矢量的数据更新方式,具有较小的数据量和较低的更新代价。最后,利用ESRI的ArcEngine实现并验证2DSTMON时空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9.
LBS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定位技术、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技术成为现实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该技术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位置信息服务请求.对LBS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如产业链不成熟、定位精度不高、用户需求不足等.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建立LBS产业联盟、与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结合来提高定位精度、建立双向互动信息采集系统等,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时序手机通话数据识别城市用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利用是人的活动与城市物质空间交互所表现出的综合结果,因此人的活动与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密切相关;具有不同时间段人的活动的空间聚集与分散规律的区域,其所属的社会功能属性亦不相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居民手机数据为代表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数据(local basic service,LBS)大量出现,使得实现时空全覆盖和精细化地监测城市人的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利用手机数据的优势,能够实现从人的角度来区分识别城市用地功能类型。利用手机通话详单数据(call detail records,CDRs)提取面向地块尺度的居民通话聚合时序特征,提出了一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谱聚类识别方法。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平均精度为54.6%,为探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