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控制海水入侵灾害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我国海水入侵实际情况,尤其是针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特点,提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与策略.海水入侵的防治是一个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上到地下,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和调度手段,在海水入侵区实施流域洪水拦蓄补源、雨水资源化集流利用技术,营建地下帷幕阻成蓄淡工程,以及实行地表地下多种可利用水体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可有效防治海水入侵.从适应、改良、治理海水入侵区域不良环境入手,实施海水入侵区节水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海水入侵区受害生态环境,缓解海水入侵灾害问题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1964年,中国大连市就发生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现象。目前有十几座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不仅恶化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后,近些年来呈缓慢增长态势,甚至有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再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海水入侵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通过水-岩间阳离子交换实验来了解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变密度的过渡带数值模型模拟与预报海水入侵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入侵,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布局外,沿海地区还园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人工补给、地下防渗帷幕、节水灌溉以及远距离调水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永萍 《地下水》2011,33(2):70-72
山东省莱州湾是中国最早发现海水入侵现象的沿海地区之一,由于地下水大量超采,造成较大范围的海水入侵,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通过对多年资料的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原因,并提出了诸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防止海水入侵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秦皇岛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地下水的开采日益加大,沿海地区由此产生的海水入侵现象较为普遍。海水入侵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如何防止海水入侵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科技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本地区海水入侵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及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管理地下水开采、引调客水补充地下水以及修建拦潮坝等多种举措防治海水入侵。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修建拦水坝拦潮蓄洪是治理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指出,修建梯级多道拦水坝逐级提高河水位强化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治理海水入侵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基于SEAWAT-2000程序构建室内二维砂箱试验中咸水入侵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针对不同补给井井位、补给井流量、截渗墙位置及贯穿深度等多种情景下的咸淡水界面运移规律。二维砂箱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水井位于盐水楔前锋附近,距咸水边界40 cm、砂箱顶部边界5 cm处时,注水井工程措施能达到最佳海水入侵驱退效果,回退系数达21.5%。当截渗墙布设于距咸水边界10 cm处,贯穿深度为35 cm时,截渗墙工程措施能达到最佳海水入侵驱退效果,回退系数达81.1%。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场地条件,构建山东龙口地区滨海含水层中某典型二维剖面的海水入侵数值模型,探讨了不同截渗墙布设情景模式下海水入侵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当截渗墙布设于距海岸线600 m处,贯穿深度为18 m时,截渗墙工程措施达到最佳海水入侵驱退效果,回退系数达28.4%。研究结果揭示了补给井井位、补给井流量、截渗墙位置及贯穿深度等因素对咸淡水界面运移规律的影响,可为场地条件下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防治中的工程管理措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 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 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7.
张妙美 《地下水》2018,(5):138-139,159
通过对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地质条件、人为因素等研究分析,查明了海水入侵范围及危害现状,并对海水入侵内在因素及外部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提出遏制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滨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水入侵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福建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背景复杂,可将其海水入侵现状,对区内海水入侵进行了分类,初步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今后进一步勘察与防范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滨海城市地下水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经过对中国滨海城市海水入侵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海水入侵的若干特点,详细地分析论述了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开发的关系,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目前已建立的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入侵是目前国内外沿海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系统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北海市开展了EH-4音频大地电磁法工作,对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初探,确定了研究区咸、淡水分界面和地层含水性特征等情况。本次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开展沿海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范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沿海地区海水入侵这一难题;通过本次工作,也证实了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研究区内进行海水入侵调查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巍萍  冯丽  林瑛 《地下水》2018,(5):189-191
海水入侵是烟台市1977年以来沿海平原出现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主要原因。根据2016年海水入侵普查现状,以及历次海水入侵普查成果分析,以氯离子含量250 mg/L为海水入侵标准,分析海水入侵面积的发展变化、海水入侵的危害及其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郭占荣  黄奕普 《水文》2003,23(3):10-15,9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海水入侵的概念,认为海水入侵概念的核心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淡水造成海水与淡水的水动力平衡破坏;进行了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指出发生海水入侵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海水入侵的判别指标和三维动态监测方法,给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海水入侵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入侵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我国海水入侵现状,在分析海水入侵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超采谈水时海水入侵的动力过程和极限位置,研究表明海水入侵全过程的实质是渗流与弥散间平衡的破坏和重建,最后,对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海(咸)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风暴潮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地下水超采、上游修建蓄水工程、发展海水养殖、扩建盐田、河道采砂和海岸带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防治海(成)水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爱福  苗金城 《地下水》1991,13(4):232-234
为了研究黄岛沿海区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及地下水资源预报方案,需圈定海水侵染的范围及地下成淡水界面。鉴于钻探费用高、周期长,故用物探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电测深法在黄岛海水侵染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研究了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从人为因素、地质原因、气候原因和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对海水入侵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因此,兴建地下水库、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和人工回灌等是防治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葫芦岛市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姜嘉礼 《水文》2002,22(2):27-31
葫芦岛市滨海的工农业密集区,超量开采地下水,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的咸淡水动态平衡,导致海水直接入侵淡水资源,加深了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海水入侵的成因和规律,采取拦蓄补源,节约用水,调引客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和缓解葫芦岛市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首先介绍了我国存在着严重海水入侵灾害的三大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老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现状。长江口和珠江口海水入侵主要受河流入海径流量和河口潮汐影响,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产生则主要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所致。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海水入侵的发生受着诸多因素制约,在中国沿海地区。地下淡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导因素。因而开源节流、人工回灌地下淡水、阻隔水流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之一。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处于三面靠海的半岛地理环境。同时.大连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采地下水以来.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海水入侵问题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大连市的海水入侵问题已得到控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英杰  王颖 《辽宁地质》2000,17(1):67-71
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辽宁省海水入侵自70年代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具有入侵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海造成很大危害。针对海水入侵形成机制及危害程度的地域性,目前已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开采,人工回灌,修建地下水库等,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