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舒孝敬 《铀矿地质》1989,5(4):231-238
本文讨论了湘南-桂北及邻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构造及其与铀矿床的关系。研究结果主要表明了以下几点: (1)铀矿化分布在重力场反映的深断裂上,尤其在断裂构造的交汇处。 (2)铀矿化位于莫(?)面的变化带上,并在变化带的转弯部位。 (3)铀矿化与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产铀岩体厚度大,铀源来自深部花岗岩浆。 (4)所有铀矿化区与低磁区有关,产出在低磁区的边缘,这种低磁区是由于热液作用所致。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主要是非岩浆水的热液作用,隐伏断裂为地层中的热液水运移到岩体中提供了通道,地球物理场指示了这些隐伏断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绥宁县桃坪矿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东南缘,系扬子陆块内的花岗岩型铀矿。通过前人资料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瓦屋塘岩体为富铀花岗岩,为区内铀成矿提供丰富铀源。铀矿化(体)与断裂关系密切,主要铀矿体呈扁平状、透镜状及不规则脉状等赋存在断裂分支复合部位及上下盘的次级断裂中,含矿围岩为主体过渡相中—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热液成矿活动分为6个阶段,其中红色微晶石英阶段、黑紫色萤石阶段、沥青铀矿-胶黄铁矿阶段为铀成矿主要阶段,铀矿化类型为铀-微晶石英型和铀-萤石型矿化。类比九嶷山岩体铀成矿空间赋存规律,认为盐井和茅坪两个异常区,应作为进一步优选找矿靶区,可望率先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3.
大埠岩体位于我国著名的桃山-诸广花岗岩铀成矿带中段,已知铀矿化信息丰富。在阐述大埠岩体铀成矿地质背景、总结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大埠岩体花岗岩属陆内S型花岗岩,具华南产铀花岗岩特征,有较强的铀成矿能力。在找矿方向上,交点型、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是今后勘查的重要目标类型,勘查空间在平面上由岩体边缘向内部延伸,在垂向上往深部拓展。  相似文献   

4.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金边寺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边寺矿床位于龙首山东部的青山堡岩体西南部边缘,其周边还发育有较多铀矿(化)点、异常点,具有较好的铀成矿背景。文章从矿床的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热液蚀变条件、淋积成矿条件、以及区域上广泛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碱交代热液蚀变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系统的阐述了该矿床的铀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即在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寻找深部未被淋积的碱交代型铀矿体和继续扩大淋积型铀矿化,寻找新的赋矿空间。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指出深部找矿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重大矿产的成功发掘,其深度均在千米以上,铀矿化垂向分布深度可达4 km以上。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勘查深大矿床的特点和条件,认为岩石-构造条件是深部矿化定位的重要因素,复式岩体、成矿系统的垂向变化、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是深部找矿的关键依据。综述了中国南方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有利地质构造条件和潜力,成矿流体是该区铀矿化的根源,白垩—第三纪重大地质事件是该区深部铀成矿的重要前提,重大地质事件引发的NE-NNE,NW向深大断裂及断陷盆地是铀矿化赋存的重要场所和勘查靶区。在已知铀矿田、成矿带勘查范围基础上,在该区进行深部探索将会获得重大突破。探讨了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勘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通过对南岭中段中生代各类侵入岩体的侵入关系、构造活动及热液脉体的归纳分析,结合同位素测龄资料,对该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及铀矿化先后关系进行了排序,总结了不同阶段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的特征,讨论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前后各类成矿控制因素的先后关系,认为铀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保山——昌宁地区铀矿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安 《铀矿地质》2001,17(2):115-119
地质、物化探铀矿综合区调成果表明,保山-昌宁地区富铀层(岩体)为中元古界、前奥陶系、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岩;各种方法圈定的异常、晕(片)相互重合较好的地段是新街-莽水间凸起中南段,特别是5071,5072矿点所处的新街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铀矿化显示热液成因特征。据此推断,东部新街岩体之内外接触带热液型铀矿化是今后找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李子颖 《铀矿地质》2006,22(2):65-69,82
文章阐述了地幔柱和热点活动的基本概念,并划分热点活动为大陆型和大洋型;扼要阐述了热点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热点铀成矿作用理论。华南中新生代(220~50Ma)的地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沉积和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幔柱构造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证了贵东东部为中生代大陆型热点活动地区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华南热液型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伍皓  夏彧  周恳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20,36(2):589-600
锆石的U-Pb测年、Hf和O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诸多进展,但锆石中铀含量所蕴藏的地质意义却较少被关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一直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其分别来自早期已固结地质体、分异岩浆、地幔柱或热点以及U、Th、K富集圈。为尝试利用锆石中的铀含量来追索铀源,本文通过搜集诸广山南体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该花岗岩中14个岩体、37件样品、3种岩性,共467个锆石定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印支期(253Ma、244Ma)和燕山期(139Ma、124Ma)具高分异特征的4件酸性岩脉(小岩体)样品中锆石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岩体。依据铀矿床中高分异酸性岩脉(小岩体)侵位期、基性岩脉侵位期、铀成矿早期(140~90Ma)三者的良好对应关系,结合这一锆石铀含量指示,初步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可能主要来自高分异花岗岩浆;推测花岗岩型铀成矿可能属壳幔混合作用结果,即铀源来自地壳分异岩浆,成矿流体和矿化剂主要来自地幔,而成矿空间受断裂系统控制。岩体锆石铀含量或可在铀源丰度、矿床品位判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山铀矿田第二找矿空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业已探明的铀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地表以下500m深度空间内。矿田北部铀矿化多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西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火山熔岩内断裂构造、不同岩性界面附近,铀矿化空间上表现为界面控矿特征。据现代水热成矿理论,结合矿田以往和近年来勘查成果的系统分析以及与国外成矿地质条件类似的矿田(床)对比,认为相山矿田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并且第二找矿空间内可能存在第二铀矿化富集带,第二找矿空间具较乐观的铀资源潜力,近年来矿田深部找矿成果对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粤北诸广和贵东是华南最重要的两个花岗型铀矿密集区,青嶂山(龙源坝)岩体位于两者之间,是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研究薄弱地区。江头铀矿区地处青嶂山岩体北部与南雄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该矿区的铀成矿年代学研究几为空白。本文通过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青嶂山岩体、及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江头矿区中的铀矿物微区矿物学特征,获得岩浆成因的晶质铀矿与热液成因的沥青铀矿的U-Th-Pb化学年龄,探讨了华南铀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及成矿地质体。研究表明:青嶂山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铀矿物主要有晶质铀矿、铀石,部分晶质铀矿存在明显铀释放的特征,其晶质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246.8±8.8Ma、161.5±8.0Ma,与前人获得的锆石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代表了区内印支期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表明在南雄断陷盆地形成之前,青嶂山岩体与诸广岩体可能为一有机整体,有着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江头矿区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有少量钛铀矿、铀石等,沥青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121.3±9.8Ma、98.8±8.0Ma、73.2±8.8Ma,分别代表区内3期铀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华南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特征,认为区内铀成矿作用是受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深大断陷活动、产铀花岗岩体分布的双要素成矿动力学背景制约,青嶂山岩体应与诸广、贵东岩体具有相似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于兵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70-1081
炒米房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部,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在托河盆地炒米房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限于地表玄武岩及第四系覆盖物较厚的原因,找矿难度较大。为实现铀矿找矿突破,本次研究采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瞬时氡气测量大致确定地表放射性特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致查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深部发育特征,确定构造深部信息;同时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提高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推断构造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多种方法组合和异常综合分析、解译,圈定多处铀成矿有利部位,在铀成矿有利部位进行钻探查证,揭露到较好的工业铀矿体。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较厚覆盖地区铀矿勘查的物探综合方法,为今后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郑忠林  刘凯  任涛  张西社 《江苏地质》2014,38(4):550-555
池沟斑岩型铜钼矿(化)体产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成岩与成矿年龄一致。区内物化探异常及矿化均围绕斑岩体呈(环)带状分布,构成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成矿系列。近年来,池沟地区采用高磁扫面+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钻探等组合方法,显示物化探异常特征与池沟出露岩体相吻合,经钻探,在池沟斑岩体接触带深部发现了厚大低品位铜钼矿体。在总结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区内物化探异常特征为依据,认为地表物化探异常与深部矿体位置形态有对应性关系,找矿潜力巨大,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冕西花岗岩体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区内已发现铀矿点3个、铀矿化点4个以及大量铀异常(带)。收集整理了该岩体以往地质资料,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测试等工作,对其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冕西岩体SiO2含量偏高,一般为73%~78%,平均达75.09%,碱度高,K2O+Na2O平均含量大于8%,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多期多阶段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岩浆分异演化程度较高,岩体内断裂构造发育,并广泛发育以煌斑岩脉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区内存在煌斑岩脉型、碱交代型和碎裂蚀变岩型3种铀矿化类型,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煌斑岩脉及热液蚀变的控制,并提出岩体北段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可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查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9.
A geophysical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Nb–Ta–Sn mineralization of G. (G. : abbreviation to word Gebel which means mountain in Arabic) Nuweibi area, located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is presented. This signature was established by an integration of airborne gamma ray spectrometric and magnetic data. Variations seen in the gamma ray spectrometric data are used as a base to study the three granitic suites: younger-, albite-, and older granites in G. Nuweibi area. Graphical techniques such as frequency histograms and box-plots a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shap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e the anomaly thresholds of the three radioelements eU, eTh, and K% data in these granitic suites. The box-plot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and calculations made on data sets indicate that no samples have eU values above the thresholds, i.e., no outliers representing values of the box-plots. Nuweibi albite granite is associated with a gamma ray response that includes the strongest eU, eTh, K%, and eTh/K ratio anomalies in the study area. K–eTh plot shows that the albite granite has a higher eTh concentration than the older and younger granites. The increase in K concentration and raise in Th/K ratio of Nuweibi albite granite points to unusual geological processes leading to mineralization and reflects the highly fractionated nature of the magma which results in thorium enrichment. This also reflects that K alteration associated with Nb–Ta–Sn mineralization is both poorly focused spatially and very much weaker than observed in any other mineralizing districts.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ources and their locations and depths in the study region are determined by Euler deconvolution and analytical signal techniques. Good clustering of Euler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SI?=?0.5 and SI?=?1.0 for most of the features in the area under consideration. The solutions obtained have shown magnetic sources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the impact structure whose depths varies between ground surface to 1.66 km. The analytical signal revealed that the metamorphosed basic rocks (mainly olivine metagabbro), serpentinite and dyke bodie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high magnetic anomalies,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area east G. Nuweibi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