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主要来自海水,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水-岩作用、喷气沉积作用及后期变质改造作用等,为喷气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岳书仓  周涛发 《矿床地质》1998,17(Z4):799-802
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一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一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物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桦树沟(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桦树沟( 铁)铜矿床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 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王艳 《辽宁地质》2001,18(1):38-42
本溪盘岭地区铜、铅锌矿床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矿床、沉积-强烈改造矿床、沉积-变质(改造)-岩浆液叠加矿床、后成矿床4种类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环境、沉积相、矿区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化)明显受沉积环境、地层的岩性、岩相的控制,并受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成矿条件有4种:矿床原始沉积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条件;后期改造富集条件;成矿的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条件。通过成矿条件分析,本区海湾浅海环境的氧化-还原的环境是铜、铅锌有利的沉淀场所,富含有机质的薄层互层带是矿物赋存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5.
吉黑东部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多重成矿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四个典型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的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西南岔和闹枝矿床存在三个成矿流体系统:加热天水系统(A)、排放流体系统(B)、蒸气缕(steamplume)反应系统(C);五凤和刺猬沟矿床只有一个成矿流体系统,即排放流体系统(B)。前者的成矿流体由浅成岩浆房的补给;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天水,浅成岩浆房的补给不明显。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边缘的隆起带,属于斑岩型矿床;闹枝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的断隆块,属于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金(银)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断裂带,属于浅成熟液型矿床。在区域成矿上,由浅入深,浅成热液型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和斑岩型构成多重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6.
甘肃桦树沟(式)铜矿床成矿条件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甘肃走廊南山下古生界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硅铁建造中新发现的一类富铜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一系列测试、分析数据的研究对比,认为该铜矿属海底热水沉积(变质)—后期热水迭加改造成因,并总结了桦树沟(式)铜矿床的成矿控制条件和找矿评价标志,认为在走廊南山中段下古生界硅铁建造中具有进一步找桦树沟式铁铜型铜矿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变质硅铁质建造沉积矿床、受变质硅铁质建造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其它建造沉积–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火成岩改造矿床和受变质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五个亚类;(2)区域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变质重结晶型、变质化学反应重组型和变质热液型三个亚类;(3)局部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局部接触热变质变成矿床和局部动力变质变成矿床三个亚类;(4)受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类;(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矿床类,又分为混合岩化交代型和后期混合岩化热液型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8.
青海鄂拉山地区铜金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二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隐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浆液叠加铜矿  相似文献   

9.
冀北蔡家营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元古代是蔡家营矿床的重要的成矿期,在本区古元古代裂谷活动中,发生了海底火山的喷发和沉积作用,除喷出大量的基性岩浆外,形成了红旗营子群火山-沉积岩地层,还有大量成矿物质的堆积,顺层形成块状硫化物矿体,后经上隆拉伸和挤压褶皱等强变质变形作用,使层状矿体发生了“变质重就位”,部分形成脉状(或囊状)矿体。随后,又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的叠加,使矿体再次经受了活化改造,有可能又有新的成矿物质加入,使矿体最后定位。故本矿床的成因应为多种地质作用下的多成因的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变形改造-热液叠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休的初步研究表明,五台山七图金矿的成矿物质(金,银)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粗碎屑岩组合,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去硫作用提供了金矿化的硫源,韧-脆性剪切事宾发育及活动是金矿化的动力学机制,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的性质,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形成的蚀变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会理县小青山铜(金)矿床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据矿体赋存层位,控矿构造,矿体产状、形态、规模,成矿物质来源等诸多因素分析,它是一种典型的火山沉积—热液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03-107
桦树沟铜矿是镜铁山矿区与铁矿共生的铁铜矿床,其产出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陆地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矿床成因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3.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包裹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震旦纪裂陷海盆环境,矿床因属典型的热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4.
陕西马鞍桥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是南秦岭泥盆系铅锌金(银汞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部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层位稳定。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沿盆纪基底的地层和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盆地同生水与变质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韧性剪切变质变形、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富集的多期成矿过程。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属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地下  相似文献   

15.
老山式铜矿是东川中元古代裂谷喷流作用带来的成矿物质以机械、化学及生物(藻类)沉积方式形成的矿床。赋矿层位为落雪组底部,含矿岩石主要为具热水沉积特征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含藻白云岩和凝灰质砂质白云岩。  相似文献   

16.
火山-深成带金银矿床划分出5种成因类型:次火山的,火山-深成的(深-火山的)、酸性-硫质喷气的(近地表的),再生的和火山成因-沉积的,每一种类型都以其特殊的成矿控制构造,岩石的其他含矿物质,热液-交代改造的火山建造组合为特征,提出的方法扩大了预测火山-深成带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汤中立  李文渊 《甘肃地质》1996,(1):52-60,62,66
中国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Pt)矿床,主要形成于以前寒武系为基底的大陆裂谷,部分形成于增生褶皱带中显生宙地层为基底的裂陷槽环境。根据形成时代、当时所在的构造环境单元及成矿岩浆系列,划分为9个矿床成矿系列和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时代以元古代、晚古生代为主。现今,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造山带中也有产出,但不代表其当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为上地幔,原始岩浆以上地幔部分熔融的高MgO拉斑玄武岩(拉斑橄榄玄武岩)岩浆系列为特征,也有钙碱性岩浆(喀拉通克)和科马提岩岩浆系列(桂北)。地壳物质混染比较普遍。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型,且以硅酸盐岩浆上侵前的深部熔离作用为主。还有热液成因类型(煎茶岭)。矿床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与中国大陆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洞子沟银(金铜)矿床地质物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了洞子沟银(金铜)矿床的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粗略地划定了成矿时代,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划出四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格尔木市驼路沟钴(金)矿床是东昆仑地区新近发现的、国内外罕见的矿床新类型。笔通过研究首次认为该矿床形成于晚海西-印支-燕山期,为与富钠火山岩有关的层控-改造型独立钴(金)矿床,原富钠的中酸性火山岩中Co、Au初始富集,经后期动力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20.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