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项目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P-CDM项目开发的基本框架,对现阶段开发此类项目在指定国家主管机构审批、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定的经营实体审定和减排量销售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选择角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主管机构的管理办法,发挥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解决P-CDM项目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规模效应促进P-CDM项目的市场建设,进一步简化相关的国际规则,以真正降低P-CDM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实施的第4年,也是项目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和项目专家组领导下,经过7个课题负责人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及项目组80多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的取得为本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任务并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皎  江丽 《贵州气象》2013,37(4):58-62
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是重庆市气象部门"十二五"期间的大型重点建设项目,该文对此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国各省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项目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P-CDM项目开发的基本框架,对现阶段开发此类项目在指定国家主管机构审批、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定的经营实体审定和减排量销售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选择角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主管机构的管理办法,发挥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解决P-CDM项目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规模效应促进P-CDM项目的市场建设,进一步简化相关的国际规则,以真正降低P-CDM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从项目融资风险探讨江门市气象科技服务新手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目前气象项目投资来源单一、投资有限而难以达到气象科技服务需求的现状,大胆提出对气象建设项目开展项目融资的理念,并针对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动力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利用现行技术规范对该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保证该项目安全可靠实施提供科学的雷电防护设计、风险控制、应急管理等服务。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风能发展项目》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丹麦王国两国政府共同协商,本着增强两国间在可再生能源和加强发展合作方面的联系,寻求更多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契机,于2005年11月签定、决定实施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大型新建项目防雷检测服务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新建项目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化的做好大型新建项目的防雷检测服务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我们在大型新建项目检测服务过程中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中的目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目测项目,目前还不能用仪器作定量观测,只能根据一般的特征和标准由观测者进行估计和判断,由于观测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同,主观误差很大,而且这些项目出现疑误时,也不象器测项目那样较易判断和处理,因而目测项目内在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从目前情况看,目测项目的观测记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双碳”目标下明确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目标的任务,提出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实现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及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在开发、运行、交易等各阶段存在的挑战以及2017年主管部门暂停自愿减排相关申请等原因,我国CCER碳汇项目开发相对不足,备案项目数量占比仅为2%。文中基于塞罕坝CCER项目视角,调研分析了碳汇项目开发关键技术、综合效益、问题挑战等,提出了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Following critique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justice paradigm,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justice scholarship is emerging.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important field of inquiry by interrogating project evaluation through a critical recognition justice lens that draws on political ecology. We use an embedded case study of the official donor evaluation of a REDD+ pilot project in Tanzania; comparing narrated accounts of the project recipients' experiences with the official evaluation documents and asking whose ways of knowing,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and justice are recognized and whose are excluded. We find that the report represents a narrow framing of the project experience, based on standard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echnical framing of the project, and the ways of knowing,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community. The project framings of many local-level project recipients are not recognized in the official evaluation, despite attempts to include villager perspectives and some consideration of justice-related outcomes in the report. Project evaluation is therefore identified as a vehicle for recognition justices and injustices, discursively reproducing the ways of knowing,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of certain actors while excluding others. The role of project evaluation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dominant conservation discourse is identified, and the ability for standardized evaluations to deliver meaningful learning is challenged. We therefore call for a reframing of project evaluation 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incorporating critical environmental justice scholarship and pluralistic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2.
霍尔三维模型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以我国气象工程中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开发项目为实例,结合气象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从5个阶段的时间维度、7个步骤的逻辑维度和10个方面的知识维度对我国气象工程项目的霍尔三维模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具有较好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我国气象工程项目的管理依据,同时可为其他行业基于职能式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方法,根据项目建设流程和项目管理规定,市(州)、县两级各自把控重点,规避风险、把控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赠送项目是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自2011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影响深远。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组建后,对援外项目监管和评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尚不足以对实践形成有效支撑。本文立足援外改革要求,结合对历史项目进展及成效的回顾分析,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处理非结构化项目信息的系统性评估方法,构建了包含战略政策与项目实施两个视角、兼顾项目效果与质量评估两个维度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可为项目实施监管、经验反馈、效果提升、传播推广等提供可用工具。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6月,中方已实施完成40次公开招标采购,落实了与29个合作国签署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累计提供总价值逾5亿元人民币的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该项目在支持国家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彰显国际责任,支持合作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方面取得务实成效,提升了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但具体物资赠送项目的差异化特征突出、基础信息来源渠道复杂、信息化水平不足等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以及评估结果服务项目监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explains, and describes methods for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permanence, leakage, and additionality (PLA) of agricultural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SCS) activities at the project level. It is important to cast these as project-level issues, because they relate to the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of using location-specific ASCS projects as an offset against GHG emissions generated in other sectors (e.g., energy). The underlying objective is to understand and quantify what the net carbon benefits of an ASCS project are once we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1) the sequestered carbon may be stored impermanently, (2) the project may displace emissions outside the project boundaries (leakage), and (3) the project’s carbon sequestration may not be entirely additional to what would have occurred anyway under business-as-usual (no project)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estimating PLA and gauges the potential magnitude of these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a project. This work reflects ongoing collaborative efforts of the authors and Bruce McCarl (Texas A&M University), Allan Sommer, Jui-Chen Yang, and Laurel Clayton (RTI International), Sandra Brown (Winrock International), Ken Andrasko and Ben DeAngelo (US EPA), and various participants in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orld Business Council workgroup to develop GHG project reporting protocols. All opinions, errors and omissions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only.  相似文献   

16.
以清洁发展机制(CDM)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及其5种造林模式临时核证减排量(temporary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缩写为tCER)和长期核证减排量(long-term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缩写为lCER)成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项目期初到期末,整个项目及5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tCER成本均逐渐降低,其中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 ¥/t CO2降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3.34 ¥/t CO2;lCER成本先降低后升高,在第一承诺期末均降至最小值,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 ¥/t CO2增加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05.27 ¥/t CO2;各造林模式tCER和lCER成本均以枫香+杉木、枫香+马尾松较高,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栎类较低,桉树最低;贴现率对项目tCER和lCER、桉树tCER、枫香+杉木lCER成本影响均较大,而对马尾松+栎类tCER和lCER成本影响均较小;对桉树一个轮伐期内的tCER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单位面积碳贮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考虑木材收益时,项目期末tCER净现值为13.11 ¥/t CO2,从中反映了该CDM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气象部门垂直业务管理体系和双重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的特点,决定其业务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项目来源多样、资金来源多元,进一步增加了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的难度。为切实抓好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该文就省级气象部门业务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对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对做好业务项目内部控制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我省气象部门在申报基金项目方面的几点优势,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项目的申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日JICA计划项目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JICA项目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系统计划总体设计与工程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张人禾、徐祥德组织了观测系统方案实施。项目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设计重点体现了长江流域灾害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与区域水资源评估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