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比GPS RTK常规PDL电台与GPRS通讯模块在外业测量过程中效果,并从施工组织、生产效率与精度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证实GPS测量技术具有快捷、精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在长距离输油管道中线测量中,应用GPS RTK配合GPRS通讯模块的方法,可以取得提高作业效率及节省外业测量费用等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形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GPS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测绘工作中,并日益发挥了其卓越的优势,文章对GPS技术的原理及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GPS技术和常规地形测量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有所帮助,使数字化地形测量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3.
GPS技术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PS技术目前已广泛地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作者参加的地质环境监测点复测及地面沉降监测的GPS技术应用试验,系统地介绍了GPS测量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对试验数据解算处理的结果,对GPS测量的精度检验方法及误差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地质环境监测中GPS使用的认识,为今后GPS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RTK技术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了RTK技术,并就其在GPS高程测量应用中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该技术在GPS高程测量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应用RTK技术的条件和可能达到的精度以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在测绘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形测量等各个领域.通过GPS静态测量和GPSRTK测量技术在性能特点、作业方法、技术条件及应用效果的分析,指出GPS技术在房产基础测量中具有传统测量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胜利 《地下水》2019,(1):242-243,247
本文结合我国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作的实施现状,分析当下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并针对GPS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践,阐述GPS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提升水利工程测量水准上的价值和意义。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了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以及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应对措施,旨在为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GPSRTK常规PDL电台与GPRS通讯模块在外业测量过程中效果,并从施工组织、生产效率与精度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证实GPS测量技术具有快捷、精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在长距离输油管道中线测量中,应用GPSRTK配合GPRS通讯模块的方法,可以取得提高作业效率及节省外业测量费用等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守瑞 《山西地质》2012,(4):142-143,152
介绍了GPS技术的产生、及应用现状的基本特点,说明了GPS技术出现后,由于独特的优越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带给测量领域的巨大变化。至此为更好地认识并利用GPS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勇  韩昱 《安徽地质》2023,(2):171-174
采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各种类型和精度等级的测量控制网是GPS在测量中最早、最广泛的应用之一。相对于常规测量方法,GPS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选点灵活、无须造标、布网成本低、观测时间短、处理自动化、作业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在动态测量中,GPS技术更是以无须通视、随测随走、快速出结果的优势被广泛应用。本文就GPS在物探测量中的案例应用,展开描述,探索其规律,总结优缺点,为今后物探测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远海特大型工程,主要是特大型桥梁的建设正迅速展开。远海工程的测量定位都得依靠GPS定位技术。由于海上施工放样的特殊性,在针对远洋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施工放样方案选择和精度分析。通过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实践,摸索出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它能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速度和测量放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在砂卵石含量高、粒径较大的地层进行桥墩施工,多利用围堰法,围堰能否正常施工,则其外围的截防渗措施及施工工艺对防渗效果至关重要。桂林漓江南洲大桥通过设计方案比选,采用双液注浆帷幕灌浆技术进行截防水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葛琴  何水娥 《安徽地质》2012,22(1):68-69
在现代桥梁建设过程中,用常规控制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难以保证精度,为满足通视要求,往往还需要大量的砍伐工作,通过GPS定位技术在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控制网的建立中应用,提高了精度,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大管桩内定位施工嵌岩锚杆,是我省首次用来加固码头栈桥的一种可行办法。在下定位装置及锚杆施工工艺过程中,对锚杆进行抗拔试验,其抗拔力达到设计要求,说明本次施工工艺是成功的,为提高码头桥墩的抗技力,又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陈联成 《安徽地质》2006,16(1):75-77
本文研究了利用GPS建立特大桥梁施工控制网中一系列技术问题,对控制网中布设方案、观测时间、平差成果分析、与三角网成果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门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最早是在水利大坝中的应用,近年来在桥梁、轨道交通和隧道等市政建设工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章着重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市政建设工程地铁车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宁宁  陈志坚  陈元俊  边磊 《岩土力学》2012,33(7):2167-2173
深厚河床覆盖层地基上建设的超大型群桩基础,其沉降是安全监控的关键问题。针对苏通大桥群桩基础沉降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基础沉降监测中综合运用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和人工角反射器干涉测量(CRI)监测技术。结合大桥自身的永久散射体特性和桥位区重点监测部位安装的人工角反射器,利用EV-InSAR软件的CTM模块对该地区2003-2008年(主体工程施工期间)间获取的20景Envisat卫星单视复数据(SLC)进行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利用PSI和CRI联合算法成功提取出了桥位区的永久散射体点,并解算出各永久散射体点在施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形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苏通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将获取的主墩处的永久散射体沉降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相对误差为4.64%。研究结果表明,PSI和CRI联合算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大型桥梁地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随着监测区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的不断累积,利用该技术可以不断获取运营中的苏通大桥基础的高精度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白浩铁路一期工程线路自桑锡线的白音库伦车站引出,直至门迪诺尔,全线长约52.253km。根据野外施工条件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E级网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在施测时加测一个临时点以增加图形强度。测量施工采用4台S82-2008双频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方法进行同步观测,观测时间控制在45min~60min。根据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分析,该项勘测工程控制网设计与施工措施合理,测量结果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白浩铁路一期工程GPS施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为GPS在沙漠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一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井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PS导航定位技术的井位管理测量策略。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建出井位测量与井位管理子系统,以有效解决利用第三方软件完成GP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产生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转移使用等方面的诸多不便。实验结果表明,利用GPS技术进行井位测量和管理,可实时获取PVT数据,实时定位井位,提高了井位移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测量误差小于5m,为井位测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mingSystem),以其连续、实时、高精度、全天候测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对经典大地测量学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与物化探测量相关的控制测量及测网布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文通过一个物探项目中GPS测量整体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过程,针对GPS控制测量、RTK测量、手持GPS测量几种作业方法的探讨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了GPS技术应用于地勘项目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