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旧锡矿之矿体多产于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中三叠统个旧组(T_2g)碳酸盐岩围岩的接触带中,通过对老厂矿田塘子凹矿段花岗岩兰蛇硐突起范围的锡铜矿勘探,发现在兰蛇硐突起的顶端,由于花岗岩侵入界面起伏变化较大的部位,是形成似层状接触带锡铜多金属矿体的最有利部位,突起旁侧的断裂对形成层间锡矿的有利。可见隐伏花岗岩体向上突起部分对矿体的形成和赋存状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个旧锡矿驼峰山矿段之锡矿体与隐伏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岩浆热液沿断裂及中三叠统个旧组层间破碎带运移,在合适的地带通过交代、充填形成工业矿体。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3.
云南个旧锡矿阿西寨矿区矽卡岩型硫化矿为地下隐伏的铜、锡矿床,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体与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_2g)之接触带分布。属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硫化矿床;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同时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矿物质来源。岩体围岩蚀变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硫化物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个旧锡矿花岗岩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地质概述 个旧锡矿区位于红河消减带的仰冲一侧,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燕山中、晚  相似文献   

5.
个旧矿区是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花岗岩体内发现了蚀变花岗岩锡多金属矿体,进一步拓展了找矿的空间。笔者在分析个旧老厂矿田西部凹陷带花岗岩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花岗岩体表层原生破裂构造对矿床的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程彦博 《矿物学报》2007,27(Z1):7-8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集区.长时间以来,普遍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但也有一些地学工作者提出了海底喷流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观点;还有一些其它的认识,譬如金祖德认为个旧锡矿是典型的三叠纪同生沉积矿床,彭张翔认为个旧锡矿为一成因比较复杂的层控型锡-多金属矿床,黎应书、张丽红等认为个旧锡矿成矿与玄武岩关系密切等;王登红、薛传东、肖龙等认为成矿与大陆热点或地幔柱构造有关.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各大锡矿床,其形成大多与花岗岩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本区而言,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究竟如何?对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对探讨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于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个旧矿床不仅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矿床,此外还伴生众多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近些年来,除了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成矿有关的认识外,还有海底喷流成矿和玄武岩成矿的新观点。笔者在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大型锡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与示范》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提出了个旧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模式,个旧矿区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燕山期含矿花岗岩,与碳酸盐建造和富含成矿物质的岩层发生相互作用,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富集形成一系列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围绕含矿花岗岩而进行。个旧矿区成矿花岗岩与碳酸盐建造和富含成矿物质的岩层以及构造的有利配置是控制矿床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个旧锡矿的玄武岩和花岗岩进行了载锡能力的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花岗质还是玄武质岩浆,Sn4+都可以大量置换岩浆中的Si4+,形成富锡岩浆;个旧花岗质岩浆载锡最多可达约36%,而个旧玄武质岩浆载锡亦可达14.9%以上;当富锡的花岗质岩浆冷却时,岩浆将会出溶呈液滴状的锡的硫化物,表明花岗岩与锡矿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而富锡玄武质岩浆由于快速淬火,且形成温度较高,不利于形成锡的矿物,但是所形成的玄武岩仍具备形成锡矿源层的条件。因此,锡矿的成矿地质体并不单一,花岗质与玄武质岩浆均可能成矿,关键在于岩浆在其形成或运移过程中,是否从源区或围岩之中获得大量的锡。  相似文献   

9.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个旧锡矿长期以来在花岗岩成因模式指导下进行找矿,曾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近年来,随着研究和勘查工作的深入,个旧锡矿的非花岗岩成矿作用也日益受到了重视.在全面研究和总结个旧锡多金属矿区成矿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成矿系列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印支中晚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Sn-Cu-Zn(Au)矿床成矿观点,并论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个旧锡矿老厂锡矿田是中国著名的铜锡多金属矿产地,其锡矿达到特大型,伴生的铜、铅达到中型规模。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开采,赋存于浅部的矿体已基本告罄,深、边部找矿勘查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运用Dimine和Surfer软件技术,对个旧老厂矿田深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生产探矿过程中积累的原始钻探、构造-蚀变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数学处理。结合老厂矿田已知控矿地质特征,建立了三维可视模型、隐伏花岗岩体侵入形态和锡、铜矿化强度模型,为矿山生产找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个旧锡矿的玄武岩成矿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个旧锡矿产于个旧东区,是一个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具有火山沉积成矿的某些特征。因遭受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区内个旧组卡房段中玄武岩遭受强烈的变质,它又具有花岗岩热液成矿的特征。区内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印支期玄武岩中的Sn、Cu、Pb、Zn、Ag和Au的质量分数大多数高于世界玄武岩平均值的若干倍;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为-1.5‰~4.0‰,平均+0.207‰,在幔源硫附近;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分为两组:第一组为180~240 Ma,反映了印支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第二组为80~140 Ma,反映了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区内印支期玄武岩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覃文明  何志美 《矿物学报》2007,27(Z1):527-529
个旧(西)花岗岩体因其东侧产有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而被诸多地学家所关注,以往其研究重点多以铜、锡矿为主,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其它铅、锌、铜、钼、金、银等多金属矿床(点)的关注甚少.随着滇南地区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的进一步加深,在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圈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异常,并发现了多处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点).综合矿化信息显示,岩体外围环形的多金属矿带是一个值得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矿集区.本文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铅锌矿床(点)的成矿规律进行探讨,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15.
个旧锡矿高松矿田是以氧化矿为主的锡矿区,该区矿体成群出现,常常呈多层叠瓦状形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中三叠统个旧组层间破碎带中。在距离花岗岩体外接触带500m-700m的一定范围内,是寻找层间氧化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个旧锡矿区是由于燕山期花岗岩浸入了三迭纪个旧灰岩而形成,因此和花岗岩之关系极为密切.根据几年来的地质勘探证明,在个旧市以西大花岗岩基周围并不存在较大的锡矿区,而锡矿区大都是和隐伏在个旧系以下距地表300米以下的花岗岩株有关。同时其硫化矿和花岗岩面的起伏有关,往往在花岗岩之凹陷部份及突起部份之缓倾斜一侧矿体增厚加多,氧化矿脉也都汇集于花岗岩株的周围。因此要发现新矿区,要在老矿区中扩大远景以及编制矿区成矿预测图都必需查明大片个旧灰岩下隐伏花岗岩的起伏.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个旧锡矿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个旧锡矿矿床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关于其成因、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大白岩铜锡矿床为典型的变基性岩型铜锡矿床,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矿化元素繁多,局部矿段富金矿体。查明大白岩地区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18.
个旧变玄武岩系中热液型铜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老厂、卡房矿田西部。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卡隐伏花岗岩体的钾长石、老卡矿田"玄武岩型"铜矿的金云母进行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老卡岩体钾长石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71.6±0.29 Ma;老厂和卡房"玄武岩型"铜矿蚀变矿物金云母坪年龄分别为81.99±0.85 Ma和82.46±0.85 Ma,表明其形成时代皆为晚白垩世。结合区域资料,指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田经历了较长的岩浆-热液演化时期,"玄武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相关,为晚白垩世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个旧锡矿以南北向的个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区,现已开采的五大矿田均在东矿区,而西矿区地质找矿一直无重大的突破。本文从西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地球物理及典型矿点等分析入手,结果显示西矿区应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预测位于西矿区的陡岩深部及外围、龙岔河花岗岩体南缘接触带的檬棕及大黑山深部、石门坎-保和沿杨家田断裂带、和平锡矿深部、以及龙岔河花岗岩体北接触带的下纸厂等地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个旧锡矿花岗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个旧锡矿除产锡闻名于世外,矿区还蕴藏有丰富的铜、铅、锌、钨、铍、铋等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这些矿产的形成,在时空及其成因上均与个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个旧花岗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本区花岗岩的系统研究,是解放后随着矿区地质勘探的进展而逐步深入的。至今对本区花岗岩的分布、活动方向、侵入时代、侵入特点、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成因、以及与成矿的联系等方面已具有相当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