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一铭  陈丽 《山东地质》2008,(8):114-115
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整理不当将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重视土地整理生态化设计,不仅可以改善生态,也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孙一铭  陈丽 《山东地质》2008,(7):114-115
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整理不当将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重视土地整理生态化设计,不仅可以改善生态,也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层含义.遗传多样性,即指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即生命机体变化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即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内生物过程的多样化.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在环环相扣的多个生物空间等级层次上进行,即景观和生态系统总和体层次、群落层次、物种层次、基因层次[1].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大地热流的高低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大地热流较高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孕育了我国最好的生物多样性;而大地热流较低的西北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荒漠化严重。大地热流的脉动影响区域大气系统下垫面的热力背景和气流运动,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区域气候的干湿程度;大地热流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地表生态系统能量供给的下限,是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物种限制因子,制约了一些地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健性。对大地热流影响生态系统发育和演变机理的研究将为人类科学干预地表生态系统的演化、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案。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为煤矿区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改善矿区环境、矿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煤矿开采—损毁—复垦全过程出发,介绍了开采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价技术;阐述了煤矿开采、运营阶段,保护表土资源中土壤种子库、土壤动物、生物土壤结皮以及边采边复的优化开采技术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与技术;分析了煤矿复垦阶段影响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关键因素,论述了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中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的主要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煤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质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地质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内地下—地上、地质—生物的耦合作用。结合国内外地质多样性研究进展,阐述了地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地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共同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地质多样性支撑着生物多样性,其中关键问题是研究高地质多样性支撑高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机制;梳理了不同空间维度地质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认为此影响在全球尺度、景观尺度和局域尺度等空间维度具有差异性,特别是保护区范围的地质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总结了地质多样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定性—定量评估3种,认为定性—定量评估方法是最有效的;未来应该在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地质多样性驱动生物多样性实证分析、将地质多样性驱动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用于保护区管理以及地质多样性评估方法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研究是评估国家区域碳排放量和预测气候变化所可能导致影响的关键. 首先对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的关键性影响因子进行探讨, 并分析了土壤碳排放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 目前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研究主要是针对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较少涉及高寒荒漠, 研究区域较为分散; 土壤碳排放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其中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区系生物、人为因素及多年冻土退化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土壤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 空间变异性在生物群丛、景观、区域和生物群系四个尺度体现, 时间变异性在日、季、年上体现. 总体而言, 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的研究较少, 尤其关于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研究以及土壤碳排放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 有待于后续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底生物扰动作用及其对沉积过程和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底生物扰动作用主要由底栖生物的摄食、掘穴和栖所建造等活动造成,它可以充分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扭曲或模糊地层学信号,影响早期成岩过程和沉积记录以及沉积物的稳定性。海底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对于全面、精确地掌握海洋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正确回溯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态记录,合理调节和控制海底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对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作用的观测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沉积过程和记录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综合报告>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源泉,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由直接驱动力与间接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驱动力的作用尚未出现减缓迹象,预计未来几十年仍将持续存在,甚至可能进一步增强.因此,为了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更大努力,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的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它们包括:①以保护为主的对策,比如建立保护区等;②以可持续利用为主的对策,如建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付费制度及交易市场等;③兼顾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对策,如加强多边环境协议之间的协调等;④侧重于驱动力与促成条件的对策,如取消鼓励过度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补贴等.  相似文献   

10.
杜倩 《地下水》2019,(3):52-53
探讨了城市调水工程中调水建筑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具体调水系统对城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影响。得出:大坝等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割开以及局部区域气候的改变,城市引水工程常常会破坏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IKE11建立某市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城市调水系统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调度运行,城市主要河网中水质能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