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睦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的测点土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与10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的同震绪阿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伊豆市一个温泉的水位,中伊豆的温泉水氡浓度以及伊豆-大岛火山喷发气体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在伊豆半岛东面近海1989年6月30日地震和火山活动之前和活动时期,这些观测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这些观测结果和其他报道的水文变化一加以概述,这些变化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震群当中最大地震发生时震时变化,这种变化是在离Teisi喷发中心20-30KM的几个温泉中观测到的。另一种是在靠近喷发中心地区和  相似文献   

3.
一、东京—横滨1985年将发生6.5级地震据东京合众国际社1982年5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的一个研究小组预报:一个里氏6.5级的破坏性地震1985年将要袭击人口稠密的东京—横滨工业区。日本建设省地球研究部主任藤田尚监在一份报告中说明了导致这次悲观预报的具体依据;1974年伊豆半岛近海地震图象及后来该半岛北部出现的地壳异常隆起与1923年的东京地震极为相似。伊豆半岛北部的地壳异常隆起自1974年以来消耗了相当于里氏7.5  相似文献   

4.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有为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5.
1995年9月14日墨西哥发生7.3级强烈地震1995年9月14日墨西哥中部的格雷罗州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波及首都墨西哥城、维拉克鲁斯、普埃布拉、米却肯和瓦哈卡州等地区,并造成轻度伤亡和破坏。1.震源参数(1)发震时间1995年9月14日当地时间上午0...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大同-阳高地震前后≥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7.
台风触发慢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慢地震的报导刮最初见于发生在日本伊豆半岛一个板内地震活动断层上的一次事件。之后又陆续监测到许多慢地震事件旧引。有研究人员认为,慢地震事件有可能触发普通地震(此观点得到数字模拟支持),但就其对地震发生的广泛意义而言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相似文献   

8.
李丽清 《内陆地震》1997,11(1):82-86
对1992年12月云南永胜5.4,5.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某些前兆异常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发现了有3个较为明显的特征;1.震前4个半月在滇西北地区快速形成1条北东向地震条带;3.在孕震区范围内出现的前兆种类少,持续时间短,空间较分散;3.永胜地震前滇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表现出显著的平静-密集-发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综合介绍了2001年3月24日日本广岛发生6.4级地震的破坏情况,发震和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记录;概述了日本的地震灾害,地震观测技术和“地震预计计划”的进展,并阐述了日本未来10年地震调查研究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些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断裂的测点上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M7.0)与19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M6.7)的同震变化都可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M5.4)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了一个双断裂模型。对于1978年东伊豆地震(M4.9),在KWZ台观察到显著前兆性的与同震的总强度变化。KWZ台很靠近伊豆大岛附近地震(M7.0)的隐伏分支断裂,M7.0地震发生时此断裂存在无震移动。M4.9地震的前兆磁变化被描述为是这条隐伏断层的无震断裂。而M4.9地震的同震回弹扩大了断层滑动面。这意味着我们通过磁场观察到了地震成核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不市以东近海海底火山喷发之后,1990 ̄1992年间,日本中部豆半岛东部地区没有观测到显著的震群活动。但1993年1月观测到了1次小的震群活动,并于1993年5 ̄6月又再次观测到了1次引人注目的震群活动。在此次震群活动平静之后几个月,1993年9月 ̄1994年2月,在伊豆半岛内陆地区观测到剧烈的地壳运动变化。当伊豆半岛发生这次地壳运动异常变化时,在一些连续的地磁观测点,几乎同时观测到了具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的初步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印的《PreliminaryDeterminationofEpicenters》月报,整理出1993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并画出1993年1-12月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指数A(b)值曲线。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初步评定为中等偏高;全球地震活动中心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共发生M_s7.6地震两次。全球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9月,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10月。三次最大地震分别是:7月12日的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8月8日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关岛)地震,9月10日的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3.
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火山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起浩 《华南地震》1999,19(3):66-71
简述了1995年1月17日日本7.2级阪神大地震的震害,地震断层以及1891年浓尾级地震根尾谷地震断裂、北伊豆地震旦那断层和大室火山、伊豆大岛火山的一些特征,最后论述了这次考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报刊1980年6月30日至7月4日的报道,日本伊豆半岛震群从6月25日开始,直到7月7日仍在不断发震,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26次以上。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生了这次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6.7),震源区在伊豆半岛东方的川奈崎近海,震源深度大约10公里。日本东部相当广泛的地区受到了此次地震的袭击。它仅次于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3月19日-1997年4月16日,新疆南部阿图什,伽师地区连续发生6级以上强烈地震8次,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共有46人死亡,323人受伤,约2.7万间房屋倒塌。文章综合介绍了新疆伽师地震序列,发震背景,震源参数及抗震求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北涪霍拉桑省加恩-比尔兼德地区发生了一次7.1级破坏性地震。该地区1968年1979年曾发生两次地震,造成发大的破坏和人损伤亡。遭受破坏的地区位于伊朗中东部地震构造带的东北部。现有资料表明,该地区自1968年8月31日达什特巴亚兹7.3级地震以来,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地加。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阿图什6.9级地震概况张洪由,彭岩(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6年3月19日晚在新疆伽师一阿图什北部低山区发生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1震源参数1.1发震时间1996年3月且9日格林尼治时...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西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藻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发生中强地震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选取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的地震序列资料,将(6.0,7.0]级地震作为样本,建立了预报地震发震时刻的动态模型。选取了最佳模型对日本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函数变换的观点,对GM(1,1)模型进行了广义解释,指出序列建模必须从满足光滑度的时刻计起。大量计算表明,用“足够小量”样本建模比大量样本建模拟合与外推精度要高,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引言为了防备南海海沟海沟型特大地震的再次发生,日本正在实施根据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的研究方针,在伊豆半岛近海东南海地震震源区铺设先进的实时海底观测网,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