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顶部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部的油砂露头剖面的精细野外实测,在克拉玛依上组油砂露头共识别出11个单砂层,岩性以灰褐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以及中砂岩等粗粒岩石为主;在八道湾组底部砂岩中共识别出12个单砂层,为多期河道迁移叠加的产物,每一单砂层均以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中细砂岩...  相似文献   

2.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泥质含量的变化,而泥质含量的旋回间接地反映了海平面的升降旋回。TH值曲线和K值曲线与泥质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通过对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数据进行处理,可得到TH/U、U/GR、TH/U值曲线,根据TH值曲线、K值曲线、TH/U、U/GR值的变化旋回来划分层序和体系域。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应用于长兴组碳酸盐岩地层层序划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措勤盆地是西藏近年来矿产勘查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北部川巴地区是目前的煤炭资源调查远景地区。川巴地区下白垩统由下而上可划分为则弄群、多尼组和郎山组。在对川巴地区下白垩统露头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共识别出浅海泥质陆棚、碳酸盐岩台地、混积台地、潮坪、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7种沉积相。则弄群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发育扇三角洲相;多尼组岩性主要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泥岩及灰岩,夹炭质泥岩和薄煤层,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混积台地和浅海泥质陆棚相;郎山组岩性主要为灰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发育潮坪、混积台地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基于沉积相分析的聚煤规律研究,指出川巴地区主要成煤环境为多尼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阿格桑至川巴一线及其以东一带地区,是本区主要的聚煤作用带。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察、取样及粒度分析等,描述了扇—湖交汇沉积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该剖面可分为“下、中、上”3层结构,下层主要由粗碎屑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分选、磨圆较差;中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由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层由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2)下层发育漫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为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中层粗—细岩性频繁交互沉积,为扇—湖交汇带;上层粒度细且发育大量的浪成波痕,为滨湖沉积。3)该露头剖面扇—湖交汇过程总共有5期,沉积厚度约6 m,主要受造山运动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周缘自二叠纪以来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更接近自然沉积旋回,即下部以河流相或辫状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岩,上部则以滨浅湖相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并建立了以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为目标的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东北缘武威盆地发育一套灰白色-砖红色砂质细砾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将其确定为新近系甘肃群.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详细的钻孔地层剖面和地表地层剖面测量,结合钻孔古地磁年代学分析,依据甘肃群岩性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将甘肃群划分为上、下2个组,分别命名为果园组和丰乐组....  相似文献   

7.
辛176区块沙四段储层存在粗砂岩、不等粒砂岩和细砂岩,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四性”关系研究表明,岩性的准确识别是正确评价储层静态参数,识别油水层特别是低阻油层的前提.这里介绍了Bayes逐步判别方法原理和技术流程,在应用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开展测井曲线自动分层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自然电位(SP)、自然伽玛(GR)、声波时差(AC)、深探测电阻率(Rt)、浅探测电阻率(Rxo)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粗砂岩、不等粒砂岩、细砂岩和泥岩的判别函数.应用效果表明,Bayes逐步判别法识别岩性符合率达到了86%,能够满足辛176区块沙四段储层岩性识别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印度西部拉贾斯坦中南元古宙Aravalli超群由浅变质的粗砂岩、碳酸盐岩及杂砂岩所组成,夹有线粒偻砂岩和泥质岩,位于由片麻岩,片岩及高级变质沉积物组成的太古宙基底之上。其中杂砂岩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相类型(相A、B、C、D),每一种岩相具有不同的QFL组分、粒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根据QmFLt判别图可判别每一岩相类型形成的构造环境。相A、D杂砂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相B则来尖皇与岛弧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茵  曾勇  陈松 《安徽地质》2007,17(3):166-170
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出露较好.巢北志留系仅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下统坟头组,缺失下统茅山组,志留系组成背斜核部.坟头组沉积物组分为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向上变为互层状细碎屑沉积物.本文以巢湖7410厂剖面坟头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区地层的野外形态和镜下特征的研究,以及成因分析、成岩后生变化的观察,同时,配合野外构造和薄片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地区坟头组属于沉积速度较快的滨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砂岩油藏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清太 《沉积学报》2006,24(3):414-418
利用MS 2000激光粒度仪,对胜利油区砂岩油藏中112口井的3000多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其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存在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粒度分布特征,并且与一定的沉积作用相联系。研究表明,沉积岩粒度中值分布、泥质含量、分选性等是影响油藏岩石渗透能力的重要因素,正态分布和混合正态分布能较好地描述低渗透砂岩油藏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