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郑思光  赵志杰  王克佳  刘墨  王蒙 《探矿工程》2011,38(7):36-39,46
总结了滦县司家营(南区)铁矿大贾庄矿段复杂地层深孔钻探施工技术经验,着重分析了厚覆盖层和破碎漏失、坚硬"打滑"地层的钻进方法,同时介绍了保证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及控制钻孔弯曲超差偏离勘探线的技术措施。通过大贾庄矿段深部钻探施工,提出了千米以深钻孔复杂地层的钻探施工技术措施和保证钻探施工质量应注意的事项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中,监测和预警是极为重要的措施。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逐渐成熟,各省市也在逐步建设完善基于野外设备监测的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该类项目实施中,遇到了行业标准化程度低、质量验收依据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施工监理实践,介绍了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施工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对项目进行了分解,从监理角度分析了突发地灾监测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北京市的地灾监测工程监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聚能爆破在大漂石,孤石桩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探矿技术》1997,(1):8-10
在大口径工程施工中,采用以往一般方法对付某些特殊复杂地层欠佳。本文所介绍的采用聚能爆破与硬质合金回转钻进相结合的复合钻进工艺基本上解决了在大漂石、孤石桩孔中难以施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际多事大厦位于南京新街口闹区,施工场地狭窄,地层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中采用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配钎齿刮刀钻头成孔灌注桩实行流程化,专业化、工熟化作业,打与灌分离,缩短了工期,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文中介绍了工程施工要求、设备配套、劳动组织、施工主质量保护措施、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耀 《探矿工程》2004,31(9):18-19,22
福州福泰广场基坑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场地狭小,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设计采用了H钢桩挡土,水泥搅拌桩止水,钢管内支撑,降水井降水及减压井等多项技术措施,达到了经济安全的目的。介绍了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大口径工程施工中,采用以往一般方法对付某些特殊复杂地层效果欠使。本文所介绍的采用钢丝绳冲击钻迸、爆破与硬质合金回转钻进(即冲、爆、钻)相结合复合性钻进工艺,基本解决了在大滚石、孤石桩孔中难以施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口径煤矿排水井在较复杂地层中的成孔、完井的施工技术。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利用正循环钻进工艺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地层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利用泥浆处理技术,成功克服了大口径排粉的困难;应用塔式钻具及减压钻进技术保证了钻孔垂直度。建议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可可西里2号桥地层复杂,孔斜严重,通过施工,摸索出了一套预防大口径桩基孔斜的措施。介绍了该桥桩基施工孔斜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简述在安徽某地联通通信管道铺设工程中,导向钻机在复杂的回填土和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地层中非开挖施工时采取的方法和技术。例举了该方法的工程施工的成功实例,认为该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充分,方法技术应用得当、合理,为非开挖铺设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闫永辉 《探矿工程》2008,35(6):35-36
麻黄山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变化大,存在较为严重的井斜、井漏复杂情况,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进而延缓整个地区的勘探开发速度,如何控制井斜和防止井漏成为目前该区块钻井施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地层特点、施工井的分析总结,对该区域内钻井施工进行探讨,提出了控制井斜、井漏,提高钻井效率的工艺措施,对加快麻黄山区块石油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地貌复杂, 构造活动强烈, 地质灾害频发, 尤其是近年来的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强度, 给国家重大工程、区域发展和公共安全等造成了巨大危害。本文首先概述了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特征, 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密度的差异性, 重点剖析了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及其敏感性。研究表明, 在青藏高原东缘, 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斜坡坡型、年24 h最大降雨量、河网密度、到断裂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工程地质岩组和人类活动强度等9个因子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敏感性, 而斜坡坡向和年均降雨量具有较低的地质灾害敏感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成灾背景的认识, 也可以为建立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春节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18-220,233
面对震后极差的地质环境,成倍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绵阳市积极开展各项防治工作,通过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有序、高效开展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防治工作,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链最发育、成灾最严重的地区。为深入认识区域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 文章在系统收集西南山区历史上19次典型重大灾害事件基础上, 分析了地质灾害链的主控因素及成灾特征, 总结了滑坡型、崩塌型、泥石流型3类灾害链分类模式及5种链式成灾过程, 并选择每一类中的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过程进行了剖析, 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链成灾机理研究、数据库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跨界流域链式灾害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地质灾害链防范建议, 旨在为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重大工程与城镇建设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通过改变地表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得震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显著增强的现象在震后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趋势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地震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且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地震扰动区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可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防灾减灾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持,也能对地震地质灾害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胶类冲洗液在地质灾害防治勘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地质灾害勘察工程的复杂地层进行钻探取心,特别是深厚砂卵石覆盖层取心,采用植物胶类无固相冲洗液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文章简要地论述了植物胶冲洗液在地质灾害防治勘察工程中具有的特殊功效。在实践及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取心率应控制的主要性能。即亲水性与可溶性、粘结性、降失水性、流变性及润滑性等。特别强调浆液粘弹性及表面张力的控制是提高松散破碎地层取心的重要因素。现场应用表明,KL植物胶冲洗液,护壁效果好,取芯质量好。无毒无污染,是一种能适应松散破碎地层钻进,提高取芯质量的新型钻进冲洗液体系。完全可以在地质灾害勘察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叶思源  吴树仁 《地质通报》2010,29(203):463-468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概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领域的一些模糊问题,探索预测评价的技术指南.试图将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管理的理论技术与国内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相结合,在概要分析突发地质灾害空间预测评价的基本理念、结构层次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工作流程:强调基础性资料调查编录工作的重要性,提倡基础工作质量分级,初步提出基础资料详细程度分级依据;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模拟计算评估相结合,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原则、实用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最后,简要讨论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4个主要难点问题,提出定性分析与相对定量相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技术指南的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多发。调查面积共计3487km2,发现地质灾害点共计319处,其中滑坡286处,泥石流12处,崩塌17处,地面塌陷4处,且主要分布于乾佑河流域、冷水河流域与达仁河流域。研究认为,多雨年份和每年6~10月份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其中强降雨、河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现状与潜在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因素单元,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别为2个高危险区、5个中危险区和4个低危险区。调查区内以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威胁口人多,治理费用高,因此灾害防治以"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加强民众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20.
"5.12"震后,震区泥石流处于高发期。拦砂坝是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的工程措施,新近泥石流堆积体上修建重力式拦砂坝对地基和基础要求较高。以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1#拦砂坝实例,分析桩基承台基础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