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纯嘏 《地质科学》1960,3(3):121-121
岩石中微量銻的測定,因受光譜分析的灵敏度的限制,一般采用比色法測定,其中一种是应用甲基紫进行比色。在地貭科学1960年第1期中刊登有陈增源所写“岩石及土壤中微量銻的快速比色测定”一文,在該文中已对这种方法作了介紹。  相似文献   

2.
地壳结构的轮廓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呂夢麟 《地质科学》1964,5(4):331-340
M.尤文、F.普瑞斯論述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球物理差异”,J.季陆利述及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貭差异”。P.M.捷麦尼茲卡娅編制过世界地壳結构厚度图,并論証过地壳厚度与地貭年代的关系。柴田勇曾討論过地壳的分层及其发展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們认識地壳結构的輪廓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献。本文拟在截至目前为止所收得到的地壳地震測深資料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性貭实驗結果,結合地面地貭构造研究所取得的結果,来进一步討論一下地壳的厚度、分层、物貭組成及其发展过程等有关問題。  相似文献   

3.
范嗣昆 《地质科学》1960,3(1):44-44
1959年5月18-22日以維尔納茨基命名的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在莫斯科召开了地貭建造絕对年龄测定委員会第Ⅷ次常会。这次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一系列的报告。其中右A.B.波尔勘諾夫和ЭK.格尔林克关于:“波罗的海地盾前寒武紀絕对年龄問題”的报告,А.П.維諾格拉托夫、А.И屠格林诺夫、К.Г.克洛林、E.B.比比柯娃、B.B.日洛址和С.И.吉可夫的关于“俄罗斯地台結晶基底、前寒武纪岩石的时代”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屬鈹在现代工业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各国学者对该元素的矿物、矿床及地球化学作用也都进行过研究。哥德斯密特、蘭卡瑪及薩哈瑪写过有关鈹的地球化學的论文,桑德尔研究过火成岩中鈹的含量等,而研究得最深入和最有系統的要算是苏联学者A.A.別烏斯,他所写的有关鈹的论文常見于苏联“地球化学”等杂读誌上,他最近的專著“皱--普查与勘探时对矿床的評价”一书对于鈹的矿物、矿床以及普查勘探,储量計算方法等作了詳細的介紹。  相似文献   

6.
沈德富 《地质科学》1960,3(1):38-38
1959年3月18-19日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貭、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內生矿床分布規律研究委員会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有苏联各地科学研究单位和地貭生产部門代表。委員会主席Г.А.索科洛夫教授在开幕词中闡述了委員会的基本方針与任务,以及1959-1960年工作計划。E.E.薩哈洛夫教授在会上詳細介紹了卡拉套地区成矿的特点,认为本区鉛鋅矿床与海西宁的花崗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前言地貭体經受塑性变形的現象在自然界里可謂触目皆是,最明显的是各式各样的褶皺和挠曲現象。因此闡明地貭体的塑性变形的程度和方式等等,在地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个九世紀末期,这个問題引起了許多地貭学家的重視,他們一方面从事于野外地貭現象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室內的实驗工作。1867年,列鳥希(Reusch)首次报导了岩盐晶体的塑性变形情况。稍后,O.繆格(Mugge,1883、1889、1901、1920)发表了一系列矿物的实驗变形的資料。  相似文献   

8.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5,6(3):254-268
本文论述了37个氧离子作最紧密堆积的矿物,指出其平均折光率与结晶构造的定量关系。推导出“法扬斯常数”。阐明轻元素Li,Be,Na,Mg,Al对折光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別;而第四周期的“重”元素如Ca,Sc,Ti,Cr,Mn,Fe都使折光率增高,这是与这些离子失去4s和3d电子有关,尤以失去3d电子对折光率增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彭琪瑞 《地质科学》1960,3(6):273-281
地貭科学研究在近十年来正經历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发展,其特点是許多国家以相当强大的力量試图用实驗方法来探討和闡明复杂的地貭現象。实驗結果,迫使地貭科学中許多理論和观念必須重新估价,同时又发现和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理論。由于强調实驗工作,使地貭科学和其他理論和技术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不仅在地貭科学中产生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和边緣学科,加强了它的准确和定量程度,并且对于其他理論、基础和技术学科的发展也超了促进和启发作用。如果說“杂交学科”是現代科学的特征,那么,現阶段的地貭科学发展是最好的說明。地貭科学属于自然历史科学的范畴,地貭科学两百多年的发展也主要以野外考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冯俊明 《地质科学》1960,3(4):188-188
前言橄欖石和輝石都是含Mg、Fe、Ca矽酸盐矿物。它們的比重、电磁性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貭都是很相似的。所以一般选别比較困难,只能在双目鏡下挑选,要研究这类矿物选矿将是一个困难問題。但是为了了解超基性岩及基性岩中造岩矿物,就要选别这两种矿物。我們曾利用了表面涨力的原理来分离这二种矿物。其作法簡单,在野外及室內都可进行,效果比鏡下挑选提高十几倍(純度达95%左右)。因此将这种方法介紹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以琦 《地质科学》1960,3(1):50-50
在地貭科学1959年第8期上发表了高钟等著“估算含水层厚度H及最大湧水量Qmax的新公式”一文,其內容是从一次抽水降深来估算含水层厚度H及最大湧水量Qmax,它企图以一次抽水資料来确定湧水量公式:Q=aS-βS2中的α、β,然后再利用α/β=4Smax 的关系求出H及Qmax。在代数问题中在任何情况下用一个方程式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問題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1958年,在吉林省西部发現一个矽嘎岩型白鎢矿矿床。这一类型矿床在东北还是首次发现,因此对研究該区成矿規律和指导今后普查找矿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国內同类型矿床比較起来,这一矿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因此我們准备在这篇文章里对这一矿床的矿区地貭和矿床情况做一简要介紹,并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矿区地貭 (1)地层矿区地层有上古生代图們层变貭岩系和第三紀玄武岩。  相似文献   

13.
趙宗溥 《地质科学》1965,6(2):113-132
前言近几年来,国內外出現不少专門論述花崗岩类定量矿物分类的論文。大家对这个問題引起很大兴趣,不是偶然的。这显然是随着地貭学研究的进展,需要更精确的、細致的鉴定火成岩,作出正确的分类和定名的緣故。  相似文献   

14.
潘日光 《地质科学》1960,3(3):164-164
本文所指贛南是指江西南部,即广昌、兴国、上犹三县連綫以南的地区。与“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中所指江西南部地区不同,它不包括遂川、万安、泰和、宜黄、南城、资溪等县在內。本区,过去从未发現过中生代的煤系。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地貭工作的大跃进,一个上三迭紀至下侏罗紀煤系,在贛南于都利村被发現了。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赣南区域地层的內容,而且为今后在本区寻找中生代煤矿提供了綫索。  相似文献   

15.
杜国垣 《地质科学》1960,3(4):209-214
前言随着国民經济的飞跃发展,塔里木河流域将成为新疆的主要农业基地;目前,农場已先后建立。因此对这些地区进行水文地貭-土壤改良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958年夏秋,我們曾沿流域作了历时数月的观察。現对巴楚县吐木休克地区的水文地貭条件作一扼要的介紹,以供参考。二、概况吐木休克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緣,属巴楚县管轄,西南距县城約40余公里,东北接坷坪山前洪积平原,西依迭斯塔格山,南跨叶尔羌河与塔克拉瑪干沙漠相望。  相似文献   

16.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60,3(1):45-46
地貭科学去年第5期拙作“论印支旋迴”发表后,曾与旧識某君相遇,偶論及此事,他对此文論点很不以为然,在語气中并表示責难,譏为謬論之一。其主要論据即不合国际慣例。略謂:“施蒂勒将世界的造山史分为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三大旋迴,为世界各国地貭学者所公认,試观欧美各国包括苏联的有关大地构造及地史学的书籍中无不如此,中国何能例外。视印支为独立旋迴,固有問題,然归諸海西运动,似更无稽,終不如归入阿尔卑斯旋迴为佳。”这一席話,乍聞之似頓尤洽而客观,其实这种說法,除使人感觉墨守书本外,并非言之成理。在此拟借少許版面,对原作再略加申論。  相似文献   

17.
钱竞阳 《地质科学》1959,2(7):215-215
苏联科学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部副主任A.A.特洛(?)穆克院士,于5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油气的成因问题”及“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油气勘探远景”。特洛菲穆克院士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深刻地阐述了油气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梃梅 《地质科学》1960,3(1):24-24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和地貭研究所合編的黄河中游第四紀地质調查报告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調查报告对交流第四紀地貭調查和編制第四紀地貭图的經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作用。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考察队工作的一部分,此书內共汇集了6篇第四紀地貭报告,它們是:1.晉西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2.甘肃中部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3.陝北无定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4.陕北隴东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5.山西汾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6.鄂尔多斯第四紀地貭。  相似文献   

19.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59,2(2):48-50
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箱狀”及“槽狀”短軸向斜盆地,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構造体系完整,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  相似文献   

20.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60,3(4):189-192
前言在六十年代的今天,工业和科学技术部門对稀有元素的需要量比过去大大地增加了。如果說过去我們把煤炭誉之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誉之为“工业的血液”,那末在今天,稀有元素就該誉之为“工业的生命”了。从世界上无数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花崗伟晶岩及硷性岩是稀有元素两大主要的来源。然而过去的工作均偏重于花崗伟晶岩并且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論和經驗。至于后者,則工作只不过是近数年才开始的。其中除苏联已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经驗外,其他的国家都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