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忍禁不笑     
担心一天,才学了几天交谊舞的蚂蚁小姐梳妆打扮一番后对母亲说:“大象先生约我参加一个舞会。”母亲想了好半天,才不无忧虑地说:“你的‘快三’还不熟练,踩痛了人家的脚可怎么办?”谦虚雄海马因为能在生儿育女中唱主角,故在动物界被评为“模范丈夫”。在授奖大会上,海马先生红着脸说:“我整天忙家务,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只是老婆常对我讲,人家鲸鱼大哥连给儿女喂奶的事都承包了。”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不语怪、乱、力神”。又说:“不知生,焉知死”,“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但人就是这么怪,正应了不知生,就愿知死,不能事人,才想事鬼。对不为人知的神怪总是充满着无穷的好奇。世界各地关于水怪的故事,大约也是因此而流传开的吧。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3):9-9
蜜蜂是人类的朋友,我们1/3的食物是仰仗蜜蜂的授粉过程才获得的。现在,世界上的蜜蜂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去年,英国和美国报道说他们的蜜蜂数量减少了1/3;意大利的情况更糟糕,几乎减少了1/2: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场人类“久违”的灾害,不期而遇,来势汹汹——SARS,居然在这和平、安逸的年代,成为人们交谈中不得已的话题! 值得振奋的是,面对凶猛的传染疾病,我们敢于大声说“不”!人类,似乎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地球上还有另一类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许多人会认为纯属无稽之谈,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海底也许真的有“人类”存在。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使用水下摄相机,在大西洋4000多米深的海底,拍摄到了一些类似人类的足迹。1963年,美国潜艇在波多黎各东海演习时发现了一个“怪物”:它既不是鱼,也不是兽,而是一条带螺旋桨的“水底船”,时速可达280千米,是人类现代科技所望尘莫及的。当时美国海军分头派出了驱逐舰和潜艇追踪了4个小时,最终“怪物”消失得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局对溢油动态跟踪监测“穷追不舍”2011年7月5日下午,国家海洋局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各大媒体记者汇聚于此的原因只有一个: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通报会.面对众多“热烈”的记者,作为此次通报会的事故情况通报人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用独特的开场白欢迎了大家,他说: “今天非常的荣幸见到这么多的媒体,...  相似文献   

7.
对欣西亚·史密斯来说,这一天成了一场恶梦,一位男子手持铁管子走到她跟前,狠狠打了她,使她的肋骨断裂。但是,她坚决反抗,并准确地踢开歹徒后跑掉了。看起来这像是一起街头犯罪。其实不然,史密斯小姐是在海上一艘油轮“奥林匹克竞赛者”号上,该船在从韩国驶往沙特阿拉伯的途中,遭到海盗的袭击,遭攻击后几分钟,史密斯小姐和船员开始进  相似文献   

8.
球“发烧”在加重 散落在浩淼无垠的地球大洋上的小岛,风光旖旎,宛如镶嵌在洋面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明珠中的一些到21世纪将石沉大海,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家的科学预测。其实,早在1992年,卫星图片就显示,位于印度洋北部、平均海拔高度仅1.2米,素有“花环之国”美称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就“丢失”了一个面积约数平方千米的小岛。这对一个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千米的小国来说堪称一大损失,难怪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忧心忡忡地说:“海平面在逐渐升高,这意味着马尔代夫作为一个国家将消失于汪洋大海之中,真是灭顶地之灾啊! 科学家们已查明,造成上述后果的“罪魁祸首” 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相似文献   

9.
生物信息学现状及我国海洋生物信息学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波  相建海 《海洋科学》2004,28(1):52-56
1生物信息学的产生背景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同时 ,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研究的水平已经不满足在细胞水平上 ,而是希望在更深层次上对自身的机理和种种疾病进行研究。1953年 ,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 ,并于4月25日 ,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文章“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遗传奥秘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并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可能。1986年Dulbecco[2]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10.
海洋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起旅游经济,与20年前相比,在学术界已被认可,不会再感到陌生。然而说到“海洋旅游经济”,或许会有一种陌生感。这并不奇怪,因为“海洋旅游经济”是一个新的概念,狭义地说它是在旅游经济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正如20世纪70年代初“海洋高科技”这一新观点被提出后,很快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赞同一样,“海洋旅游经济”这一概念也将会很快为人类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加强防卫,巩固海防。”60年代,毛泽东号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7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海军还这么大!(伸出小手指)建国50年,人们都在问:“我们的海军何时才能这么大?!”(伸出大拇指)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么壮丽的世界,那里涌动着气势非凡的奔放!个多么富饶的王国,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一个多么谜人的字眼,那里引发出蓝色梦幻的神奇!那就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洋。 海洋孕育了人类,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匮乏的陆地资源,抢占着日渐紧张的陆上空间,破坏着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终于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为人口、环境、资源所困扰的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回答只有一个:回到海洋中去。正像希腊哲学家撤尔斯所形容的那样:“一切取之于海洋,无穷无尽,一切回归到水中,什么也看不见。”——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出路。 人类回归海洋,海洋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类的“蓝色土地” 。从此,人类对这“蓝色土地”的抢占变得激烈起来,“蓝色圈地运动”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3.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4):10-10
鲨鱼是让人类又爱又恨的物种之一。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说起鲨鱼,我们能想到很多,有关探险,有关美食,有关好莱坞电影,也有关海滨灾难。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顶级,也就是说,除了人类以外,很少有其他的海洋生物物种能够对它的生存造成直接的威胁。顶级生物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往往给人一种“离群索居”的印象,鲨鱼也是这样,它们就像是生活在深海中的冷漠杀手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海水中逡巡,所到之处,所有弱小的鱼儿仓皇逃窜。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学是近二三十年间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科学。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地球日”活动,提出“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令人警醒的口号,表达了人们对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损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文件明白地提请人们注意,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严重危机。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研究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因生理性病变或发育不全等因素,会造成“两性人”(俗称“阴阳人”)。这些“两性人”,经医生手术后,可由“男”变“女”,或由“女”变“男”。当然,这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自然界的鱼类中,也存在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性变情况。与人类不同的是:这些能性变的鱼类,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惊变”。  相似文献   

16.
亡鲸尸检     
“这实在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来研究这种很少有机会能被人类接近的鲸类。”达拉莫解释说。这种长须鲸一般远离海岸线生活,并且死后通常沉入海底,不幸的它总带着太多的神秘走进了深藏在海底的墓穴。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夏天感到闷热,一场暴雨从天而降,顿时凉爽惬意;冬天,寒冷袭人,阴沉的天,瞬间会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还没有人听说有从天上“下鱼”的怪事。在1928年5月30日,英国有一位农民叫麦斯脱,他叙述了亲眼见到空中落鱼的现象。他说:“今天早上,我起床后,推开门一看,啊!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在我的院里有这么多的鲜鱼,真是太神奇了,我再往上一看,屋顶上也有新鲜的鱼,难道这是上帝赐给我的食品?我不解地来回踱着脚步,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因曼,曾说过一段至理名言:“实际上没有一种自然现象不伴随以电的。” 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鱼身上有电,但那时人类对电并没有准确的概念,只不过凭直感意识到这种现象罢了。例如,古希腊人有一种成见,他们力求避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变化问题的提出和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重要地位,海洋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全球海洋学时代。”这是刚刚出访归来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阐述的。 胡敦欣研究员说,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氟里昂排放造成的臭氧空洞,城市发展、大河建坝和大量施肥  相似文献   

20.
常可 《海洋世界》2005,(1):10-11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鲨鱼的软骨提取物能够抵抗癌细胞。而近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在《癌症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这一说法并非理性和科学的,而是市场运作和伪科学的胜利,这对于鲨鱼和人类来说,都不能不是一个悲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和比较医学系的Ostrander教授说:“自从提出鲨鱼的软骨可以治愈癌症以来,统计数字不断显示鲨鱼的数量在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同时,很多癌症患者却也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在这篇题为“鲨鱼软骨、癌症和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