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明星所长和日本气象研究所中山嵩所长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沙尘合作研究《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细则协议。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多次遭遇沙尘天气,其频数之多,强度之大,为十多年来少见。它给当及广大下游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交通运输、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再次引起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2000年 10月 16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关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气候与环境研究》副主编章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3日16时2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章申先生1933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常熟,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58年12月至1962年11月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生物地球化学,获得副博士学位。毕业回国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长达40年。章申先生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土,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  相似文献   

3.
张应斌  李太宇 《气象》1996,22(9):1-1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全国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召开第四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全国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6—1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中...  相似文献   

4.
《干旱气象》2013,(1):130
2013年1月29日,《干旱气象》2013年度编委会工作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5):F0002-F0002
口问委员(以姓氏笔两为序)叶笃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0(用80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0(洲)12刘东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刃29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以犯29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戈l贝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7州打5李小文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现学院丸侧翔朽施橄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仪以〕租日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以x刃膝膝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0732主编秦大河中国气象局10以)8…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过去百年气候增暖及成因启动会于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承担,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及北京大学等部门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8-9日中美气候科学工作组2005年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美国能源部等单位6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郭华东副秘书长、美国能源部MichaelR.Riches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于1975年9月1日至10日在江苏苏州市召开了概率统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工人、贫下中农、工农兵学员、干部和科技人员共203名。代表们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71个单位。中央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和部分省气象局、地区台、县站以及南京气象学院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在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21日“第六届全国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圆满闭幕,参会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一行40多人于2008年8月22—26日到南疆考察。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讨论会”于4月10—1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八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以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日本气象界知名学者一行七人,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蒂帕尔迪(Tibaldi)教授等。中国科学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陶诗言教授增加并主持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交流并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亚大尺度环流,它的统计特征、变化及异常规  相似文献   

11.
分析贵定县1957-2009年出现的134次暴雨日样本。结果表明:贵定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d/10年,年暴雨日数在0~7d次之间,暴雨日平均每年出现2.53次,最大降水量为234.9mm,1h最大降水量为63.5mm;2—10月均有暴雨日出现,暴雨日发生的季节性明显,夏季暴雨日占全年的54.3%,暴雨日频发于6—7月,且6月下旬为暴雨的高峰期;暴雨日降水对月、年降水量的贡献显著,5-9月的暴雨日雨量对月降水量的贡献较大,6月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无暴雨日出现。  相似文献   

12.
《浙江气象》2009,30(1):34-34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杭州解放前夕,竺可桢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随迁台湾的要求,而到上海隐匿起来迎接解放。上海解放后,他即应邀北上先到北平,后到东北三省从事发展科学事业的考察活动。从此以后,他离开了大学校长的职位,开始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奔忙。他以近60岁的高龄,倾注了全部精力,开展了崭新事业的创建工作。 1949年10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发布任命,以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副院长。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宣告成立。由于李四光当时在国外尚未到职,建院初期中国科学院领导自然科学部分的实际责任便落在竺可桢肩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高山禧院士,因病于2001年3月3日在兰州逝世,终年82岁。 高由禧院士 1920年 2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44年夏季毕业于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1945年起先后在原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7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由禧院士还是《大气科学》的顾问编委。 高由禧先生 194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东亚自由大…  相似文献   

15.
在符淙斌院士的倡导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协办,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一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承办的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研讨会于2007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16.
张智  陈玉华  周红 《干旱气象》2013,(4):714-719
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广东记录霾日和统计霾日的气候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记录霾日资料和1981—2013年统计霾日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广东记录霾日和统计霾日的气候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统计霾日与记录霾日的年平均分布非常相似,但是统计霾日数比记录霾日数明显增加10~80 d。广东霾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区:(1)多霾区:包括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南雄、东南部的汕头,年统计霾日40.0~144.5d;(2)一般霾区:包括广东中部偏北的部分地区,年统计霾日20.0~39.9 d;(3)少霾区:广东西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年统计霾日1.0~19.9 d。广东年记录霾日和统计霾日均以11 d(10 a)的速率明显上升,1990年后显著增加,特别是2003年以来上升非常明显,2007年达到最大,但2008年以来逐年波动下降。广东年霾日数增加最明显的区域在珠三角、汕头、南雄等地。1980—2013年的广东平均年记录霾日序列与统计霾日序列的相关系数达0.78,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统计霾日比记录霾日总体上更客观合理,并对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是负趋势;季雨日平均每10年减少1天左右.夏季雨日减少最明显(统计检验最显著),秋季雨日减少最多(雨日减少天数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东北、华北、西南区的雨日减少是最多的,这些地区的雨日每10年减少7~10天.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雨日的负趋势与降水的负趋势比较,不但范围广,而且强度大(负趋势绝对值大).中国年降水量明显的负趋势仅位于华北(34°N~38°N,109°E~122°E),而雨日减少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华北、西南,范围比降水量大得多.季雨日的长期变化与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的差别很大.中国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雨日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但是,降水量仅在秋季是大范围的负趋势,夏季降水量有些测站是明显正趋势,冬季降水量只是小范围的负趋势(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在冬季,东北仅是很小范围的降水量在减少,而雨日是大范围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曹.,,口润委员(以姓氏笔百为序)叶茸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以X)80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O以〕12刘东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犯29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X)29阳.欣经济委员会100732会1(拟〕85谕、粗膝再军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衅与争源限安芷生中国科学学研究院100081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0仪旧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0(刃0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0732李小文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秦大河中日气象局1以犯81盛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