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1995年1月27~28日,我国东北地区(下称东北地区)自北向南普遍降雪,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天气就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倒暖锋引起的。 倒暖锋同东北冷涡一样,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天气过程。从地面形势分析看其表现类似副冷锋,从高空形势分析又具备暖锋结构特征。倒  相似文献   

2.
贾秀娥 《气象》1990,16(6):58-61
月内,冷空气活动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东北地区尤为显著。下旬,北方冬麦区喜降春雨,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概况 月内,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除云南和西藏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图1)外,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  相似文献   

3.
前期ENSO事件对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实  王宁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314-319
利用太平洋海温、北半于500hPa高度和长春夏季气温资料,研究了前期Nino-C区海温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年5-7月Nino-C区海温与东北地区夏季气温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ENSO事件出现之后。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东北地区夏季多高温,而拉尼娜年的次年,东北地区夏季低温更明显,这种关系可用于进行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预测。另外,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韵律关系等的分析,得出了前期海温对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可能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4.
春季马斯克林高压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26个站点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风场、海温场资料,研究了春季马斯克林高压(下称马高)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的影响及其途径。结果表明:(1)春季马高与后期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春季马高偏强年,后期夏季北半球盛行纬向环流,东北地区与阿留申群岛南侧为主要的正距平中心,东北地区上空为高压系统所控制,总云量偏少,气流辐散下沉,冷空气不易南下,造成该区域的高温天气。春季马高偏弱年则相反,后期夏季东北地区为高度场的负距平中心,受低压影响,总云量偏多,高纬冷空气与低纬气流辐合上升,使该区域气温容易偏低;(2)春季马高异常会引起印度洋中部地区的海温异常,并持续到夏季且进一步加强,从而在200 hPa纬向风场上激发出一个从南半球中高纬到北半球中高纬的经向遥相关波列,通过该波列可以影响到东北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场,进而影响东北地区的夏季气温;(3)春季马高偏强时还可以通过增强后期夏季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8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从而减弱赤道印度洋上的异常西风,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造成东北地区的夏季高温天气,春季马高偏弱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月内,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少,气温显著偏高,旱情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西北地区东部、汉水流域、江准和江南北部及四川等地降雨量偏多,局部地区出现渍涝。西北地区大部和西南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局部地区出现了风雹灾害。本月有一个热带气旋生成。 天气概况 由图1可以看到,本月月平均气温分布与常年同期相比有显著特征。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偏高2—4℃。尤其是上旬,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和山西两省北部及北京气  相似文献   

6.
张桂森 《气象》1989,15(5):62-63
2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北部显著偏高,对小麦越冬有利;西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利于冬作物生长;下旬大—暴雪和冷空气活动使湖北和云南两省局部出现较重冻害。 一、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利于小麦越冬和备耕 月内,北方大部地区天气晴暖,气温偏高;南方大部地区上旬气温偏低,中旬以后,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由阴转晴,气温很  相似文献   

7.
1 天气概况   12月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冷空气次数少且势力较弱 ,造成气温较常年偏高 ,但东北地区受极涡影响 ,冷空气持续侵入 ,气温明显偏低。我国东部和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 ,给航空、水运等交通部门造成的影响较大。月内降水量分布不均 ,大部分地区少于常年 ,但是有些地区也出现了超过常年较多的情况。本月西太平洋产生两个热带气旋 ,但未对我国近海造成影响。1.1 降水本月由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路径集中 ,且水汽条件不充沛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北方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北疆的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夏季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与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利用东北地区19个测站的1951--2000年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等诊断方法,研究了春、夏季节降水、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旱涝年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降水、气温异常的典型配置场及其时间系数能较好地反映东北地区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且夏季时间系数出现极值的年份与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发生较严重旱涝的年份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11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部分地区偏低幅度较大。月内降 水过程较频繁且分布不均,北疆、青海大部、长江下游等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北疆出现雪灾 ,尤其长江下游地区持续出现连阴雨天气,给当地秋收秋播及秋播作物幼苗生长造成一定影 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交通运输等带来不便。 1 大部气温偏低,气温变幅大   月内气温变幅较大。上旬和中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尤其中旬气温偏低幅度大,达3 ~5℃;下旬,除北疆、东北大部气温偏低较明显外,全国其余大部及南疆南部、云南大部 正常或稍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其中东北地区、华北北部、江南西部及北疆 、河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偏低2~4℃。月内,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及陕南 、贵州等地相继出现了初霜冻,大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比常年偏早3~11天。由于热量条件较 差,北方冬小麦生长分蘖、形成壮苗及南方秋播作物幼苗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但低温能在一 定程度上抑制病虫越冬。  相似文献   

10.
焦佩金 《气象》1987,13(10):56-59
月内,长江和淮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华北和西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北方降水明显偏少。 月内共有4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 天气概况 与常年同期相比,本月月降水量呈明显的北少南多分布,江南、华南的伏旱不明显,而黄淮和华北等地的雨季亦不清楚。江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 ̄1994年作物生长季(6 ̄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及作物生育关键期气温的变化对产量贡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ynamic Extended Range Forecast,DERF 2.0)提供的1983—2015年位势高度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东北地区气温实况场,从DERF 2.0产品降尺度解释应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东北地区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方案,对东北地区11月气温进行了降尺度解释应用,建立了基于DERF 2.0产品东北地区11月气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基于DERF 2.0产品建立的东北地区11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检验分析可知,建立的模型对东北地区月气温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Ps评分较高),对月气温预测具有较明显的改进,可在实际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并对模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逐步改进完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董林 《气象》2000,(12)
9月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 ,但降水量分布不均 ,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部分地区偏少 ,而东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长江中游地区、江南西部、云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 ,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发生洪涝灾害。月平均气温 ,除东北地区、华北北部、新疆等地的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以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 ,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部分地区初霜偏早 ,江西、湖南等地出现“寒露风”和冷害天气 ,月内有 5个台风 (包括热带风暴 )影响我国。1 天气概况  本月 ,多雨带主要位于河北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湖南一线 ,…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候异常变化与ENSO准四年循环的联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月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异常与ENSO的联系。首先用REOF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分区分析,并讨论其年际变化特点。然后对降水和海温场、气温和海温场分别进行CSVD分析,讨论了在ENSO准四年循环的不同位相上,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ElNino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容易发生洪涝,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尤其是中部降水偏少,可能发生干旱。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3个月,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出现最大正距平。(2)在ElNino期间,东北容易出现低温天气,而其它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及西南南部易出现高温天气。其中东北地区气温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2个月,东北气温的负距平出现最低。LaNina阶段,情况与前述相反。  相似文献   

15.
范永祥 《气象》1985,11(12):41-44
月内,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多,有利于小麦播种及早情缓和。上中旬,华西地区和黄河下游出现少见的连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内涝较重,对大秋作物的成熟十分不利。中旬,黄河流域出现洪水。中旬前期,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发生涝灾。中下旬,受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出现初霜,部分农作物遭受冻害,长江中游出现寒露风天气,影响晚稻。全国除长江下游气温偏高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6个台风,其中3个在广东省西部沿海登陆,灾情较重。  相似文献   

16.
1951—2008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环流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气温资料和NCEP高度场再分析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方法,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变暖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突变年为1986年;冬季气温最暖年代出现在21世纪初;东北三省冬季累年气温变化趋势倾向基本是纬度越高气温趋势倾向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谢静芳  王宝书 《吉林气象》2005,(4):13-14,17
分析了长春市气温日变化的气候和天气特征,将统计方法与天气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长春市气温逐时预报方法。该方法在考虑不同季节太阳和地面辐射对气温日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了气团替换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给出了转折性天气气温变化的天气概念模型,可供预报人员参考。对实际预报结果的检验表明,该客观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显著超过主观经验预报,与日极端气温主观预报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8.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北方多风沙天气—2001年3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金艳 《气象》2001,27(6):58-61
3月 ,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 ,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北方大部降水极缺 ;冷空气活动频繁 ,多风沙天气。1 天气概况  本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 ,其中西北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北部、东南沿海及北疆和南疆西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等地偏高 2~ 3℃ ;北疆部分地区异常偏高 ,达 4~ 5℃ (图 1 )。从各旬温度分图 1  2 0 0 1年 3月平均气温距平布来看 ,上旬只有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1~ 2℃ ,其它地区为…  相似文献   

19.
胡春丽  焦敏  李菲  李辑  周晓宇 《气象科学》2023,43(3):420-426
利用1961—2017年东北地区1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最低温度资料,按照《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行业标准,建立东北地区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历史数据集,采用气象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冬季气温、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系数为0.45,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1960s最低,2010s达到最大值;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突变时间为1981年,突变前气温负距平为主,突变后气温波动变化明显;东北地区冬季冷空气过程以寒潮为主,冷空气出现日数、发生强度以12月最多、最强;冷空气趋势变化不显著,其中1961—1970强度最强,2001—2010年最弱;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突变后冷空气日数减少,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20.
近50a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东北地区20个代表站,在分析东北气温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夏季气温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略偏高,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最低,80年代开始缓慢回升,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增暖的趋势;气温异常存在3a、4a、7a的年际周期和16a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升温趋势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是一致的,而与黄河以南-江南地区是反位相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