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崖湾金矿地质特征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启明 《黄金地质》2004,10(3):32-38
崖湾金矿床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罗坝-礼县-高桥断裂西段,是李坝大型金矿床的外围矿床之一。矿床产于中川岩体东外接触带内,处于中石炭统与中泥盆统的接触带附近。总体受NW向断裂控制,金矿体无一例外地赋存于近EW,NW向断裂中,且与断裂产状一致,是典型的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主矿体为2号,长160~270m,厚3.01m。Ag可综合利用,含Fe较高的煌斑岩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1:1万土壤(岩石)测量和1:2000汞气及土壤多元素测量表明,矿床东部仍存在盲矿体,矿床西部矿体也未尖灭,具向西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庙顶Cu-Au矿床是近年来在四川省冕宁县锦屏山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铜金矿床,其位于扬子板块西缘NNE向锦屏山深大断裂与近SN向箐河-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所夹的锐角区域内.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开展系统的C、H、O、S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及成矿机制的探讨,初步认为庙顶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应为岩浆...  相似文献   

3.
贵州水银洞金矿区纳秧矿段ZK45301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区域背景 滇黔桂"金三角"指大致以云南个旧-贵州普定-广西宾阳三点联线的三角形区域,由区域性北东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东西向个旧-宾阳深断裂、北西向南丹-昆仑关深断裂围限的三角形夹块,构成了滇黔桂金矿矿集区-"金三角",面积约120000 km2.区内矿床(点)成片成带集中产出,矿床类型丰富,大小矿床(点)数百个,控制资源量近千t,为中国最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刘建中等,2006).  相似文献   

4.
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广东境内的钼矿床,有三个相对集中区:粤西阳春-高要地区、粤北佛岗-曲江地区、粤东五华地区. 广东钼矿成矿区的空间分布,与几条北东向的深大断裂(吴川-韶关断裂、阳江-连平断裂、海丰断裂)带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后加里东隆起与坳陷接合过渡构造带所控制,矿田和矿床则主要产在深大断裂带内外的某些次级断裂的弯曲或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5.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存基 《华北地质》2004,27(4):261-267
萑香洼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根据区域和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萑香洼金矿床不同构造层次对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了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认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m、Fs、F1)为导矿构造,控制金矿带、矿床的分布;次级的NW向(F985等)和近E-W向(F14等)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矿体的产出;NNE向(F201等)断裂为成矿后构造,起破矿作用。容矿断裂在主成矿期经历了“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具“韧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连巴岭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矿产地之一.地处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的大河南穹断带的南段,产于NE向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与隐伏的近EW向刁泉-连巴岭-野孤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西侧,处于王安镇杂岩体北西接触带附近.矿床为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控制规模达中型,潜在远景资源量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8.
<正>1区域地质背景砂西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巴塘县措拉乡辖区内,地处西南三江北段的义敦岛弧褶皱带主孤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总体构造线呈近SN向展布,次向NW向、NE向和近NW向。顺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石强劈理化。主要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区域性的德格—乡城、得来—定曲等深大断裂为分区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岩浆岩及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邱文龙  韩润生 《地质学报》2015,89(Z1):173-174
<正>昭通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的典型矿床之一,其特征与典型MVT型矿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旨在通过氢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探讨其与典型MVT矿床的特征区别及其特色的成矿专属性。昭通铅锌矿区位于NE向会泽-彝良断裂带与NW向康定-彝良-水城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分布于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的藏东-滇西成矿带上,已相继发现了若干个斑岩铜钼矿床及矿点.我队在该带的中部进行找矿评价工作,并对马厂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作了初步研究,现结合在找矿中的体会介绍如下.一区域与矿区地质(图1)矿区位于准地台与地槽的接壤地带,沿此薄弱带北西向××江-×河深大断裂发育.由于断裂扭动造成北西-北西西向的低序次"挖色"帚状构造,呈弧形展布,其砥柱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东北北部地跨东北地洼区和松辽地台区,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的发展历程,历期的岩浆活动、断裂构造运动频繁,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与区域构造格架密切相关。笔者在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初步分析写成此文,其论述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限于篇幅,本文仅阐述区域深断裂构造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样品实验测试等资料, 对四川盆地梓潼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裂缝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了精细分析与解释。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裂缝, 分别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流体高压有关的裂缝, 并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 平均密度0.56条/m, 多为层内发育。平面上, 沿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构造, 裂缝密度依次减小; 纵向上, 以须四段裂缝最为发育。有效裂缝比例在老关庙地区最低, 向北东至柘坝场构造呈带状递增趋势。该区储集层裂缝的分布主要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部位及异常流体压力等因素控制, 其中断层对裂缝分布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细粒级、薄层砂岩更容易产生裂缝, 断裂带附近与构造高部位也是该区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域, 且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远大于构造高部位的影响作用。此外, 异常流体高压的存在也有利于该区裂缝的发育, 尤其是张裂缝, 其密度在高压区明显增大; 异常高压也能导致早期闭合缝重新开启, 并且对裂缝中矿物的充填程度与溶蚀强度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劲草  夏斌  漆树基 《新疆地质》2003,21(4):383-386
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由2种类型的成矿构造组成,一种是火山机构中的高角度塌陷式断裂;另一种是爆发.沉积相中的低角度水压式断裂.阿希金矿受控于弧形塌陷式断裂,其北东段坍塌强度大于南东段,最大张裂空间控制的矿体群向NE侧伏.阿希火山机构东侧的阿恰勒河组下可能隐伏着与西侧对应的高角度弧形塌陷式成矿断裂.爆发.沉积相中硅化岩型金矿受控于水压式断裂,不透水凝灰岩层圈闭富水粗火山碎屑岩层,组成压力仓构造并发生水力压裂作用.由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层控水压式成矿断裂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后期由非成矿断裂切割抬升它们出现的几率.构造解析表明吐拉苏火山盆地2类成矿构造控制的金矿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铅锌矿集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从盘水断陷盆地、峨眉山玄武岩、断裂褶皱构造、地层岩性组合、地球化学背景、成矿作用几方面,分析了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又从深大断裂、典型矿床类比、矿体垂向变化趋势、物探TEM测量,杉树林矿区深部见矿等几方面探讨了铅锌矿的找勘潜力和方向。认为盆缘褶皱断裂带控制区是铅锌找矿的最佳远景区;预测在已知矿床延深、延长、侧伏方向具备找矿的第二赋矿空间,铅锌隐伏矿体可能埋深至地下500~600m,甚至更深处。  相似文献   

15.
库布苏式金矿的发现过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库布苏金矿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准则。该矿产于陆缘火山岩岩浆孤区,其成矿与强应变构造带及浅成、超浅成脉岩有关,有东准噶尔地区,强应变构造带与不同方向的断裂变汇地段、低绿片岩相带和金的化探异常应是优选找矿靶区的依据,次级脆性断裂破碎带、中性岩脉和蚀变应是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信息维的原理与方法对湘中锑矿带断裂构造体系的二维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维较之容量维更能反映断裂体系的结构特征,各矿带信息维值的差异定量地刻画了断裂的相对发育程度及分布特点。结合各矿带内锑矿床的分布特征,可发现信息维值的大小对成矿流体的运移和矿床定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锑矿(点)产出较多、矿床储量较大的地区,其信息维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无效缝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文 《地学前缘》2000,7(4):391-402
:在研究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微裂缝的基础上给出了无效缝的概念 ,从研究与无效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入手 ,研究了成岩作用中的演化及无效缝的形成 ,论述了微裂缝形成期次、成藏期、次生矿物作用及无效缝形成期次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无效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在扶余油层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无效缝的研究 ,揭示了无效缝的形成与发展对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产油能力和储油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特低渗透裂缝型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Late Ordovician glaciofluvial deposits of the Sarah Formation and equivalent outcroppings in north, central, and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 The Sarah Formation also covers a wide area in the subsurface and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unconventional tight gas reservoir. Defining the fracture types,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in outcrop scale might help to establish a successful fracture simulation model and behavior for the Sarah tight gas reservoir in the subsurfa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arah Formation at Sarah paleochannel outcrops. The study revealed three sets of fractures, which have EW, NS, and SE-NW directions, and these fractures vary from open, resistive, and filled to resistive fractures. The closed fractures are filled with ferruginated iron oxides and gypsum. The filled fractures (the thrust boundary) are found in the study area at the SE-NW strike fracture set, while open and resistive fractures are found mainly at S-N and E-W fracture sets, respectively. The syn-depositional filled fractures (iron oxid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younger fracture sets while the open and resistive fractures are post-depositional fractures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from uplift or tectonic movement. A general model representing the fracture pattern and the thrusting boundaries due to glacial movement was constructed. It has been noticed that the systematic occurrence of filled fractures (thrust boundaries) describ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glacial events, which act as a fluid barrier (filled fractures) and decrease the reservoir quality.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might be utilized as a guide and lead for exploration in the subsurface Sarah glacial deposits. It will also help to understand and speculate the nature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with the Sarah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9.
白云金矿是辽宁省青城子矿集区大型金矿床之一,文章根据矿山资料及野外详细调查,主要对矿区的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进行了梳理。成矿构造主要为成矿期活动的断裂和褶皱,利用侵入其中的含矿岩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确定成矿期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成矿期的褶皱主要为姚家岭—天桥岭—李家堡子倒转向斜,该倒转向斜是青城子一带印支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推覆构造形成;成矿结构面主要分为四种,即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层间断裂面或接触面、围岩断裂或裂隙面和水压致裂结构面,并从力学角度分析了这四种结构面的产生机制。最后,讨论了在强烈的由南向北挤压应力作用下,含矿热液沿不同的张性裂隙侵位形成不同矿体样式。  相似文献   

20.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1,20(3):279-288
缅北中部,印缅岛弧及弧后盆地东侧、新生代造山带的前缘推覆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脉金矿床及矿点,构成金矿带。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其规模,受不同级别的近南北向逆冲断裂,及其间派生的北东向张性扩容断裂组成的剪切断裂带控制。可渗透的下麦尔组下部中一粗粒砂岩,起着很好的容矿作用。下麦尔组上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互层单元,在携金热液的迁移、氧化硅的沉淀和矿质沉积定位等方面,可能起到圈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