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 ℃/km,平均为22.6±3.0 ℃/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6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10个 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 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36.5℃/km,岩石平均热导率为1 .667W/(m·K),热流密度变化于49.5~70.0mW/m2之间,平均为58.0mW/m2;东部凹陷热 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从沙三期到东营期,古热流值是逐渐增大的,到东 营期末达到最大值,晚第三纪至现今表现为持续冷却;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 期的裂谷阶段(43~2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 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 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下扬子区50余口井温测量资料,从中选取能代表地层温度的井温数据计算地温梯度,在实验室中测量中、新生界的110余块砂岩和泥岩热导率及古生界碳酸岩和砂岩100余块露头样品的热导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1口井的大地热流密度值.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表明,下扬子大部分地区中生代构造热事件伴随的热异常已不明显,而新生代时期岩石层拉张地区─-苏北盆地和郯庐断裂带是高热流密度和高地温梯度区.  相似文献   

4.
查干凹陷大地热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干凹陷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 但是查干凹陷及整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大地热流研究仍为空白, 严重制约该盆地的油气资源的评价. 本文通过测试19口井107块岩芯的岩石热导率和岩石热导率原位校正, 利用协和平均公式计算得到查干凹陷各地层的岩石热导率大小; 并利用9口井的温度数据, 结合岩石热导率数据对查干凹陷的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进行了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查干凹陷具有构造稳定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的中温型地温场特征, 其平均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别为33.6℃/km, 74.5 mW/m2.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查干凹陷及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地热参数.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缘琼东南盆地热结构与莫霍面温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对于大陆地区,洋壳或海陆过渡区目前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依据琼东南盆地现有热流数据和相关岩石热物性参数,沿分布于盆地内不同位置的4条地震测线计算了不同圈层的热流分配关系(即热结构)及莫霍面温度.计算时根据最新的P-波速度变化分析将该区地壳分为四层,分别为沉积盖层、上地壳、下地壳及下地壳高速层.结果表明:琼...  相似文献   

6.
地壳温度测量在地球物理学及地震预报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钻孔中进行温度梯度测量并与岩石热导率的测定相结合,可取得大地热流数据,以此可全面表征地表热场并展示地球内部热状态。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地温观测既可作为一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也可作为一种辅助观测项目,以便从其它观测手段中排除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特征与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2000年以来新增的102口钻孔的系统测井温度和400余口钻孔的试油温度资料,采用光学扫描法测试了15口钻孔共187块代表性岩石热导率,首次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岩石热导率柱,新增了11个高质量的(A类)大地热流数据,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岩石圈热结构.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 11.6~27.6℃/km,平均21.3±3.7℃/km,大地热流介于23.4~56.1 mW/m2,平均42.5±7.4 mW/m2,表现为低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特征.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梯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控于基底的构造形态,东部隆起最高,陆梁隆起次之,乌伦古坳陷、中央坳陷和西部隆起较低,北天山山前坳陷最低.准噶尔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8~26.0 mW/m2,地幔热流介于16.5~23.7 mW/m2,壳幔热流比值介于0.79~1.58,属于典型的"冷壳冷幔"型热结构.准噶尔盆地地幔热流值与莫霍面起伏一致,隆起区地幔热流高,坳陷区地幔热流低.  相似文献   

9.
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地热系统属对流型地热系统.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热田中温度最高(121.5℃)的一个.地表热流值的研究表明,热田中心具有最大的实测热流值(359mw/m2).本文根据热田内152个钻孔的测温资料和56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漳州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热流值,并讨论了热流值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浅坑测温早已被认为是快速勘测浅含水层的有效方法(Cartwright,1968)。使用这个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另外测量热性质以便正确地解释温度异常。在这个工作中重要的热性质是热扩散率κ(cm~2/s),它被定义成是热导率研K[cal/(cm·s·℃)]和热容量C[cal/(cm~3·℃)]之比。笔者设计了一个不但可以迅速、直接地测量土壤热导率,而且可以测量土壤热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