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以前对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研究,作者求出一种能适用于任意热带气旋风压结构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热带气旋风速分布一般式。同时修正了宫崎正卫关于台风合成风风场的假设,将本文求出的热带气旋风速变化规律作为静止热带气旋风速,以热带气旋移行速度V,按到热带气旋中心距离r指数衰减作为大尺度的本底风场,由矢量合成原理求出另一种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新的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还考虑到环境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从所计算的个例看,计算风速与实际风速较为吻合。此外,在缺乏海上风压资料的情况下,能由任一条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和矢径计算热带气旋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2.
南海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成双时的复杂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玲娟 《海洋预报》1994,11(1):7-14
本文统计29年(1960-1989)的历史资料,给出了南海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成双的气候情况,并用天气学方法进行分类、研究、诊断给出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对南海热带气旋移行路径影响的天气学模式及一些判据,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带气旋的精准预报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科学家研究与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认识热带气旋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处于发生、发展期的热带气旋,实现更精准的预报,热带气旋的海上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对热带气旋的观测伴随技术的进步,表现出从点到面、从面到综合观测的趋势。本文从星基观测、空基观测、移动观测、锚系观测以及综合观测试验等方面,简述了热带气旋海上观测方面取得的应用进展。上述不同观测平台和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与能力,且均有其优缺点。研究需求及综合观测试验结果证明将陆基、海基、空基和星基平台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立体组网观测,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热带气旋海上观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谢玲娟 《海洋预报》1990,7(3):15-20
本文利用1960~1987年间23例双热带气旋实测资料,计算了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和南海—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之间的互旋角,得出了两热带气旋之间距离小于18经纬度时便会产生相互牵引作用,且随着它们中心间距(d)的减小,双热带气旋的互旋角增大,尤其当d≤9个经纬距时,互旋作用迅速增大。计算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按γ~(0.8)V_θ=C涡旋模式,利用实测最大风速资料所计算的双热带气旋互旋角与实际转动率较一致。而南海—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采用γ~(0.9)V_θ=C的涡旋模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较相符。而γ~(1/2)V_θ=C涡旋模式是夸大了双热带气旋的直接互旋作用,而Rankine涡旋模式则缩小了双热带气旋的直接互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热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表层至100m的水温变化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得出:(1)海洋热含量正距平年热带气旋偏多,反之偏少。(2)热带西北太平洋西部热含量增加时,副热带高压脊点偏西,移入南海的热带气旋频数增加,反之减少。(3)因热带东、西太平洋水温变化反相,南海水温变化与热带东太平洋同位相,故从太平洋移入南海的热带气旋与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趋势近于相反。  相似文献   

6.
登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雁翎 《海洋预报》2006,23(1):70-75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因子组合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的主要因子和条件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建立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的预报判别式,利用此判别式对热带气旋特大降水进行模拟和试报,其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与多年平均相比,呈现的特征为全年总个数偏少,登陆热带气旋数目偏多,强度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初始登陆时间比多年平均初始登陆时间偏早,编号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特征基本与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的气候特征基本一致。从2008年和气候平均的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附近降水大值区的对比来看,2008年大气环流和赤道辐合带都对2008年热带气旋个数偏少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统计登陆南海沿岸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特征及其变化,指出登陆热带气旋的区域特点。认为海南岛对热带气旋移动有重要影响,“岛影”现象明显;热带气旋登陆前2—3时次有典型的特征变化,对登陆预报有指示意义,华南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月个数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宜以它们为因子作自相关预报。  相似文献   

9.
肖晖 《台湾海峡》1992,11(3):257-261
根据1952~1990年实测热带气旋资料,对影响(包括登陆)厦门的184次热带气旋进行了气候分析,并引进均生函数的概念,采用改进后的正交筛选方法,探索了热带气旋活动周期,得出本地区热带气旋约80%(其中登陆的90%)出现于夏季(7~9月),11、6、12、5a等周期振荡较显著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58a来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49-2006年热带气旋资料,对58a来影响和登陆浙江热带气旋的登陆位置、登陆时间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登陆后的移速及路径变化与降水中心分布的关系、登陆后维持和衰减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有较明显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陆上维持时间与登陆时的强度正相关,登陆后12h内热带气旋衰减较快;登陆后移向偏北分量大的或移速加快的热带气旋,主要降水区出现在路径右侧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林健槐 《台湾海峡》1997,16(4):420-424
根据国家气象局1949-1994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分析华南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强度,路径和登陆情况,并从中总结其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马艳  郭丽娜  郝燕 《海洋科学》2022,46(1):44-55
利用1949—2020年中国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资料,结合青岛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从热带气旋频数、周期、强度以及给青岛地区带来的降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表明:1)1949—2020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个数整体呈现为减少的特点,热带气旋个数多呈现出了2a~4a的显著变化周期.2)登陆转向和登陆北上类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日本气象厅"best track data"热带气旋数据、QuikSCAT(Quick Scatterometer)卫星风场数据和SCUD(Surface Currents from a Diagnostic model)表层流场数据,估算了热带气旋对南海表层流和波浪的能量输入。结果显示,由于热带气旋基本都位于南海中北部,热带气旋对表层流和波浪的能量输入也集中在南海中北部;能量输入最大的月份均在8月和11月,而在9月对总能量输入贡献最大。5~12月,热带气旋对南海表层流的能量输入为1.26GW,占风对表层流总能量输入的9.87%;热带气旋对表层波浪的能量输入为11.60GW,占风对表层波浪总能量输入的5.42%。如果只考虑10°N以北区域,则热带气旋对表层流和波浪能量输入的贡献分别达到11.29%和6.87%。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利用趋势分析、R/S分析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对近67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频次、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等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近6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和频次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003个/a和0.008次/a,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未来一段时期热带气旋登陆个数、频次将呈缓慢增加趋势。(2) 6—10月是热带气旋发生和登陆的高频期,其中,8月份热带气旋的发生次数和登陆中国的次数均最多。(3)历年最低中心气压、平均中心气压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中心气压通过了M-K显著性检验;热带气旋登陆强度总体呈减弱趋势,且未来一段时期将继续呈减弱趋势,但高强度热带气旋呈显著增加趋势。(4)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是热带气旋的主要登陆地;热带气旋的登陆位置呈向东、向北偏移趋势,且未来时期该偏移趋势仍将持续。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分析1951—201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等变化,旨在深入认识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规律,为热带气旋的预报、预警及防灾减灾工作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舒锋敏  林良勋 《海洋预报》2007,24(4):102-108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着重对8903号"BRENDA"和0601号"珍珠"两个同源地进入南海后不同路径的典型热带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的强弱和东移的快慢、西太平洋副高的形状变化和东退西进、冷空气的强弱和南下路径及热带气旋内部的不对称结构是造成二者移动路经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印缅槽的变化也对其路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宇  陈润珍  蔡敏  孔宁谦 《海洋预报》2006,23(Z1):104-109
本文对1960~2002年进入广西影响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每年有4.3个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影响区,强度突然加强的平均每年有0.3个,发生在6~10月,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近海至粤西近海区域和北部湾海域。利用《台风年鉴》和《历史天气图》以及欧洲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类热带气旋进行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做出这类热带气旋的风力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